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是"与经典同行为人生奠基"。毛泽东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的读书志向,读书精神,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读书治学的一代新风,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人间佳话。我们每天读点有益的书,对人的精神有滋补作用。因为读书可以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创造力;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可以丰富文化知识,扩大生活视野;可以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还可以获取信息,交流信息。让我们共同捧起心爱的书,享受阅读,享受快乐,让书籍成为我们一生的朋友!值此世界读书日活动之际。我翻开杨宪金先生编著的《阅典谋智燃亮人生》一书深受启教。兹分享他阅读毛泽东诗词后的自作感悟诗词和书法作品,以飨读者。
(七)《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毛泽东《清平乐·会昌》这首词写于1934年夏,最早发表于1957年1月号《诗刊》上。这首词模仿古代诗人的句子,以乐观和肯定的心情,高声讴歌现实,写得极为自然潇洒。像毛泽东同志的许多词作一样,紧密而不显得拥挤,用语浅近深沉,把深沉的感情蕴藏于景色之中,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给我们以极高的艺术享受,又给我们以思想的启迪,给我们以热爱祖国,展望未来的巨大力量。
这首词从现有的毛泽东手迹中看到他至少写过四遍,每次书写时用的书体、章法不同,有行书、行草书、狂草书,特别是第三次是用狂草书写,整幅作品气势恢宏,节奏线条韵律飞动,构成了整幅作品跃动和谐的章法布局,其纯熟的书法技巧已臻炉火纯青的境界,令人顿生精心动魄之感。
诗曰:
妙笔生花飞雅韵,雄峙墨迹走骄龙。
踏遍青山人未老,畅吟万紫与千红。
(八)《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这首《忆秦娥·娄山关》词写于1935年2月。这首词前一段是写红军过关之前的行动,后一段是讲过关任务的完成,开篇两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写得非常精炼,寥寥十个字就构成了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第二段头两句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写出了红军藐视困难,敢于向困难作斗争,而且能够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别说雄关像钢铁那样牢不可破,我们的红军从容地从这里迈步,从山头上越过去了,这里并没有写人的心情,而是通过写自然景色反映当时人的心情,“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完全是写自然景色,色彩非常浓丽,气象非常壮阔,就像画家画出了一幅美丽山水画,显得生机勃勃,跃动着宇宙的生命创造力,领略到自然界开阔绚烂的气象。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墨迹用行草书,写于1962年前后,是毛泽东行草书中的精品,此卷手迹更以苍凉、萧瑟之悲壮,屈铁盘金之刚劲取胜,并利用中锋提腕的运笔,细如游丝的连笔和墨色中不时显现的苍渴、干烈,在瘦硬中见圆转,于洒脱中见厚重,于雄放中见苍劲动人心魄。
诗曰:
字若放荡文为魂,陶醉行草非酒神。
笔力浑厚气息雅,砚边耕作气象新。
(九)《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主席《七律.长征》写于他率领中央红军经过艰苦卓绝,震动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根据地之后的1935年10月,最早收入埃德加·斯诺所著的《西行漫记》,后经主席同意,正式发表于1957年1月号《诗刊》。
关于这样的题材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多数诗人大概会着眼于写长征的艰苦成功,写得沉郁顿挫或慷慨悲歌,而毛泽东毕竟不同于一般诗人,而是一座横空出世的昆仑山,在长征一诗中由八句七言句构成,每两句为一联,全诗用轻快的笔调写出胜利的喜悦,以千古少有的英雄豪迈之气,极端藐视了长征途中的巨大困难,像这样的写法在中国三千年的诗歌史上从无先例。在我国文学史上行军打仗,三军统帅史上也不曾有过,毛泽东以如此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写出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中的英勇无畏、乐观豪迈、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写出红军勇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时的从容轻松的意态,以显示出红军临危不惧履险如夷的英雄本色,和征服大雪山之后的乐观心情,这是英雄主义的宏伟乐章,是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最为辉煌的总结,这是千古杰作,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诗史。
毛泽东这首《七律·长征》墨迹书写于1962年4月20日,为竖式草书手卷型,是毛泽东书法成熟时期的杰作。此卷书作充分发挥了草书写意性的特点,其墨色浓枯的变化,运笔调锋的转换,提按疾徐的节奏,都无不运用的得心应手,精妙娴熟,特别是前十五行均为三四字,布局开阔而有气势,疏朗自然而又跌宕起伏,极为切合诗作的史诗形质和情感内容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诗曰:
世间奇迹数长征,胸怀波澜任纵横。
金沙江雨千帆过,壮志豪情万古雄。
(十)《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8月毛泽东同志与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红军的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坚决斗争之后,率红军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在六盘水一带建立了防线,击败了国民党堵截,胜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胜利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主席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毛主席统率红军胜利登上六盘山后,远望长天,写了该词,抒发出彻底打垮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坚强决心,抒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表现了毛主席对革命胜利的乐观情怀和宏伟抱负,和对未来充满无限信心的展望。
这篇词在全篇结构上,上阕描绘眼前景物,表明当前的战斗决心,下阙则主要展望革命的前景,上下两阙相对独立却又紧密相连,一脉相承。在表现手法上全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了情景交融刚柔相济的妙境,在遣词造句上毛主席运用了极为通俗简练形象生动的语言,如“天高”“云淡”“高峰”“红旗”语出自然质朴却又形象鲜明,意蕴深远。词篇具有很强的语言表现力,达到了革命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墨迹书有五幅。1961年9月8日这一幅最为精彩,此幅墨迹为横卷式竖写,从右到左行草书体,分写在六张大十六开宣纸页上,每行字数2-5个字不等,字形大小相差很大,展露向背变化多姿,真可谓缤彩纷呈,意向万千,但上呼下应左顾右盼,又显得错落有致,跌宕放逸,可见通篇一贯到底,笔姿轻灵潇洒,如行云流水,时见枯墨谒笔,又显苍劲雄健,是毛泽东向狂草书法转折时期的又一代表作。
诗曰:
红旗漫卷六盘山,长征路上破万关。
不到长城非好汉,诗墨豪气彩云间。
(十一)《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主席一组战争题材诗中的最后一篇,写于1949年4月,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泽东诗词》。这首七律不但气势磅礴足凌千古,而且艺术精湛感人弥深。
这首七律的首句用钟山风雨起苍黄,以雷霆万钧之势以渲染和衬托百万雄师过大江排山倒海的气势,三四句再现了南京解放时军民慷慨高歌万众激昂欢腾的景象,特别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主席非常巧妙地将新的事物含寓于旧的诗体之中,这是他赋予旧诗词以新生命,是文学上的一大创造。宜将剩勇追穷寇是应该不遗余力地去追剿国民党残存军事力量,不可沽名学霸王,是借鉴历史的教训,以军事家的巨大胸怀战略眼光指出斗争方向。他为渡江之胜而喜,但绝不停留于南京覆巢之快。我认为这两句是全诗中最深邃的哲理,正是由于概括之深,才形成普遍真理,如果说全诗至此为止诗意还不够浓,意境还不够高,毛主席艺术上点铁成金的神来之笔,我以为在全诗的最后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何等深情何等感慨,把这一场大决战的意义提高到高山大海一样的高度,从而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向全党全军提出了南京解放后的战略指导思想,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和历史使命,表达了中国人民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今天我们再读这首诗回想当年风华,若在眼前,那是多么伟大的天翻地覆的巨变呀!而在文学艺术上留得这一巨变的莫过于毛主席的这首诗,毛泽东这首七律书作,是毛泽东书法由行楷向行草乃至狂草过渡的转折,书于1949年4月。在结体上仍取独具特色的扬右抑左的斜式,字与字之间多有距离,但字字相承一气贯之,布局任情率意,随势变化,有纵行无横列,点画凌空挟风雷,线条纤细似盘铁屈金。
诗曰:
雄师墨宏辉千古,草书笔意日月才。
笔似龙飞云海上,出神入化启今来。
(十二)《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极其壮观的渔民战浪图和倾盆暴雨滔天巨浪浩浩无涯的大海图,再现了当年曹操,因胜利而得意的神情,打开了一扇通向大海灵魂的门户,使人们感受到意想不到的震撼力量。它不但简洁准确地描写了大海而且展现了一种真正的诗人才会具有的开阔而又深炯的目光,给人以欣悦振奋的情感,还赞美了整个大海生命力,展示了伟大领袖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内容。
毛泽东这首墨迹写于1954年,全篇竖式写在有红线的信笺纸上,书墨以中锋行笔纵情挥洒,草势狂放,但狂而不乱,成字如画,美不胜收,字形结体和走笔节奏都有明显的起伏变化,充满了生机和动感。
诗曰:
挥墨如雨弄云烟,诗文雄风香满天;
妙笔狂草多肆意,东临碣石著新篇。
作者简介
杨宪金,祖籍山东肥城,自幼受齐鲁文化的陶冶,酷爱古典诗词与诸子散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进入中南海之后,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中一大批诗人与书画家的影响,在书山画海中,沿着传统为基、帖学为本的书写道路师法二王,继之苦研米芾、王铎、傅山、毛泽东等碑帖数十年,博采众长,创造出风樯阵马、笔走龙蛇、气势恢宏的艺术风格。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多次成功举行个展。书法作品入选数十部书画集,被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大会堂、毛泽东图书馆及有关艺术馆、博物馆等多家单位收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事出版工作以来,潜心研究书法艺术理论,策划、主编、编著出版了《毛泽东诗信书法新论》《毛泽东书法学习举要》《中南海珍藏书法集》《书法新论》《读墨微语》《杨宪金书法集》《杨宪金咏泰山诗联书法集》《杨宪金诗联画意书法集》等二百多种书画艺术图书,得到专家学者首肯。所编图书多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礼品馈赠国内外友人。为弘扬书画艺术,多次撰写文章,策划组织书画笔会、展览及社会活动,其业绩和艺术成就被编入《中国专家辞典》。
杨宪金历任中央警卫局科长(师级),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央办公厅西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编审),中央办公厅电子科技学院督导员(编审),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书法艺术研究分会驻会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环保新闻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
(责编 韩家水)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
编者按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是"与经典同行为人生奠基"。毛泽东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的读书志向,读书精神,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读书治学的一代新风,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人间佳话。我们每天读点有益的书,对人的精神有滋补作用。因为读书可以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创造力;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可以丰富文化知识,扩大生活视野;可以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还可以获取信息,交流信息。让我们共同捧起心爱的书,享受阅读,享受快乐,让书籍成为我们一生的朋友!值此世界读书日活动之际。我翻开杨宪金先生编著的《阅典谋智燃亮人生》一书深受启教。兹分享他阅读毛泽东诗词后的自作感悟诗词和书法作品,以飨读者。
(七)《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毛泽东《清平乐·会昌》这首词写于1934年夏,最早发表于1957年1月号《诗刊》上。这首词模仿古代诗人的句子,以乐观和肯定的心情,高声讴歌现实,写得极为自然潇洒。像毛泽东同志的许多词作一样,紧密而不显得拥挤,用语浅近深沉,把深沉的感情蕴藏于景色之中,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给我们以极高的艺术享受,又给我们以思想的启迪,给我们以热爱祖国,展望未来的巨大力量。
这首词从现有的毛泽东手迹中看到他至少写过四遍,每次书写时用的书体、章法不同,有行书、行草书、狂草书,特别是第三次是用狂草书写,整幅作品气势恢宏,节奏线条韵律飞动,构成了整幅作品跃动和谐的章法布局,其纯熟的书法技巧已臻炉火纯青的境界,令人顿生精心动魄之感。
诗曰:
妙笔生花飞雅韵,雄峙墨迹走骄龙。
踏遍青山人未老,畅吟万紫与千红。
(八)《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这首《忆秦娥·娄山关》词写于1935年2月。这首词前一段是写红军过关之前的行动,后一段是讲过关任务的完成,开篇两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写得非常精炼,寥寥十个字就构成了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第二段头两句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写出了红军藐视困难,敢于向困难作斗争,而且能够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别说雄关像钢铁那样牢不可破,我们的红军从容地从这里迈步,从山头上越过去了,这里并没有写人的心情,而是通过写自然景色反映当时人的心情,“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完全是写自然景色,色彩非常浓丽,气象非常壮阔,就像画家画出了一幅美丽山水画,显得生机勃勃,跃动着宇宙的生命创造力,领略到自然界开阔绚烂的气象。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墨迹用行草书,写于1962年前后,是毛泽东行草书中的精品,此卷手迹更以苍凉、萧瑟之悲壮,屈铁盘金之刚劲取胜,并利用中锋提腕的运笔,细如游丝的连笔和墨色中不时显现的苍渴、干烈,在瘦硬中见圆转,于洒脱中见厚重,于雄放中见苍劲动人心魄。
诗曰:
字若放荡文为魂,陶醉行草非酒神。
笔力浑厚气息雅,砚边耕作气象新。
(九)《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主席《七律.长征》写于他率领中央红军经过艰苦卓绝,震动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根据地之后的1935年10月,最早收入埃德加·斯诺所著的《西行漫记》,后经主席同意,正式发表于1957年1月号《诗刊》。
关于这样的题材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多数诗人大概会着眼于写长征的艰苦成功,写得沉郁顿挫或慷慨悲歌,而毛泽东毕竟不同于一般诗人,而是一座横空出世的昆仑山,在长征一诗中由八句七言句构成,每两句为一联,全诗用轻快的笔调写出胜利的喜悦,以千古少有的英雄豪迈之气,极端藐视了长征途中的巨大困难,像这样的写法在中国三千年的诗歌史上从无先例。在我国文学史上行军打仗,三军统帅史上也不曾有过,毛泽东以如此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写出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中的英勇无畏、乐观豪迈、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写出红军勇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时的从容轻松的意态,以显示出红军临危不惧履险如夷的英雄本色,和征服大雪山之后的乐观心情,这是英雄主义的宏伟乐章,是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最为辉煌的总结,这是千古杰作,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诗史。
毛泽东这首《七律·长征》墨迹书写于1962年4月20日,为竖式草书手卷型,是毛泽东书法成熟时期的杰作。此卷书作充分发挥了草书写意性的特点,其墨色浓枯的变化,运笔调锋的转换,提按疾徐的节奏,都无不运用的得心应手,精妙娴熟,特别是前十五行均为三四字,布局开阔而有气势,疏朗自然而又跌宕起伏,极为切合诗作的史诗形质和情感内容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诗曰:
世间奇迹数长征,胸怀波澜任纵横。
金沙江雨千帆过,壮志豪情万古雄。
(十)《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8月毛泽东同志与张国焘另立中央分裂红军的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坚决斗争之后,率红军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在六盘水一带建立了防线,击败了国民党堵截,胜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胜利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主席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毛主席统率红军胜利登上六盘山后,远望长天,写了该词,抒发出彻底打垮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坚强决心,抒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壮志豪情,表现了毛主席对革命胜利的乐观情怀和宏伟抱负,和对未来充满无限信心的展望。
这篇词在全篇结构上,上阕描绘眼前景物,表明当前的战斗决心,下阙则主要展望革命的前景,上下两阙相对独立却又紧密相连,一脉相承。在表现手法上全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了情景交融刚柔相济的妙境,在遣词造句上毛主席运用了极为通俗简练形象生动的语言,如“天高”“云淡”“高峰”“红旗”语出自然质朴却又形象鲜明,意蕴深远。词篇具有很强的语言表现力,达到了革命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墨迹书有五幅。1961年9月8日这一幅最为精彩,此幅墨迹为横卷式竖写,从右到左行草书体,分写在六张大十六开宣纸页上,每行字数2-5个字不等,字形大小相差很大,展露向背变化多姿,真可谓缤彩纷呈,意向万千,但上呼下应左顾右盼,又显得错落有致,跌宕放逸,可见通篇一贯到底,笔姿轻灵潇洒,如行云流水,时见枯墨谒笔,又显苍劲雄健,是毛泽东向狂草书法转折时期的又一代表作。
诗曰:
红旗漫卷六盘山,长征路上破万关。
不到长城非好汉,诗墨豪气彩云间。
(十一)《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主席一组战争题材诗中的最后一篇,写于1949年4月,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泽东诗词》。这首七律不但气势磅礴足凌千古,而且艺术精湛感人弥深。
这首七律的首句用钟山风雨起苍黄,以雷霆万钧之势以渲染和衬托百万雄师过大江排山倒海的气势,三四句再现了南京解放时军民慷慨高歌万众激昂欢腾的景象,特别是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主席非常巧妙地将新的事物含寓于旧的诗体之中,这是他赋予旧诗词以新生命,是文学上的一大创造。宜将剩勇追穷寇是应该不遗余力地去追剿国民党残存军事力量,不可沽名学霸王,是借鉴历史的教训,以军事家的巨大胸怀战略眼光指出斗争方向。他为渡江之胜而喜,但绝不停留于南京覆巢之快。我认为这两句是全诗中最深邃的哲理,正是由于概括之深,才形成普遍真理,如果说全诗至此为止诗意还不够浓,意境还不够高,毛主席艺术上点铁成金的神来之笔,我以为在全诗的最后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何等深情何等感慨,把这一场大决战的意义提高到高山大海一样的高度,从而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向全党全军提出了南京解放后的战略指导思想,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和历史使命,表达了中国人民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今天我们再读这首诗回想当年风华,若在眼前,那是多么伟大的天翻地覆的巨变呀!而在文学艺术上留得这一巨变的莫过于毛主席的这首诗,毛泽东这首七律书作,是毛泽东书法由行楷向行草乃至狂草过渡的转折,书于1949年4月。在结体上仍取独具特色的扬右抑左的斜式,字与字之间多有距离,但字字相承一气贯之,布局任情率意,随势变化,有纵行无横列,点画凌空挟风雷,线条纤细似盘铁屈金。
诗曰:
雄师墨宏辉千古,草书笔意日月才。
笔似龙飞云海上,出神入化启今来。
(十二)《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极其壮观的渔民战浪图和倾盆暴雨滔天巨浪浩浩无涯的大海图,再现了当年曹操,因胜利而得意的神情,打开了一扇通向大海灵魂的门户,使人们感受到意想不到的震撼力量。它不但简洁准确地描写了大海而且展现了一种真正的诗人才会具有的开阔而又深炯的目光,给人以欣悦振奋的情感,还赞美了整个大海生命力,展示了伟大领袖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内容。
毛泽东这首墨迹写于1954年,全篇竖式写在有红线的信笺纸上,书墨以中锋行笔纵情挥洒,草势狂放,但狂而不乱,成字如画,美不胜收,字形结体和走笔节奏都有明显的起伏变化,充满了生机和动感。
诗曰:
挥墨如雨弄云烟,诗文雄风香满天;
妙笔狂草多肆意,东临碣石著新篇。
作者简介
杨宪金,祖籍山东肥城,自幼受齐鲁文化的陶冶,酷爱古典诗词与诸子散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进入中南海之后,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中一大批诗人与书画家的影响,在书山画海中,沿着传统为基、帖学为本的书写道路师法二王,继之苦研米芾、王铎、傅山、毛泽东等碑帖数十年,博采众长,创造出风樯阵马、笔走龙蛇、气势恢宏的艺术风格。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多次成功举行个展。书法作品入选数十部书画集,被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大会堂、毛泽东图书馆及有关艺术馆、博物馆等多家单位收藏。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事出版工作以来,潜心研究书法艺术理论,策划、主编、编著出版了《毛泽东诗信书法新论》《毛泽东书法学习举要》《中南海珍藏书法集》《书法新论》《读墨微语》《杨宪金书法集》《杨宪金咏泰山诗联书法集》《杨宪金诗联画意书法集》等二百多种书画艺术图书,得到专家学者首肯。所编图书多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礼品馈赠国内外友人。为弘扬书画艺术,多次撰写文章,策划组织书画笔会、展览及社会活动,其业绩和艺术成就被编入《中国专家辞典》。
杨宪金历任中央警卫局科长(师级),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主任,中央办公厅西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编审),中央办公厅电子科技学院督导员(编审),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书法艺术研究分会驻会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环保新闻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香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等。
(责编 韩家水)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