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今天头有点晕,稍有恶心,还耳鸣,右耳特别不舒服……”
“7月21日,右耳听力下降到听不见右边的人说话……晚上到某省级医院,医生说很重,必须住院……”
“7月31日,继续用药、静脉输液、激素药、耳内针、耳外针……啥也没有改善,好失望!”
“8月1日,大夫让出院,去测试了听力,没有任何提高,右耳还是没有听力,问大夫怎么办,大夫说:回家吧,没准有一天突然就好了……”
“8月2日,决定去看中医!!!到河南省中医院找到张文宗大夫,因他们的中医经典病房正在装修,只能等到8月9日住院。”
“8月14日,左耳的闷胀稍有减轻,症状为10分的病情,今天减轻0.5分……”
“8月16日,继续针灸、刮痧……症状轻了,穿脑仁的声音也小了点,症状分减0.5分……”
“8月22日,对声音有反应了,有‘嘭嘭’的声音在右耳内响起……”
这是河南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病房收治的第一个患者,57岁突发性耳聋的邓女士日记里详细记录的求医经历。
9月1日,邓女士要出院了。
“我和之前的病友沟通后才知道:他们这段时间继续输液、打针,听力还是老样子……我来中医院的经典病房住院,没输一瓶液,没吃一片西药,听力恢复这么好,我真是没想到!”她激动地说。
巧的是,9月1日,也是河南省中医院的中医经典病房正式开诊的日子。
何谓中医经典病房?
和普通病房有别,中医经典病房采用经典中医治疗手段,主要通过中药方剂辅以针刺、刮痧、灸法、刺络、耳穴压豆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疾患。
也就是说: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药参与率达到100%。
全国名中医、河南省中医院崔应麟院长说,很多老百姓认为:中医最擅长调理,对危症、急症无可作为——长久以来的这些论调,深深刺痛着我们中医人。要想成为好中医,必须盯紧疑难危重症,这才是我们奋进的方向。”
“中医药人治疗急危重症必须具备‘能中会西’的能力:熟知西医常规的病名诊断和指南等规范,熟练掌握各种生命支持疗法和现代医学技能;从中医角度认识危急重症病机演变过程、内在原理,真正做到中医思维。”崔应麟说。
据悉,早在多年前,河南省中医院就开始谋划布局,决心建设好中医经典病房,活用中医经典治疗临床疑难危重症。
“疑难危重症,一直是医学领域难啃的硬骨头,也是中医经典病房的专攻对象。为了突围疑难危重症,3年前医院就提前招聘大夫,并让他们到各个科室实践……我们希望中医经典病房能全部运用中医经典理论、名老中医经验,有效救治各种危急重症。”崔应麟说。
新开科的中医经典病房,在全国名中医毛德西教授、崔应麟教授的指导下,以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呼吸衰竭、不明原因发热、难治性失眠肥胖等疾病为主攻方向,打破了过去“一症一方”的常规思路,全面回归经方。
“大胆突破了一些思维禁区之后,感觉完全是另外一片天地。”科主任张文宗教授说。
崔应麟说,中医在急危重症的救治方面,本来就有很丰富的经验。以他之前诊治过的一则病案为例:
一位93岁的老人,不慎摔倒后骨折,在西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出现腹大如鼓、腹胀、发热、狂躁等情况,送去ICU,做了胃肠减压术,症状只能缓解1小时。
崔应麟辨证后,为他开出“桃核承气汤”加减方,因患者无法服药,就采用直肠滴注的方式。
半个小时后,患者开始排气,一天半后,患者以上症状几近消失。
“到经典病房看看,就会为中医药的疗效所折服。敢于挑战急危重症和疑难危重症,摘掉‘慢郎中’的帽子,这正是中医经典病房奋斗的目标。”崔应麟说。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
“7月20日,今天头有点晕,稍有恶心,还耳鸣,右耳特别不舒服……”
“7月21日,右耳听力下降到听不见右边的人说话……晚上到某省级医院,医生说很重,必须住院……”
“7月31日,继续用药、静脉输液、激素药、耳内针、耳外针……啥也没有改善,好失望!”
“8月1日,大夫让出院,去测试了听力,没有任何提高,右耳还是没有听力,问大夫怎么办,大夫说:回家吧,没准有一天突然就好了……”
“8月2日,决定去看中医!!!到河南省中医院找到张文宗大夫,因他们的中医经典病房正在装修,只能等到8月9日住院。”
“8月14日,左耳的闷胀稍有减轻,症状为10分的病情,今天减轻0.5分……”
“8月16日,继续针灸、刮痧……症状轻了,穿脑仁的声音也小了点,症状分减0.5分……”
“8月22日,对声音有反应了,有‘嘭嘭’的声音在右耳内响起……”
这是河南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病房收治的第一个患者,57岁突发性耳聋的邓女士日记里详细记录的求医经历。
9月1日,邓女士要出院了。
“我和之前的病友沟通后才知道:他们这段时间继续输液、打针,听力还是老样子……我来中医院的经典病房住院,没输一瓶液,没吃一片西药,听力恢复这么好,我真是没想到!”她激动地说。
巧的是,9月1日,也是河南省中医院的中医经典病房正式开诊的日子。
何谓中医经典病房?
和普通病房有别,中医经典病房采用经典中医治疗手段,主要通过中药方剂辅以针刺、刮痧、灸法、刺络、耳穴压豆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疾患。
也就是说: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药参与率达到100%。
全国名中医、河南省中医院崔应麟院长说,很多老百姓认为:中医最擅长调理,对危症、急症无可作为——长久以来的这些论调,深深刺痛着我们中医人。要想成为好中医,必须盯紧疑难危重症,这才是我们奋进的方向。”
“中医药人治疗急危重症必须具备‘能中会西’的能力:熟知西医常规的病名诊断和指南等规范,熟练掌握各种生命支持疗法和现代医学技能;从中医角度认识危急重症病机演变过程、内在原理,真正做到中医思维。”崔应麟说。
据悉,早在多年前,河南省中医院就开始谋划布局,决心建设好中医经典病房,活用中医经典治疗临床疑难危重症。
“疑难危重症,一直是医学领域难啃的硬骨头,也是中医经典病房的专攻对象。为了突围疑难危重症,3年前医院就提前招聘大夫,并让他们到各个科室实践……我们希望中医经典病房能全部运用中医经典理论、名老中医经验,有效救治各种危急重症。”崔应麟说。
新开科的中医经典病房,在全国名中医毛德西教授、崔应麟教授的指导下,以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呼吸衰竭、不明原因发热、难治性失眠肥胖等疾病为主攻方向,打破了过去“一症一方”的常规思路,全面回归经方。
“大胆突破了一些思维禁区之后,感觉完全是另外一片天地。”科主任张文宗教授说。
崔应麟说,中医在急危重症的救治方面,本来就有很丰富的经验。以他之前诊治过的一则病案为例:
一位93岁的老人,不慎摔倒后骨折,在西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出现腹大如鼓、腹胀、发热、狂躁等情况,送去ICU,做了胃肠减压术,症状只能缓解1小时。
崔应麟辨证后,为他开出“桃核承气汤”加减方,因患者无法服药,就采用直肠滴注的方式。
半个小时后,患者开始排气,一天半后,患者以上症状几近消失。
“到经典病房看看,就会为中医药的疗效所折服。敢于挑战急危重症和疑难危重症,摘掉‘慢郎中’的帽子,这正是中医经典病房奋斗的目标。”崔应麟说。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