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杂志社官网

《自然》发七文揭示癌症研究重磅成果:科学家为肺癌演化绘制“分子画像”

时间:2023-04-17来源:科技日报点击量:331

原标题:总编辑圈点|《自然》发七文揭示癌症研究重磅成果:科学家为肺癌演化绘制“分子画像”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但人类尚缺乏对这一疾病背后生物机制的全面理解。《自然》和《自然·医学》杂志新发表了7篇论文,给出了肺癌如何演化的复合分析,相当于绘制出一幅肺癌演化的“分子画像”,其有助于解释为何有时治疗不再有效,或将为癌症诊疗带来革命性突破。



肺癌演化为临床结局带来见解。
图片来源:《自然》网站


肿瘤是不同类型的癌细胞组成的,每一种都有不同特征,这一所谓肿瘤内异质性,可能驱动肿瘤演化和疾病进展。此次研究是TRACERx(通过治疗追踪癌症演化)项目的一部分,包括了对1600余个肿瘤样本的分析,研究的目标即是确定肿瘤内异质性和临床结局的关系。

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科学家查尔斯·斯文顿及其同事此次评估了1644个肿瘤样本,来自421名非小细胞癌(NSCLC,最常见的肺癌)患者的手术或后续跟进。这一队列由Ⅰ、Ⅱ、Ⅲ期患者组成,涵盖NSCLC多种亚型,包括248种肺腺癌。研究团队识别出了与患者结局相关的肿瘤内异质性的基因组稳定性和模式差异。

在另一项研究中,团队评估了肿瘤为何复发和/或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以及含铂化疗(晚期NSCLC的一种标准疗法)对肿瘤内异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这些治疗会促进肿瘤演化和异质性。同时发表的其他论文,提供的见解包括展示一种工具,可检测循环肿瘤DNA(临床结局的潜在标志物)的证据,以及识别和预测哪部分肿瘤会成为导致复发的因素。

研究团队总结说,理解肿瘤的基因组演化,能对确定肿瘤如何及何时复发的因素提供见解,从而改进人们对肿瘤生物学的理解,或可在未来改善癌症患者结局。

总编辑圈点:

癌症,我们对它熟悉,又不熟悉。熟悉的是,癌症患者数量庞大,相关信息经常见诸媒体和网络,甚至我们身边也不乏有人“中招”。不熟悉的是,我们对各类癌症的发生、扩散机制仍缺乏更深入的认知。目前对癌症的治疗也普遍使用切除或化疗的方法,可谓“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给癌症患者带来莫大痛苦。不得不说,癌症的基础研究领域仍亟待取得更多突破,一些论文或实验室中的成果仍亟待走向应用,以真正为人类抗癌带来福音。


编辑:骆婧文
头条
要闻

央视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学习强国 中华网 环球网 澎湃新闻 新京报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神州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65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自然》发七文揭示癌症研究重磅成果:科学家为肺癌演化绘制“分子画像”

时间:2023-04-17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总编辑圈点|《自然》发七文揭示癌症研究重磅成果:科学家为肺癌演化绘制“分子画像”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但人类尚缺乏对这一疾病背后生物机制的全面理解。《自然》和《自然·医学》杂志新发表了7篇论文,给出了肺癌如何演化的复合分析,相当于绘制出一幅肺癌演化的“分子画像”,其有助于解释为何有时治疗不再有效,或将为癌症诊疗带来革命性突破。



肺癌演化为临床结局带来见解。
图片来源:《自然》网站


肿瘤是不同类型的癌细胞组成的,每一种都有不同特征,这一所谓肿瘤内异质性,可能驱动肿瘤演化和疾病进展。此次研究是TRACERx(通过治疗追踪癌症演化)项目的一部分,包括了对1600余个肿瘤样本的分析,研究的目标即是确定肿瘤内异质性和临床结局的关系。

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科学家查尔斯·斯文顿及其同事此次评估了1644个肿瘤样本,来自421名非小细胞癌(NSCLC,最常见的肺癌)患者的手术或后续跟进。这一队列由Ⅰ、Ⅱ、Ⅲ期患者组成,涵盖NSCLC多种亚型,包括248种肺腺癌。研究团队识别出了与患者结局相关的肿瘤内异质性的基因组稳定性和模式差异。

在另一项研究中,团队评估了肿瘤为何复发和/或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以及含铂化疗(晚期NSCLC的一种标准疗法)对肿瘤内异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这些治疗会促进肿瘤演化和异质性。同时发表的其他论文,提供的见解包括展示一种工具,可检测循环肿瘤DNA(临床结局的潜在标志物)的证据,以及识别和预测哪部分肿瘤会成为导致复发的因素。

研究团队总结说,理解肿瘤的基因组演化,能对确定肿瘤如何及何时复发的因素提供见解,从而改进人们对肿瘤生物学的理解,或可在未来改善癌症患者结局。

总编辑圈点:

癌症,我们对它熟悉,又不熟悉。熟悉的是,癌症患者数量庞大,相关信息经常见诸媒体和网络,甚至我们身边也不乏有人“中招”。不熟悉的是,我们对各类癌症的发生、扩散机制仍缺乏更深入的认知。目前对癌症的治疗也普遍使用切除或化疗的方法,可谓“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给癌症患者带来莫大痛苦。不得不说,癌症的基础研究领域仍亟待取得更多突破,一些论文或实验室中的成果仍亟待走向应用,以真正为人类抗癌带来福音。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2022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