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长锋
记者2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刘桂琳教授、何志成特任教授等牵头的中美德三国科研人员组成的国际团队,首次观测到红色类星体驱动外流所产生的成对的超级气泡,这些巨大的气泡正处于从星系爆发性逸出的阶段。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
当今星系演化理论的一项重要困难,是大质量星系的实际数量显著低于理论预期,因而需要设定某种机制有效抑制新恒星的形成,从而调节星系的生长。理论研究发现,如果星系在其活跃的“类星体”阶段驱动大量气体外流到宇宙空间,理论和观测可趋于一致,这使得外流机制作为星系演化模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由于实测难度大,外流机制长期停留在理论假设层面,直接观测证据非常有限。
鉴于此,研究团队利用北双子星望远镜弥补了针对红色类星体的观测,发现目标样本中半数均有显著外流特征。这些外流并非此前看到的准球形,而呈现为壮观的巨大超级气泡对,最大的一对延伸超过6万光年,最高视向速度差达到1200千米/秒。这些气泡对是类星体所驱动的外流冲击星系环境中的气体产生,它们正处于从星系高密度环境中“爆发性逃逸”的短暂阶段,在快速膨胀同时猛然冲向星系外围的空间。
超级气泡结构虽有一定数量偶然发现的先例,但在特定类型的星系中系统性发现,在国际上尚无先例。该研究团队同时开展的数值模拟显示,产生超级气泡的外流气体,其能量足以对星系整体演化产生重要影响。至此,该团队持续十年的系列外流研究,首次运用积分视场光谱技术针对中红移高光度类星体的系统普查得以完成。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系列工作有望对星系演化图像的完整构建产生深刻影响。
(中国科大供图)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
科技日报记者 吴长锋
记者25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刘桂琳教授、何志成特任教授等牵头的中美德三国科研人员组成的国际团队,首次观测到红色类星体驱动外流所产生的成对的超级气泡,这些巨大的气泡正处于从星系爆发性逸出的阶段。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
当今星系演化理论的一项重要困难,是大质量星系的实际数量显著低于理论预期,因而需要设定某种机制有效抑制新恒星的形成,从而调节星系的生长。理论研究发现,如果星系在其活跃的“类星体”阶段驱动大量气体外流到宇宙空间,理论和观测可趋于一致,这使得外流机制作为星系演化模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由于实测难度大,外流机制长期停留在理论假设层面,直接观测证据非常有限。
鉴于此,研究团队利用北双子星望远镜弥补了针对红色类星体的观测,发现目标样本中半数均有显著外流特征。这些外流并非此前看到的准球形,而呈现为壮观的巨大超级气泡对,最大的一对延伸超过6万光年,最高视向速度差达到1200千米/秒。这些气泡对是类星体所驱动的外流冲击星系环境中的气体产生,它们正处于从星系高密度环境中“爆发性逃逸”的短暂阶段,在快速膨胀同时猛然冲向星系外围的空间。
超级气泡结构虽有一定数量偶然发现的先例,但在特定类型的星系中系统性发现,在国际上尚无先例。该研究团队同时开展的数值模拟显示,产生超级气泡的外流气体,其能量足以对星系整体演化产生重要影响。至此,该团队持续十年的系列外流研究,首次运用积分视场光谱技术针对中红移高光度类星体的系统普查得以完成。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系列工作有望对星系演化图像的完整构建产生深刻影响。
(中国科大供图)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