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博物馆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
原标题:乡村博物馆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
1977年起,每年的5月18日被定为国际博物馆日。从此,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思考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博物馆文化的推演、博物馆与人之间的关系。博物馆的形式、区位、展陈内容等方面也在逐步更新和完善。近年来兴起的乡村博物馆让更多人在“家门口”享受到“文化大餐”。2021年9月,浙江成为全国三个乡村博物馆建设试点省份之一,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建设1000家乡村博物馆。当前,已有大量乡村博物馆建成并开放,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与认可,也有一部分正在酝酿、筹建、策划中。乡村博物馆的建设在追求“数量”指标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品质”,从而增进民族自信、文化认同,助力公共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文化内核是根本,着力打造“记得住乡愁”的乡村博物馆。乡村博物馆的建设既能“接地气”,又能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气”。要深入挖掘在地文化,解码地方文化基因,凝练并提取形成乡村特有的文化符号,赋能展馆建设,让乡村博物馆成为有记忆点、承载乡愁、富含特色的场所。要高度重视文化内核的构建,没有文化内核的乡村博物馆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地方特色产业、名人故事、重大事件等都可以成为“文化内核”的主题,比如,浙江湖州的宋茗白茶博物馆、湖笔文化馆,以地方独特的“白茶文化”和“湖笔文化”为切入点来办馆,有效促进了地方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策展形式是抓手,着力打造“听得懂故事”的乡村博物馆。如果说文化内核是乡村博物馆的立身之本,那么,科学合理的策展形式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博物馆讲好故事,有力助推乡村博物馆展览阐释。“展览阐释”的目的在于借助各类展陈方式,让观众对展览看得懂、悟得深。一方面,在策划时应重视展览逻辑线的处理,按照时间、事件等内容合理排列,文物、展品的展示要符合特定语境下的视觉呈现,必要时应该增加引导线、指示符号等内容;另一方面,在形式上追求观众喜闻乐见的观展形式。比如,互动小游戏、场景复原、多媒体数字平台等的加入,能够拉进游客和博物馆之间的距离,让乡村博物馆变得更具吸引力。此外,不同的展品有其特定的表达方式,选择符合展品定位、特点的表达方式,尽可能详细说明展品内涵也同样重要。
配套活动是保障,着力打造“稳得住流量”的乡村博物馆。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承担着“以物教人”“以史育人”的使命,如何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吸收并领会蕴含在其中的传统文化、历史脉络、独特价值是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的一个重要课题。让更多人在乡村博物馆驻足,让乡村博物馆永续发展,创新配套活动形式显得尤为必要。比如,可以思考“合作式”办馆,类似市县公共博物馆与乡村博物馆的多元联动,能加强资源整合的力度与广度。在具体内容上,可以开展文化讲座、专业技能提升等课程。又如,可以和地方政府、学校合作,搭建“研学基地”“美育实践”等平台,融入社会实践教育、职业教育等内容,增强人们在乡村博物馆参观学习的体验性、趣味性、有效性。也可以邀请地方乡贤、退休教师、大学生等参与到乡村博物馆的志愿讲解队伍中,一同努力讲好地方故事。在具体配套活动的开展上,要保持对时事的敏感性,学会“借势”,如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开学第一课”等热点话题,打磨好活动品质,让“流量”成为“留量”。
乡村博物馆在社会文化建设、推动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我们要比以往更关注其品质建设,为打造内容强、形式新、活动好的场馆而努力,让游客真正从“走马观花”式参观切换至“下马看花”式体验。(作者:陈最锋)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
乡村博物馆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
原标题:乡村博物馆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
1977年起,每年的5月18日被定为国际博物馆日。从此,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思考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博物馆文化的推演、博物馆与人之间的关系。博物馆的形式、区位、展陈内容等方面也在逐步更新和完善。近年来兴起的乡村博物馆让更多人在“家门口”享受到“文化大餐”。2021年9月,浙江成为全国三个乡村博物馆建设试点省份之一,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建设1000家乡村博物馆。当前,已有大量乡村博物馆建成并开放,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与认可,也有一部分正在酝酿、筹建、策划中。乡村博物馆的建设在追求“数量”指标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品质”,从而增进民族自信、文化认同,助力公共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文化内核是根本,着力打造“记得住乡愁”的乡村博物馆。乡村博物馆的建设既能“接地气”,又能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气”。要深入挖掘在地文化,解码地方文化基因,凝练并提取形成乡村特有的文化符号,赋能展馆建设,让乡村博物馆成为有记忆点、承载乡愁、富含特色的场所。要高度重视文化内核的构建,没有文化内核的乡村博物馆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地方特色产业、名人故事、重大事件等都可以成为“文化内核”的主题,比如,浙江湖州的宋茗白茶博物馆、湖笔文化馆,以地方独特的“白茶文化”和“湖笔文化”为切入点来办馆,有效促进了地方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策展形式是抓手,着力打造“听得懂故事”的乡村博物馆。如果说文化内核是乡村博物馆的立身之本,那么,科学合理的策展形式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博物馆讲好故事,有力助推乡村博物馆展览阐释。“展览阐释”的目的在于借助各类展陈方式,让观众对展览看得懂、悟得深。一方面,在策划时应重视展览逻辑线的处理,按照时间、事件等内容合理排列,文物、展品的展示要符合特定语境下的视觉呈现,必要时应该增加引导线、指示符号等内容;另一方面,在形式上追求观众喜闻乐见的观展形式。比如,互动小游戏、场景复原、多媒体数字平台等的加入,能够拉进游客和博物馆之间的距离,让乡村博物馆变得更具吸引力。此外,不同的展品有其特定的表达方式,选择符合展品定位、特点的表达方式,尽可能详细说明展品内涵也同样重要。
配套活动是保障,着力打造“稳得住流量”的乡村博物馆。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承担着“以物教人”“以史育人”的使命,如何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吸收并领会蕴含在其中的传统文化、历史脉络、独特价值是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的一个重要课题。让更多人在乡村博物馆驻足,让乡村博物馆永续发展,创新配套活动形式显得尤为必要。比如,可以思考“合作式”办馆,类似市县公共博物馆与乡村博物馆的多元联动,能加强资源整合的力度与广度。在具体内容上,可以开展文化讲座、专业技能提升等课程。又如,可以和地方政府、学校合作,搭建“研学基地”“美育实践”等平台,融入社会实践教育、职业教育等内容,增强人们在乡村博物馆参观学习的体验性、趣味性、有效性。也可以邀请地方乡贤、退休教师、大学生等参与到乡村博物馆的志愿讲解队伍中,一同努力讲好地方故事。在具体配套活动的开展上,要保持对时事的敏感性,学会“借势”,如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开学第一课”等热点话题,打磨好活动品质,让“流量”成为“留量”。
乡村博物馆在社会文化建设、推动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我们要比以往更关注其品质建设,为打造内容强、形式新、活动好的场馆而努力,让游客真正从“走马观花”式参观切换至“下马看花”式体验。(作者:陈最锋)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