美国总统拜登计划在当地时间16日签署《通胀削减法案》并发表讲话。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该法案生效后,将投入4300亿美元用于气候、清洁能源以及医疗保健领域,同时致力于在未来10年内创造约74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这项被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胆的气候计划”被民主党人视为在中期选举中提高胜率的一个“筹码”,与此同时,它也被外界解读为美国试图“限制中国”的又一个举措——有分析称,该法案提出的电动汽车补贴规定等意图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不过,美国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有韩媒援引业界人士的话称,中国半导体、电池材料等产品性价比高,而且在全球经济放缓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大背景下,改变贸易结构并不容易。1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认为,美国通过产业政策的形式对中国具体产业的打压未来可能会常态化,而此次《通胀削减法案》的通过并签署再次说明,虽然美国一直强调全球化、自由贸易,但是近年来它实际是在进行逆全球化。
美媒:民主党人希望告诉选民,他们正努力控制通胀
8月7日和12日,拖延已久的《通胀削减法案》分别在参议院和众议院按党派立场通过——民主党人支持、共和党人反对。据《华盛顿邮报》15日报道,拜登计划16日签署这一法案并发表讲话。CNN16日称,白宫在一份声明中说,在接下来几周时间里,拜登将到访全美各地宣讲这一法案将如何令美国人受益。他还将在9月6日举办一场庆祝《通胀削减法案》通过的活动。
“这一历史性法案将降低美国家庭的能源、处方药和其他医疗保健的开销,并对抗气候危机、减少财政赤字,以及让那些大型企业缴纳他们应该缴纳的税费。”白宫在15日发表的声明中这样说。
CNN称,《通胀削减法案》将投入约4300亿美元的财政支出,并创造近74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在支出方面,该法案将在气候和清洁能源领域投资约3700亿美元,其目标是将美国2030年的碳排放减少40%(相较于2005年)。法新社说,另外,该法案将在医疗保健领域投入大约640亿美元,其目标是通过控制处方药的价格飞涨来缩小美国各地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差异。对于某些处方药,联邦医疗保险将首次获得议价权。
而在收入方面,《通胀削减法案》寻求向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型公司征收15%的最低税率。
“《通胀削减法案》的另一个名字叫‘气候法案’。”美国彭博社16日称,如果有人对为何这一即将出台的法案被称为美国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气候立法提出疑问,那么这是可以理解的,它的名称本可以更简单和直观,比如早年间通过的《清洁空气法》。“但今天的政治和舆论形势要求立法机构将公众辩论引导到提案发起者能够更好驾驭的方向。”彭博社称,由于通货膨胀是当下许多美国人特别担心的问题,因此《通胀削减法案》这个名称胜出并不奇怪。随着中期选举临近,民主党人希望告诉选民,他们正努力控制通货膨胀。
美议员:该法案“明确阻止了”支持中国的投资
《通胀削减法案》中有关清洁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引发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介绍,该法案的相关政策包括,向购买二手电动汽车的美国人提供4000美元的税收抵免,而购买新的电动汽车者则可以获得7500美元税收抵免,这两项规定面向的都是中低收入人群。
另外,该法案将投入300亿美元用于生产税收抵免,以促进美国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的生产以及关键矿物加工等;提供100亿美元的税收抵免,用于建设清洁技术制造设施,例如制造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的设施。
不少分析认为,这项法案有“针对中国”的意味。综合美国广播公司、《华盛顿邮报》报道,该法案为电动汽车的购买者提供新的补贴,但同时加入新的条件,比如汽车必须在北美制造,其电池中至少有40%的金属原料和矿物(例如锂和钴)要在美国或者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开采、提炼。“换句话说,不是在中国”,美国连线网站称。国会民主党籍众议员马克·莱文15日在《国会山报》撰文称,该法案“明确阻止了”支持中国的投资。韩国《亚洲日报》则说,相关政策为优先购买美国货制定了更加详细的框架,有分析称,这是美国继《芯片和科学法案》后在高科技及未来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上对中国进行的又一次围堵,它试图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并以美国为中心重组全球供应链。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1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锂电池制造等领域,中国占据着全球领先地位,因此《通胀削减法案》的潜在台词确实是“限制中国”。
海关统计数字显示,中国2021年锂电池出口额为 284.28 亿美元,其中美国以 49.75 亿美元成为中国锂电池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不过国联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考虑到车企的供应商体系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幅变动,预计美国这一法案在短期内不会对中国电池出口产生显著影响。林伯强认为,《通胀削减法案》可能带来的一个长期影响是,中国锂电池制造企业向外迁移的规模可能增加,而这会增加中企的成本。
美国这项法案中有关电动汽车的规定在其国内也引发了争议。据美国CNBC网站报道,支持者称,新规定将使汽车工业摆脱对外国、尤其是中国的依赖,并鼓励国内生产电动汽车及电池。但反对者认为,定价和采购规则、特别是有关汽车电池的关键原材料采购规则过于激进,这可能导致大多数电动汽车失去获得联邦政府激励的资格,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美国汽车创新联盟表示,一旦法案开始实施,目前在美国销售的70%的电动汽车将无法享受税收抵免。
《亚洲日报》称,《通胀削减法案》对电动汽车及电池供应链方面的限制也给韩国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一方面,部分在北美市场颇受欢迎的韩国品牌汽车均是在韩国生产后出口至美国,美国这一法案将削弱韩国电动汽车的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中韩两国在该领域合作密切,对中国电池零部件原材料依赖度很高的韩国厂商很难在短期内找到替代的供应链。
“全球清洁能源竞赛开始”
除了在电动车及电池方面“限制中国”,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能源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韦福雷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这项法案的相关内容也有明显打压中国光伏产业的意图。不过他认为,美国打压的目的难以实现。中国光伏产业最早是原材料、技术、市场“三头在外”,但在欧美反倾销后,国内市场逐渐开放,中国的光伏产业已形成优势,占据全球领先地位的行业企业几乎都来自中国,加上国内有着巨大市场,中国光伏产业能得到足够的支撑。韦福雷还提到,光伏产业对于原材料、成本控制等要求比较高,而美国在成本上对于产业链并不是很有吸引力。
对于《通胀削减法案》将如何影响美中在能源领域的竞争,美国国内也有不同看法。《华尔街日报》日前刊文认为,通过投入3700亿美元推动绿色能源转型,美国实际上是把能源主导权让给了中国,因为可再生能源需要大量的关键矿物,如钴、镍、锰、锂,而中国在提炼这些矿物等方面占据明显的优势。文章担心,北京将矿产资源作为政治武器。
“全球清洁能源竞赛开始。” 世界报业辛迪加15日刊文称,通过在前瞻性产业政策上加倍下注,美国突然间就做好了与欧洲、中国和其他国家竞争的准备。去年全球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投资超过7500亿美元,仅中国就投资了2660亿美元,而德国和美国分别为470亿美元和1140亿美元。文章认为,在这场能源转型的硬件制造竞赛中,中国遥遥领先。目前,中国生产了全球2/3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和锂离子电池,以及约一半的风力涡轮机。
彭博社15日则称,即便美国投入约3700亿美元用于气候和清洁能源领域,美国的绿色投资依然落后中国。如果把旨在加速能源转型的公共和私人投资结合起来,中国无疑是能源支出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将这部分支出中的很大一部分投向风能和太阳能的发展。
林伯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来说是一种阻碍,因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时间紧迫,相关产业应该通过全球化资源配置,让最具有成本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制造和生产,而美国正在反其道而行之”。林伯强同时说,这一法案的名字是“通胀削减”,但其实际效果只会增加本国消费者的成本。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
美国总统拜登计划在当地时间16日签署《通胀削减法案》并发表讲话。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该法案生效后,将投入4300亿美元用于气候、清洁能源以及医疗保健领域,同时致力于在未来10年内创造约74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这项被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胆的气候计划”被民主党人视为在中期选举中提高胜率的一个“筹码”,与此同时,它也被外界解读为美国试图“限制中国”的又一个举措——有分析称,该法案提出的电动汽车补贴规定等意图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不过,美国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有韩媒援引业界人士的话称,中国半导体、电池材料等产品性价比高,而且在全球经济放缓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大背景下,改变贸易结构并不容易。1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认为,美国通过产业政策的形式对中国具体产业的打压未来可能会常态化,而此次《通胀削减法案》的通过并签署再次说明,虽然美国一直强调全球化、自由贸易,但是近年来它实际是在进行逆全球化。
美媒:民主党人希望告诉选民,他们正努力控制通胀
8月7日和12日,拖延已久的《通胀削减法案》分别在参议院和众议院按党派立场通过——民主党人支持、共和党人反对。据《华盛顿邮报》15日报道,拜登计划16日签署这一法案并发表讲话。CNN16日称,白宫在一份声明中说,在接下来几周时间里,拜登将到访全美各地宣讲这一法案将如何令美国人受益。他还将在9月6日举办一场庆祝《通胀削减法案》通过的活动。
“这一历史性法案将降低美国家庭的能源、处方药和其他医疗保健的开销,并对抗气候危机、减少财政赤字,以及让那些大型企业缴纳他们应该缴纳的税费。”白宫在15日发表的声明中这样说。
CNN称,《通胀削减法案》将投入约4300亿美元的财政支出,并创造近740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在支出方面,该法案将在气候和清洁能源领域投资约3700亿美元,其目标是将美国2030年的碳排放减少40%(相较于2005年)。法新社说,另外,该法案将在医疗保健领域投入大约640亿美元,其目标是通过控制处方药的价格飞涨来缩小美国各地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差异。对于某些处方药,联邦医疗保险将首次获得议价权。
而在收入方面,《通胀削减法案》寻求向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型公司征收15%的最低税率。
“《通胀削减法案》的另一个名字叫‘气候法案’。”美国彭博社16日称,如果有人对为何这一即将出台的法案被称为美国有史以来最重要的气候立法提出疑问,那么这是可以理解的,它的名称本可以更简单和直观,比如早年间通过的《清洁空气法》。“但今天的政治和舆论形势要求立法机构将公众辩论引导到提案发起者能够更好驾驭的方向。”彭博社称,由于通货膨胀是当下许多美国人特别担心的问题,因此《通胀削减法案》这个名称胜出并不奇怪。随着中期选举临近,民主党人希望告诉选民,他们正努力控制通货膨胀。
美议员:该法案“明确阻止了”支持中国的投资
《通胀削减法案》中有关清洁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引发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介绍,该法案的相关政策包括,向购买二手电动汽车的美国人提供4000美元的税收抵免,而购买新的电动汽车者则可以获得7500美元税收抵免,这两项规定面向的都是中低收入人群。
另外,该法案将投入300亿美元用于生产税收抵免,以促进美国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的生产以及关键矿物加工等;提供100亿美元的税收抵免,用于建设清洁技术制造设施,例如制造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的设施。
不少分析认为,这项法案有“针对中国”的意味。综合美国广播公司、《华盛顿邮报》报道,该法案为电动汽车的购买者提供新的补贴,但同时加入新的条件,比如汽车必须在北美制造,其电池中至少有40%的金属原料和矿物(例如锂和钴)要在美国或者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开采、提炼。“换句话说,不是在中国”,美国连线网站称。国会民主党籍众议员马克·莱文15日在《国会山报》撰文称,该法案“明确阻止了”支持中国的投资。韩国《亚洲日报》则说,相关政策为优先购买美国货制定了更加详细的框架,有分析称,这是美国继《芯片和科学法案》后在高科技及未来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上对中国进行的又一次围堵,它试图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并以美国为中心重组全球供应链。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1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锂电池制造等领域,中国占据着全球领先地位,因此《通胀削减法案》的潜在台词确实是“限制中国”。
海关统计数字显示,中国2021年锂电池出口额为 284.28 亿美元,其中美国以 49.75 亿美元成为中国锂电池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不过国联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考虑到车企的供应商体系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幅变动,预计美国这一法案在短期内不会对中国电池出口产生显著影响。林伯强认为,《通胀削减法案》可能带来的一个长期影响是,中国锂电池制造企业向外迁移的规模可能增加,而这会增加中企的成本。
美国这项法案中有关电动汽车的规定在其国内也引发了争议。据美国CNBC网站报道,支持者称,新规定将使汽车工业摆脱对外国、尤其是中国的依赖,并鼓励国内生产电动汽车及电池。但反对者认为,定价和采购规则、特别是有关汽车电池的关键原材料采购规则过于激进,这可能导致大多数电动汽车失去获得联邦政府激励的资格,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美国汽车创新联盟表示,一旦法案开始实施,目前在美国销售的70%的电动汽车将无法享受税收抵免。
《亚洲日报》称,《通胀削减法案》对电动汽车及电池供应链方面的限制也给韩国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一方面,部分在北美市场颇受欢迎的韩国品牌汽车均是在韩国生产后出口至美国,美国这一法案将削弱韩国电动汽车的价格竞争力。另一方面,中韩两国在该领域合作密切,对中国电池零部件原材料依赖度很高的韩国厂商很难在短期内找到替代的供应链。
“全球清洁能源竞赛开始”
除了在电动车及电池方面“限制中国”,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能源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韦福雷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这项法案的相关内容也有明显打压中国光伏产业的意图。不过他认为,美国打压的目的难以实现。中国光伏产业最早是原材料、技术、市场“三头在外”,但在欧美反倾销后,国内市场逐渐开放,中国的光伏产业已形成优势,占据全球领先地位的行业企业几乎都来自中国,加上国内有着巨大市场,中国光伏产业能得到足够的支撑。韦福雷还提到,光伏产业对于原材料、成本控制等要求比较高,而美国在成本上对于产业链并不是很有吸引力。
对于《通胀削减法案》将如何影响美中在能源领域的竞争,美国国内也有不同看法。《华尔街日报》日前刊文认为,通过投入3700亿美元推动绿色能源转型,美国实际上是把能源主导权让给了中国,因为可再生能源需要大量的关键矿物,如钴、镍、锰、锂,而中国在提炼这些矿物等方面占据明显的优势。文章担心,北京将矿产资源作为政治武器。
“全球清洁能源竞赛开始。” 世界报业辛迪加15日刊文称,通过在前瞻性产业政策上加倍下注,美国突然间就做好了与欧洲、中国和其他国家竞争的准备。去年全球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投资超过7500亿美元,仅中国就投资了2660亿美元,而德国和美国分别为470亿美元和1140亿美元。文章认为,在这场能源转型的硬件制造竞赛中,中国遥遥领先。目前,中国生产了全球2/3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和锂离子电池,以及约一半的风力涡轮机。
彭博社15日则称,即便美国投入约3700亿美元用于气候和清洁能源领域,美国的绿色投资依然落后中国。如果把旨在加速能源转型的公共和私人投资结合起来,中国无疑是能源支出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将这部分支出中的很大一部分投向风能和太阳能的发展。
林伯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来说是一种阻碍,因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时间紧迫,相关产业应该通过全球化资源配置,让最具有成本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制造和生产,而美国正在反其道而行之”。林伯强同时说,这一法案的名字是“通胀削减”,但其实际效果只会增加本国消费者的成本。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