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连片的稻田层层叠叠,田间道路宽阔平坦,大小沟渠纵横相连,秸秆还田、鸭稻共生等农业技术集成应用……说起这些年的变化,开州区南雅镇新全村党支部书记贺伦昆难掩欣喜:“村里有这么好的田块,今年一定能够实现粮食增产增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近年来,开州区打响项目储备、项目建设、建后管护“三大战役”,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种子基地为重点,不断提升耕地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量质“双提升”。
耕地量质提升
连日来,在九龙山镇仁和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一台台挖掘机扬起“长臂”在地里作业,挖土、填埋沟壑、平整土地,把杂草丛生的“簸箕田”“鸡窝地”整治成梯田梯地,耕作便道雏形渐显,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我们村有28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建成2400亩,余下的将在3月底完工。”仁和村党支部书记邱公胜介绍,这个项目的实施,最大的受益者是村民,他们以前收稻谷不仅需要请人帮忙,而且需要半个多月才能收完。今后收割机直接下田作业,仅需要四五天,每家每户的稻谷就能颗粒归仓,省时又省力。
春耕春播好时节,田间地头农事忙。在南雅镇新全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多台旋耕机来回穿梭,翻耕、整理后的秧田整齐划一。放眼望去,好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画卷。
“小田全部改成大田,还建有耕作便道和排水沟,都是机械化耕作。我家两亩多地都流转了出去。”新全村9组村民李秀琼说,现在她每天到农业公司务工,一天能挣60元。
农田实施宜机化改造,实现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彻底让“粮田”变“良田”。南雅镇引进重庆五稻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稻农业”)在乌龙、新全等村流转农田7000余亩,打造“千年良田”。
巧用政策引资
开州区耕地分散,多是“巴掌田”“望天田”。10多年前,开州区已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但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投入不够,导致建出来的高标准农田存在改田没改路、改路没改田,或是缺少灌排渠等基础设施。”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说。
为补上资金缺口,开州区采取高标准农田“先建后补”的方式,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七化”(宜机化、水利化、生态化、园田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目标,按“自愿申报、自主建设、先建后补”原则,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进来,每亩最高可获得1500元补助。
好政策吸引了社会资金,“五稻农业”就是其中之一。2022年初,“五稻农业”投入1000万余元在南雅镇流转土地7000余亩,其中乌龙村和新全村的2100亩土地,按“大改小、坡改缓、弯改直”等要求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按照‘先建后补’原则,公司改建的2100亩高标准农田将获得315万元政策补贴。”“五稻农业”负责人吴明香介绍。
“以前,沟渠处处淤堵,大型农业机械没法下地耕作,栽秧、割谷都是人工。通过宜机化改造项目的实施,农机进出自如,全机械化耕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综合利用率。”“五稻农业”管理员冯刚说。
粮食稳产高产
建好高标准农田,为粮食稳产高产夯实根基。随着大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全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明显改善,耕地质量大幅提高。如今,在帅乡大地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正加速筑就一座座“金粮仓”,村民增收致富将更加有保障。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55万亩高标准农田。”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开州区将新建高标准农田23 万亩、改造提升 20万亩,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开州力量。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能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升配套建设水平,又能夯实生态高效农业发展基础,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说。
▲眼下正值春耕春播时节,在白鹤街道东华社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工程施工区域内,工人正在进行土地平整作业。
开州区于去年11月开始实施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工程,涉及临江、中和、义和、白鹤等乡镇街道,项目以土地平整、灌溉排水、机垦道路、土壤改良等工程为主。目前,全区已完成18060亩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工程,预计3月底全区30102亩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工程全面完工。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
集中连片的稻田层层叠叠,田间道路宽阔平坦,大小沟渠纵横相连,秸秆还田、鸭稻共生等农业技术集成应用……说起这些年的变化,开州区南雅镇新全村党支部书记贺伦昆难掩欣喜:“村里有这么好的田块,今年一定能够实现粮食增产增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近年来,开州区打响项目储备、项目建设、建后管护“三大战役”,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种子基地为重点,不断提升耕地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量质“双提升”。
耕地量质提升
连日来,在九龙山镇仁和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一台台挖掘机扬起“长臂”在地里作业,挖土、填埋沟壑、平整土地,把杂草丛生的“簸箕田”“鸡窝地”整治成梯田梯地,耕作便道雏形渐显,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我们村有28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建成2400亩,余下的将在3月底完工。”仁和村党支部书记邱公胜介绍,这个项目的实施,最大的受益者是村民,他们以前收稻谷不仅需要请人帮忙,而且需要半个多月才能收完。今后收割机直接下田作业,仅需要四五天,每家每户的稻谷就能颗粒归仓,省时又省力。
春耕春播好时节,田间地头农事忙。在南雅镇新全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多台旋耕机来回穿梭,翻耕、整理后的秧田整齐划一。放眼望去,好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画卷。
“小田全部改成大田,还建有耕作便道和排水沟,都是机械化耕作。我家两亩多地都流转了出去。”新全村9组村民李秀琼说,现在她每天到农业公司务工,一天能挣60元。
农田实施宜机化改造,实现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彻底让“粮田”变“良田”。南雅镇引进重庆五稻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稻农业”)在乌龙、新全等村流转农田7000余亩,打造“千年良田”。
巧用政策引资
开州区耕地分散,多是“巴掌田”“望天田”。10多年前,开州区已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但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投入不够,导致建出来的高标准农田存在改田没改路、改路没改田,或是缺少灌排渠等基础设施。”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说。
为补上资金缺口,开州区采取高标准农田“先建后补”的方式,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七化”(宜机化、水利化、生态化、园田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目标,按“自愿申报、自主建设、先建后补”原则,撬动社会资本参与进来,每亩最高可获得1500元补助。
好政策吸引了社会资金,“五稻农业”就是其中之一。2022年初,“五稻农业”投入1000万余元在南雅镇流转土地7000余亩,其中乌龙村和新全村的2100亩土地,按“大改小、坡改缓、弯改直”等要求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按照‘先建后补’原则,公司改建的2100亩高标准农田将获得315万元政策补贴。”“五稻农业”负责人吴明香介绍。
“以前,沟渠处处淤堵,大型农业机械没法下地耕作,栽秧、割谷都是人工。通过宜机化改造项目的实施,农机进出自如,全机械化耕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综合利用率。”“五稻农业”管理员冯刚说。
粮食稳产高产
建好高标准农田,为粮食稳产高产夯实根基。随着大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全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明显改善,耕地质量大幅提高。如今,在帅乡大地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正加速筑就一座座“金粮仓”,村民增收致富将更加有保障。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55万亩高标准农田。”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开州区将新建高标准农田23 万亩、改造提升 20万亩,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开州力量。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能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升配套建设水平,又能夯实生态高效农业发展基础,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区农业农村委有关负责人说。
▲眼下正值春耕春播时节,在白鹤街道东华社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工程施工区域内,工人正在进行土地平整作业。
开州区于去年11月开始实施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工程,涉及临江、中和、义和、白鹤等乡镇街道,项目以土地平整、灌溉排水、机垦道路、土壤改良等工程为主。目前,全区已完成18060亩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工程,预计3月底全区30102亩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工程全面完工。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