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杂志社官网

江源科考对长江源区两冰川“量厚称重”

时间:2023-08-02来源:新华社点击量:392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李鹏翔 陈杰 李劲峰

2023年江源综合科学考察队近日登上长江源区的两条冰川——冬克玛底冰川和格拉丹东雪山主峰冰川,使用地质雷达探测冰川厚度,为计算冰储量积累基础数据,透过冰川演化揭示江源高寒地区的气候变迁。


冬克玛底冰川尾部。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过去我们普遍使用遥感监测等方式推算冰川体积变化,本次科考选择格拉丹东雪山主峰冰川和长江南源支流布曲的源头——冬克玛底冰川进行地质雷达探测,较准确地掌握探测位置的冰川厚度。同时,结合多维度数据,更精准地计算探测区域内的冰储量。”长江科学院总工程师徐平说。

冰川厚度是评估冰川储量的基本参数,准确探测它的时空变化和冰床地形,对于指示长江源区气候变化和冰川动力学过程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登上冬克玛底冰川,科考队员沿冰川中流线和垂直中流线方向,开展了5条测线的地质雷达探测工作。


科考队员在冬克玛底冰川进行地质雷达探测。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记者了解到,长江科学院在冬克玛底冰川设有常年野外观测站,根据冰面高程测绘信息估算冰川储量的变化,今年首次增加地质雷达探测,布设二维测网获取冰川前缘冰厚信息,通过计算测网内准确的冰储量,为基于表面高程的冰储量变化提供验证,同时为冬克玛底冰川变化和冰下地形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针对格拉丹东雪山主峰冰川,本次科考在海拔5400多米处开展了两级阶梯共4条测线的探测。


科考队员在格拉丹东雪山主峰冰川上进行地质雷达探测。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2022年江源综合科学考察队曾对此冰川进行地质雷达探测,通过布设一维测线获取冰川前缘的冰厚数据,以及冰下地形走势。今年在相同位置进行探测,增加了两个二维测网的布设,获取的数据用于对比一年来冰川前缘冰厚和冰下地形的变化,计算测网内准确的冰储量,揭示气候变化对冰川退化的影响,以及冰川运动对于冰下基岩的剥蚀特征。

冰川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也是重要的淡水储备资源。作为一些大江大河的重要补给水源,冰川能够为江河径流提供补给,而一旦出现冰川消融退缩的“拐点”,冰川将失去调蓄水量的功能,导致江河来水减少,出现种种生态问题。


科考队员董士琦(左)和范越在冰川上进行地质雷达探测。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研究显示,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长江源区冰川普遍处于末端退缩、面积减小和厚度减薄状态。

“相较于冰川末端延伸和分布面积变化,冰储量变化更能反映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科考队员、长江科学院岩土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董士琦说。

未来,长江科学院将对这两条冰川开展持续探测。



编辑:骆婧文
头条
要闻

央视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学习强国 中华网 环球网 澎湃新闻 新京报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神州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65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江源科考对长江源区两冰川“量厚称重”

时间:2023-08-02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李鹏翔 陈杰 李劲峰

2023年江源综合科学考察队近日登上长江源区的两条冰川——冬克玛底冰川和格拉丹东雪山主峰冰川,使用地质雷达探测冰川厚度,为计算冰储量积累基础数据,透过冰川演化揭示江源高寒地区的气候变迁。


冬克玛底冰川尾部。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过去我们普遍使用遥感监测等方式推算冰川体积变化,本次科考选择格拉丹东雪山主峰冰川和长江南源支流布曲的源头——冬克玛底冰川进行地质雷达探测,较准确地掌握探测位置的冰川厚度。同时,结合多维度数据,更精准地计算探测区域内的冰储量。”长江科学院总工程师徐平说。

冰川厚度是评估冰川储量的基本参数,准确探测它的时空变化和冰床地形,对于指示长江源区气候变化和冰川动力学过程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登上冬克玛底冰川,科考队员沿冰川中流线和垂直中流线方向,开展了5条测线的地质雷达探测工作。


科考队员在冬克玛底冰川进行地质雷达探测。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记者了解到,长江科学院在冬克玛底冰川设有常年野外观测站,根据冰面高程测绘信息估算冰川储量的变化,今年首次增加地质雷达探测,布设二维测网获取冰川前缘冰厚信息,通过计算测网内准确的冰储量,为基于表面高程的冰储量变化提供验证,同时为冬克玛底冰川变化和冰下地形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针对格拉丹东雪山主峰冰川,本次科考在海拔5400多米处开展了两级阶梯共4条测线的探测。


科考队员在格拉丹东雪山主峰冰川上进行地质雷达探测。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2022年江源综合科学考察队曾对此冰川进行地质雷达探测,通过布设一维测线获取冰川前缘的冰厚数据,以及冰下地形走势。今年在相同位置进行探测,增加了两个二维测网的布设,获取的数据用于对比一年来冰川前缘冰厚和冰下地形的变化,计算测网内准确的冰储量,揭示气候变化对冰川退化的影响,以及冰川运动对于冰下基岩的剥蚀特征。

冰川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也是重要的淡水储备资源。作为一些大江大河的重要补给水源,冰川能够为江河径流提供补给,而一旦出现冰川消融退缩的“拐点”,冰川将失去调蓄水量的功能,导致江河来水减少,出现种种生态问题。


科考队员董士琦(左)和范越在冰川上进行地质雷达探测。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摄


研究显示,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长江源区冰川普遍处于末端退缩、面积减小和厚度减薄状态。

“相较于冰川末端延伸和分布面积变化,冰储量变化更能反映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科考队员、长江科学院岩土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董士琦说。

未来,长江科学院将对这两条冰川开展持续探测。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2022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