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杂志社官网

甘泉县全力以赴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振兴

时间:2023-06-14来源:陕西阳光报社点击量:382

下寺湾镇产业园区

下寺湾镇闫家沟村阳光玫瑰葡萄产业园

下寺湾镇张家沟村“回家看看”农家乐


“全靠县上一直组织我们学习,要不然我哪里懂苹果树的栽培技巧,去年刚挂果就收入了5万多元,我相信今后我们一大家子肯定能过上好日子。”甘泉县劳山乡芦庄村村民胡万福笑着说,这只是甘泉县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记者 郑玮 通讯员 范筱霞 程博 文/图

巩固衔接高效推进

近年来,甘泉县及时调整优化了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和十个专项工作组,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甘泉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不定期研究,领导小组会及时解决,政务督查及时跟进的机制全面形成。该县坚持“三级书记”共抓,推动工作落实,县委书记全年遍访三岔口村等39个脱贫村,完成遍访要求100%,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遍访均达到100%;先后举办全县村(社区)“两委”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训班等两个主体班次,累计培训1500人,完成两次全员轮训;累计识别下寺湾镇闫家沟村三类监测对象126户320人,其中2022年新识别27户73人,累计消除风险50户117人,风险消除率达到36.68%。

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该县加强“七长”责任制落实,层层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足额落实中小学及学前教育幼儿学生各项教育资助政策达2.4万人次1593.9万元,其中脱贫户学生1887人次102.4万元。脱贫户学生资助覆盖率达到100%,全县无1例因贫辍学现象发生。2022年度脱贫人口7654人、三类监测户320人全部参保,累计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的有23816人,签约率为30.1%,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60%。

精准使用衔接资金。该县持续加大衔接资金项目实施推进工作力度,加强项目库建设,确保各级衔接资金都落实到项目。该县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早实施,资金早支出,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截至目前,全县共安排各级财政衔接资金6427.75万元,安排项目67个,已完工67个,支出资金6202.78万元,资金支出进度为96.5%。

全面落实驻村帮扶。该县选优配强帮扶单位165个、联户干部1632人,为东沟村等52个五类村选派了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161名;构建了责任体系清晰、执行有力的防返贫监测帮扶体系。甘泉县针对新老交替存在工作断档,开展新老衔接帮带工作1个月,确保驻村工作的持续性、稳定性;举办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1次,累计培训900人次,有效提高了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水平。

产业振兴提档升级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该县在道镇东沟村等地建设日光温室410亩,建成高标准大棚37座,预计全年可完成瓜菜播种面积3.21万亩,实现产量10.55万吨。该县在劳山乡杨庄科村等地创建美丽果园2个、道镇清泉沟等地高质高效示范园3个,山地苹果挂果面积1.2万亩,实现苹果产量0.94万吨,在劳山乡劳山村等地新建冷库3个,藏储容量600吨,全县藏储能力可达到1.6万吨。高效完成农产品质检,该县对所有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示范园区、专业合作社进行产品抽检,覆盖率达100%,共定性速测样品11473个,定量检测样品87个,合格率达100%,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良好。该县建立“三级五员”工作机制,全县现有各级监管人员166名,共开具合格证16531张,带证销售农产品5513吨,实现生产主体信息、生产记录、产品质量安全等信息可查询、可追溯、可监督。

“政府一直在对我们进行技能培训,我都成土专家了,经常给新菜农进棚指点。”石门镇王坪村村民王建说。

该县整合县域内各类培训资源,建立“人社部门主导、职业教育助力、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培育培训体系。今年全县脱贫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的有73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0.14%。该县深入实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计划,组建8个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选派2600名专家(乡土)人才与重点产业基地、乡村振兴示范点“结对联姻”,跟踪服务,打造“专家工作站”“乡土人才服务站“”创业孵化基地”。该县建立甘泉籍优秀人才信息库,聘请省市蔬菜、果业、畜牧专家开展各类农业产业实用人才培训,累计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25期,培训5000余人次,培育乡村急需紧缺人才500余名。

在此基础上,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该县持续开展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充分利用“学思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平台,开展“学思堂”志愿服务流动讲堂送课下乡活动100余场;持续开展“文明家庭”“最美甘泉人”“好婆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建成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体中心,7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足额拨付“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70万元。该县先后为各乡镇(街道)综合文体中心、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了办公桌椅、音响、电脑、乐器等文化设施,使得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如今把孙子带到上学的年纪了,我就回老家待着了,人自由自在不说,还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桥镇乡刘庄62岁的村民李压丽说。

该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投资1.62亿元,共悬挂宣传横幅62条,发放宣传资料12111份,在中省市县各类新闻媒体刊登宣传报道102篇;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培训农民群众13248人次,动员农民投工投劳12470人次,清除垃圾4688吨,清理畜禽粪污及农业生产废弃物583.2吨,清理河道沟渠851.2千米,拆除残垣断壁及乱堆乱放71处;新建改建卫生厕所465座,完成问题厕所整改63座,拆除或挪作他用旧旱厕428座。该县以林业工程为保障,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补植补造林木8.3万亩,重点区域绿化690亩,退化林修复5000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编制完成了《甘泉县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全县所有行政村均完成了村庄规划编制,并综合考虑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设施网络、政策发展倾向等因素,完成了对62个行政村的村庄分类,并加强公路日常养护,累计完成日常养护投资120.8万元。该县修补路基缺口205处,疏通涵洞及人行过街天桥368公里,并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该县全面推行农村现代化能源建设,2022年新增煤改气用户6940户,全县城区用气取暖用户1.9万户,城区清洁取暖率达到97%,农村采暖面积99.09万平方米,清洁取暖面积50.64万平方米,清洁取暖率达50%。与此同时,该县强化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该县建立县级和乡镇级视频会议系统7套,全县6个乡镇(街道)建立各类防汛物资储备库,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全县集中供水率达到10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以上。

推进平安法治乡村治理,该县开展乡村普法“送法下乡”活动20(场)次,建成村级法律书屋32个,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32个,培养法律明白人204人,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创新推行“九平调解”矛盾纠纷化解模式,截至目前,“九平调解室”共化解各类纠纷423件,占全县纠纷总数的92%,调解成功率达到96%以上。



编辑:骆婧文
头条
要闻

央视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学习强国 中华网 环球网 澎湃新闻 新京报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神州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65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甘泉县全力以赴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振兴

时间:2023-06-14来源:陕西阳光报社

下寺湾镇产业园区

下寺湾镇闫家沟村阳光玫瑰葡萄产业园

下寺湾镇张家沟村“回家看看”农家乐


“全靠县上一直组织我们学习,要不然我哪里懂苹果树的栽培技巧,去年刚挂果就收入了5万多元,我相信今后我们一大家子肯定能过上好日子。”甘泉县劳山乡芦庄村村民胡万福笑着说,这只是甘泉县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记者 郑玮 通讯员 范筱霞 程博 文/图

巩固衔接高效推进

近年来,甘泉县及时调整优化了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和十个专项工作组,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甘泉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不定期研究,领导小组会及时解决,政务督查及时跟进的机制全面形成。该县坚持“三级书记”共抓,推动工作落实,县委书记全年遍访三岔口村等39个脱贫村,完成遍访要求100%,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遍访均达到100%;先后举办全县村(社区)“两委”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培训班等两个主体班次,累计培训1500人,完成两次全员轮训;累计识别下寺湾镇闫家沟村三类监测对象126户320人,其中2022年新识别27户73人,累计消除风险50户117人,风险消除率达到36.68%。

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该县加强“七长”责任制落实,层层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足额落实中小学及学前教育幼儿学生各项教育资助政策达2.4万人次1593.9万元,其中脱贫户学生1887人次102.4万元。脱贫户学生资助覆盖率达到100%,全县无1例因贫辍学现象发生。2022年度脱贫人口7654人、三类监测户320人全部参保,累计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的有23816人,签约率为30.1%,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60%。

精准使用衔接资金。该县持续加大衔接资金项目实施推进工作力度,加强项目库建设,确保各级衔接资金都落实到项目。该县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早实施,资金早支出,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截至目前,全县共安排各级财政衔接资金6427.75万元,安排项目67个,已完工67个,支出资金6202.78万元,资金支出进度为96.5%。

全面落实驻村帮扶。该县选优配强帮扶单位165个、联户干部1632人,为东沟村等52个五类村选派了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161名;构建了责任体系清晰、执行有力的防返贫监测帮扶体系。甘泉县针对新老交替存在工作断档,开展新老衔接帮带工作1个月,确保驻村工作的持续性、稳定性;举办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1次,累计培训900人次,有效提高了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水平。

产业振兴提档升级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该县在道镇东沟村等地建设日光温室410亩,建成高标准大棚37座,预计全年可完成瓜菜播种面积3.21万亩,实现产量10.55万吨。该县在劳山乡杨庄科村等地创建美丽果园2个、道镇清泉沟等地高质高效示范园3个,山地苹果挂果面积1.2万亩,实现苹果产量0.94万吨,在劳山乡劳山村等地新建冷库3个,藏储容量600吨,全县藏储能力可达到1.6万吨。高效完成农产品质检,该县对所有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示范园区、专业合作社进行产品抽检,覆盖率达100%,共定性速测样品11473个,定量检测样品87个,合格率达100%,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良好。该县建立“三级五员”工作机制,全县现有各级监管人员166名,共开具合格证16531张,带证销售农产品5513吨,实现生产主体信息、生产记录、产品质量安全等信息可查询、可追溯、可监督。

“政府一直在对我们进行技能培训,我都成土专家了,经常给新菜农进棚指点。”石门镇王坪村村民王建说。

该县整合县域内各类培训资源,建立“人社部门主导、职业教育助力、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广覆盖的培育培训体系。今年全县脱贫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的有73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0.14%。该县深入实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计划,组建8个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选派2600名专家(乡土)人才与重点产业基地、乡村振兴示范点“结对联姻”,跟踪服务,打造“专家工作站”“乡土人才服务站“”创业孵化基地”。该县建立甘泉籍优秀人才信息库,聘请省市蔬菜、果业、畜牧专家开展各类农业产业实用人才培训,累计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25期,培训5000余人次,培育乡村急需紧缺人才500余名。

在此基础上,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该县持续开展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充分利用“学思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平台,开展“学思堂”志愿服务流动讲堂送课下乡活动100余场;持续开展“文明家庭”“最美甘泉人”“好婆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建成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体中心,71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足额拨付“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70万元。该县先后为各乡镇(街道)综合文体中心、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了办公桌椅、音响、电脑、乐器等文化设施,使得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如今把孙子带到上学的年纪了,我就回老家待着了,人自由自在不说,还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桥镇乡刘庄62岁的村民李压丽说。

该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投资1.62亿元,共悬挂宣传横幅62条,发放宣传资料12111份,在中省市县各类新闻媒体刊登宣传报道102篇;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培训农民群众13248人次,动员农民投工投劳12470人次,清除垃圾4688吨,清理畜禽粪污及农业生产废弃物583.2吨,清理河道沟渠851.2千米,拆除残垣断壁及乱堆乱放71处;新建改建卫生厕所465座,完成问题厕所整改63座,拆除或挪作他用旧旱厕428座。该县以林业工程为保障,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体系,补植补造林木8.3万亩,重点区域绿化690亩,退化林修复5000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编制完成了《甘泉县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全县所有行政村均完成了村庄规划编制,并综合考虑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设施网络、政策发展倾向等因素,完成了对62个行政村的村庄分类,并加强公路日常养护,累计完成日常养护投资120.8万元。该县修补路基缺口205处,疏通涵洞及人行过街天桥368公里,并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该县全面推行农村现代化能源建设,2022年新增煤改气用户6940户,全县城区用气取暖用户1.9万户,城区清洁取暖率达到97%,农村采暖面积99.09万平方米,清洁取暖面积50.64万平方米,清洁取暖率达50%。与此同时,该县强化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该县建立县级和乡镇级视频会议系统7套,全县6个乡镇(街道)建立各类防汛物资储备库,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全县集中供水率达到10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以上。

推进平安法治乡村治理,该县开展乡村普法“送法下乡”活动20(场)次,建成村级法律书屋32个,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32个,培养法律明白人204人,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创新推行“九平调解”矛盾纠纷化解模式,截至目前,“九平调解室”共化解各类纠纷423件,占全县纠纷总数的92%,调解成功率达到96%以上。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2022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