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杂志社官网

广西河池深挖山歌、民俗、红色和文学艺术资源 | 文化画卷徐徐展开

时间:2023-07-26来源:文旅中国点击量:431

▲ 河池市下枧河边的流河寨,传说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现被开发成旅游景点,成为体验壮族山歌的打卡地。 宾 阳 摄


“‘六新’河池的壮美图景,正徐徐铺展在千层岭、万重山……”新山歌《河池颂》这样唱道。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刘三姐故乡、世界铜鼓之乡、文学家的摇篮……地处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麓的河池拥有众多值得骄傲的历史人文资源。近年来,河池市深挖山歌、民族民俗、红色文化、文学艺术等资源,创新实践载体,建设互动式、场景式、分享式平台,持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文化画卷正徐徐展开。

山歌唱响新生活 铜鼓声声传文脉

“有了政府来把关,靠山吃山讲循环,若是光靠吃老本,又能饱肚几多餐。”近日,在河池市宜州区庆远镇东屏村大穴屯,当地壮族“刘三姐歌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谢庆良正向群众演唱新创作的关于生态环保的山歌。

壮族山歌简称“壮歌”,是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广西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也有“歌海”的盛誉。壮民善以山歌表现生活、抒发感情。在河池,更是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近年来,河池市深挖山歌文化资源,推动把新时代新思想新生活“唱出来”。

“联合民间歌王,把理论话语转化成百姓的语言融入山歌歌词,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深入浅出阐释好党的创新理论。”河池市文联有关负责人说,河池组织山歌宣讲“轻骑兵”,通过现场教学、实践教学、微小课堂等形式深入村组院落、田间地头开展互动式政策理论宣讲、实用技术宣讲等,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以来,全市开展主题宣讲活动2000余场次,直接受众超25万人次。

河池市常住人口包含了47个民族,其中壮族、汉族、苗族、瑶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水族8个民族是世居民族,各民族汇聚起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河池市深耕特色民族文化,推动各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铜鼓是河池乃至广西的响亮名片,河池市委、市政府持续重点推进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结合壮族“蚂(虫另)节”、铜鼓习俗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白裤瑶年街民俗等,打造了23个非遗传承基地和多个民俗文化节日品牌。仅今年春节期间,河池市就举办铜鼓文化等非遗传承活动91场次,其中铜鼓文化展演30场次、铜鼓山歌会32场次,吸引各族群众62.46万人参与。


▲ 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一位传承人正在给傩面上色。宾阳 摄


红色精神代代赓续 文旅融合开启新篇

“东兰的红色旅游资源这么丰富,风景也优美,此行不虚!”一位来自北京的退伍军人在参观河池市东兰县列宁岩后感叹。

列宁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西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925年,革命先辈韦拔群从广州农讲所毕业回来,在岩内创办了广西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宣传马列主义革命真理。1930年2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提议,经东兰县苏维埃政府讨论通过,决定将“北帝岩”改名为“列宁岩”。东兰县还是开国上将韦国清的家乡,这里镌刻着其早期投身革命的足迹。

“以‘红色旅游+自驾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等为主题开展系列文旅活动,开发系列旅游线路,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河池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东兰是红色河池的一个缩影。作为革命老区,河池市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通过挖掘革命遗址、名人故居、文化名街等背后的人文故事,打造红色文旅精品项目,让红色资源成为文旅发展的内生动力。

2022年以来,河池先后开展“将《红色传奇》进行到底”“讲好河池红色故事”活动1200场次;推出7条红色游学精品线路、11个“打卡红色教育基地”文明实践点;深挖45处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的红色文化资源,创建东兰烈士陵园、韦拔群纪念馆及故居、列宁岩、魁星楼、壮乡将军纪念园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投资8亿元,建成集红色体验、研学、培训于一体的广西韦拔群干部学院;东兰县成功入选首批“中国红色地标”,成为广西红色教育首选的打卡地。

筑牢文学高地 绽放河池光芒

今年4月初,“新时代 新征程——《民族文学》创阅中心河池现场经验交流会暨多民族文学名家走进凤山”活动在凤山县举行。活动期间,河池市委书记秦春成表示,要进一步繁荣河池文化、壮大“河池作家群”,希望全国作家多到河池走一走、看一看,让革命老区通过文学艺术传播展现出河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的光芒。

目前,全市11个县(区)全部成立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创作阅读中心。近几年,河池市推出“刘三姐文学艺术奖”“河池文学创作人才小高地”等激励机制,出台了《壮大“河池作家群”实施方案》,成立河池文学艺术创作中心,设立重大文化精品项目扶持和奖励专项基金,每年落实200万元经费支持本土作家创作,推动了河池文坛薪火相传、人才不断。

“‘河池作家群’的壮大是一个跟着一个、一个看着一个逐渐壮大起来的。”河池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潘红日表示,在这样的相互学习、你追我赶中,河池作家渐渐占据了广西文学版图的半壁江山,并且队伍还在壮大,成绩愈发亮眼。

河池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孔献玲表示,“河池作家群”是“文学桂军”中创作实力最强、阵容最整齐的群体,成为广西响亮的文化品牌。河池将鼓励全市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乡村与群众,结合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中心工作,潜心创作,努力推出接地气、留得住、有深度的精品力作,共同谱写河池新篇章。

2023年7月25日《中国文化报》

第6版刊发特别报道

《文化画卷徐徐展开》

↓ ↓ ↓ ↓ ↓ ↓ ↓ ↓ ↓

责编:陈陈


编辑:骆婧文
头条
要闻

央视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学习强国 中华网 环球网 澎湃新闻 新京报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神州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65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广西河池深挖山歌、民俗、红色和文学艺术资源 | 文化画卷徐徐展开

时间:2023-07-26来源:文旅中国

▲ 河池市下枧河边的流河寨,传说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现被开发成旅游景点,成为体验壮族山歌的打卡地。 宾 阳 摄


“‘六新’河池的壮美图景,正徐徐铺展在千层岭、万重山……”新山歌《河池颂》这样唱道。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刘三姐故乡、世界铜鼓之乡、文学家的摇篮……地处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麓的河池拥有众多值得骄傲的历史人文资源。近年来,河池市深挖山歌、民族民俗、红色文化、文学艺术等资源,创新实践载体,建设互动式、场景式、分享式平台,持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文化画卷正徐徐展开。

山歌唱响新生活 铜鼓声声传文脉

“有了政府来把关,靠山吃山讲循环,若是光靠吃老本,又能饱肚几多餐。”近日,在河池市宜州区庆远镇东屏村大穴屯,当地壮族“刘三姐歌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谢庆良正向群众演唱新创作的关于生态环保的山歌。

壮族山歌简称“壮歌”,是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广西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也有“歌海”的盛誉。壮民善以山歌表现生活、抒发感情。在河池,更是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近年来,河池市深挖山歌文化资源,推动把新时代新思想新生活“唱出来”。

“联合民间歌王,把理论话语转化成百姓的语言融入山歌歌词,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深入浅出阐释好党的创新理论。”河池市文联有关负责人说,河池组织山歌宣讲“轻骑兵”,通过现场教学、实践教学、微小课堂等形式深入村组院落、田间地头开展互动式政策理论宣讲、实用技术宣讲等,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以来,全市开展主题宣讲活动2000余场次,直接受众超25万人次。

河池市常住人口包含了47个民族,其中壮族、汉族、苗族、瑶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水族8个民族是世居民族,各民族汇聚起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河池市深耕特色民族文化,推动各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铜鼓是河池乃至广西的响亮名片,河池市委、市政府持续重点推进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结合壮族“蚂(虫另)节”、铜鼓习俗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白裤瑶年街民俗等,打造了23个非遗传承基地和多个民俗文化节日品牌。仅今年春节期间,河池市就举办铜鼓文化等非遗传承活动91场次,其中铜鼓文化展演30场次、铜鼓山歌会32场次,吸引各族群众62.46万人参与。


▲ 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一位传承人正在给傩面上色。宾阳 摄


红色精神代代赓续 文旅融合开启新篇

“东兰的红色旅游资源这么丰富,风景也优美,此行不虚!”一位来自北京的退伍军人在参观河池市东兰县列宁岩后感叹。

列宁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西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925年,革命先辈韦拔群从广州农讲所毕业回来,在岩内创办了广西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宣传马列主义革命真理。1930年2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提议,经东兰县苏维埃政府讨论通过,决定将“北帝岩”改名为“列宁岩”。东兰县还是开国上将韦国清的家乡,这里镌刻着其早期投身革命的足迹。

“以‘红色旅游+自驾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等为主题开展系列文旅活动,开发系列旅游线路,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河池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东兰是红色河池的一个缩影。作为革命老区,河池市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通过挖掘革命遗址、名人故居、文化名街等背后的人文故事,打造红色文旅精品项目,让红色资源成为文旅发展的内生动力。

2022年以来,河池先后开展“将《红色传奇》进行到底”“讲好河池红色故事”活动1200场次;推出7条红色游学精品线路、11个“打卡红色教育基地”文明实践点;深挖45处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的红色文化资源,创建东兰烈士陵园、韦拔群纪念馆及故居、列宁岩、魁星楼、壮乡将军纪念园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投资8亿元,建成集红色体验、研学、培训于一体的广西韦拔群干部学院;东兰县成功入选首批“中国红色地标”,成为广西红色教育首选的打卡地。

筑牢文学高地 绽放河池光芒

今年4月初,“新时代 新征程——《民族文学》创阅中心河池现场经验交流会暨多民族文学名家走进凤山”活动在凤山县举行。活动期间,河池市委书记秦春成表示,要进一步繁荣河池文化、壮大“河池作家群”,希望全国作家多到河池走一走、看一看,让革命老区通过文学艺术传播展现出河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的光芒。

目前,全市11个县(区)全部成立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创作阅读中心。近几年,河池市推出“刘三姐文学艺术奖”“河池文学创作人才小高地”等激励机制,出台了《壮大“河池作家群”实施方案》,成立河池文学艺术创作中心,设立重大文化精品项目扶持和奖励专项基金,每年落实200万元经费支持本土作家创作,推动了河池文坛薪火相传、人才不断。

“‘河池作家群’的壮大是一个跟着一个、一个看着一个逐渐壮大起来的。”河池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潘红日表示,在这样的相互学习、你追我赶中,河池作家渐渐占据了广西文学版图的半壁江山,并且队伍还在壮大,成绩愈发亮眼。

河池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孔献玲表示,“河池作家群”是“文学桂军”中创作实力最强、阵容最整齐的群体,成为广西响亮的文化品牌。河池将鼓励全市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乡村与群众,结合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中心工作,潜心创作,努力推出接地气、留得住、有深度的精品力作,共同谱写河池新篇章。

2023年7月25日《中国文化报》

第6版刊发特别报道

《文化画卷徐徐展开》

↓ ↓ ↓ ↓ ↓ ↓ ↓ ↓ ↓

责编:陈陈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2022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