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9月12日电 题:在三峡库区“寻踪”长江文化保护
作者 梁钦卿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重庆地处长江上游,这里有着长江标志性河段——三峡。长江三峡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走廊,是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通道。
9月11日,记者走访了位于长江三峡地区的重庆云阳和奉节,在三峡库区腹心“寻踪”长江文化的保护现状。三峡文物保护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的区域性文物保护工程,共实施文物保护项目966项,不仅有涪陵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云阳张飞庙搬迁保护、忠县石宝寨保护三大重点文物保护工程,还建成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等17座综合性公共博物馆。
9月11日,记者走访重庆云阳和奉节,在三峡库区腹心“寻踪”长江文化。图为云阳县的张飞庙。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走进云阳县的张飞庙,庙宇依山取势、坐岩临江,建筑错落有致,庙、山、水构成一幅绝妙的立体写意画。这座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庙宇,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庙内珍藏有历代碑刻字画,素有“巴蜀胜境,文藻胜地”的美誉。
伴随着三峡工程实施,张飞庙被确定为易地搬迁保护的项目,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被复建到云阳新城对岸,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搬迁距离最远、文物级别最高、单项工程投资额最大的文物迁建项目。
“张飞庙是三峡工程最贵的‘搬迁户’。”云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陈昀介绍,当前,云阳正在谋划与四川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全面合作,利用张飞庙与成都、阆中打造三国文化圈。
9月11日,记者走访重庆云阳和奉节,在三峡库区腹心“寻踪”长江文化。图为游客在云阳博物馆里与数字文物互动。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在云阳博物馆里,三维文物、数字拓印、文物趣味彩绘……游客能可看、可听、可触地沉浸式感受文物魅力。这里有着重庆区县级博物馆首个独立数字体验馆,让文物能够鲜活而生动地“穿越”历史长河,与人们展开“交流”。
陈昀举例说,比如数字展厅里展示的汉辟邪座多枝青铜灯,该灯底座为一立雕辟邪,背上坐着一个长着一对翅膀的“羽人”,头顶有一博山,博山上插入四盏连枝灯。每个灯盘还有四个龟形小铜镇,看着气势恢宏。
“但是,数字展厅里展示的青铜灯是通过数字化技术修复的,能让游客提前看到复原后的精美造型。”陈昀说,青铜灯刚被发掘出来时全是支离破碎的残片,完全看不出原本的样子,原件现在仍在修复中。不仅如此,数字展厅里展示的文物还可以随意放大、缩小,进行全方位旋转,外部纹饰以及内部结构都能清晰可见。
9月11日,记者走访重庆云阳和奉节,在三峡库区腹心“寻踪”长江文化。图为航拍奉节白帝城。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自云阳顺长江而下,下一站便是山川奇绝的“中华诗城”奉节。这里有雄峙长江的夔门,还有与夔门隔江相望的历史古城白帝城……
穿过长江上的风雨廊桥,沿着365级阶梯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便是白帝庙内众多的诗文碑刻及历代文物,它们见证了白帝城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白帝城景区讲解员刘光玉介绍,李白、杜甫、刘禹锡、苏轼等历代文人骚客都曾在此留下诗篇,有“诗城”之美誉。三峡工程蓄水后,白帝城由三面环水变为四面环水,成为“高峡平湖”中的一座“绿岛”。
9月11日,记者走访重庆云阳和奉节,在三峡库区腹心“寻踪”长江文化。图为白帝庙正门。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目前,奉节正在建设白帝城考古遗址公园,做好白帝城大遗址保护、考古发掘、课题研究等工作,已完成考古发掘约6000平方米,发现了包括汉代到宋代各时期的高台、城门、房址等,获取了宋元战争时期冷热兵器共存的实物证据。”奉节县文物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雷庭军表示,白帝城正在联手四川武胜县武胜城、平昌县小宁城以及重庆市忠县皇华城、万州区天生城、合川区钓鱼城等十余座城池共同申报“川渝宋元山城体系”世界文化遗产,进一步提升长江文化的影响力。
一部长江文化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从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战国秦汉、晋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文物序列完整,证明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人类文明的重要源头。当前,重庆市已登录不可移动文物26513处、可移动文物148.3万件,为研究三峡地区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以及长江中上游文化交流融合等提供了重要物证。(完)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
中新网重庆9月12日电 题:在三峡库区“寻踪”长江文化保护
作者 梁钦卿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重庆地处长江上游,这里有着长江标志性河段——三峡。长江三峡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走廊,是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通道。
9月11日,记者走访了位于长江三峡地区的重庆云阳和奉节,在三峡库区腹心“寻踪”长江文化的保护现状。三峡文物保护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的区域性文物保护工程,共实施文物保护项目966项,不仅有涪陵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云阳张飞庙搬迁保护、忠县石宝寨保护三大重点文物保护工程,还建成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等17座综合性公共博物馆。
9月11日,记者走访重庆云阳和奉节,在三峡库区腹心“寻踪”长江文化。图为云阳县的张飞庙。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走进云阳县的张飞庙,庙宇依山取势、坐岩临江,建筑错落有致,庙、山、水构成一幅绝妙的立体写意画。这座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庙宇,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庙内珍藏有历代碑刻字画,素有“巴蜀胜境,文藻胜地”的美誉。
伴随着三峡工程实施,张飞庙被确定为易地搬迁保护的项目,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被复建到云阳新城对岸,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搬迁距离最远、文物级别最高、单项工程投资额最大的文物迁建项目。
“张飞庙是三峡工程最贵的‘搬迁户’。”云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陈昀介绍,当前,云阳正在谋划与四川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全面合作,利用张飞庙与成都、阆中打造三国文化圈。
9月11日,记者走访重庆云阳和奉节,在三峡库区腹心“寻踪”长江文化。图为游客在云阳博物馆里与数字文物互动。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在云阳博物馆里,三维文物、数字拓印、文物趣味彩绘……游客能可看、可听、可触地沉浸式感受文物魅力。这里有着重庆区县级博物馆首个独立数字体验馆,让文物能够鲜活而生动地“穿越”历史长河,与人们展开“交流”。
陈昀举例说,比如数字展厅里展示的汉辟邪座多枝青铜灯,该灯底座为一立雕辟邪,背上坐着一个长着一对翅膀的“羽人”,头顶有一博山,博山上插入四盏连枝灯。每个灯盘还有四个龟形小铜镇,看着气势恢宏。
“但是,数字展厅里展示的青铜灯是通过数字化技术修复的,能让游客提前看到复原后的精美造型。”陈昀说,青铜灯刚被发掘出来时全是支离破碎的残片,完全看不出原本的样子,原件现在仍在修复中。不仅如此,数字展厅里展示的文物还可以随意放大、缩小,进行全方位旋转,外部纹饰以及内部结构都能清晰可见。
9月11日,记者走访重庆云阳和奉节,在三峡库区腹心“寻踪”长江文化。图为航拍奉节白帝城。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自云阳顺长江而下,下一站便是山川奇绝的“中华诗城”奉节。这里有雄峙长江的夔门,还有与夔门隔江相望的历史古城白帝城……
穿过长江上的风雨廊桥,沿着365级阶梯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便是白帝庙内众多的诗文碑刻及历代文物,它们见证了白帝城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白帝城景区讲解员刘光玉介绍,李白、杜甫、刘禹锡、苏轼等历代文人骚客都曾在此留下诗篇,有“诗城”之美誉。三峡工程蓄水后,白帝城由三面环水变为四面环水,成为“高峡平湖”中的一座“绿岛”。
9月11日,记者走访重庆云阳和奉节,在三峡库区腹心“寻踪”长江文化。图为白帝庙正门。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目前,奉节正在建设白帝城考古遗址公园,做好白帝城大遗址保护、考古发掘、课题研究等工作,已完成考古发掘约6000平方米,发现了包括汉代到宋代各时期的高台、城门、房址等,获取了宋元战争时期冷热兵器共存的实物证据。”奉节县文物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雷庭军表示,白帝城正在联手四川武胜县武胜城、平昌县小宁城以及重庆市忠县皇华城、万州区天生城、合川区钓鱼城等十余座城池共同申报“川渝宋元山城体系”世界文化遗产,进一步提升长江文化的影响力。
一部长江文化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从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战国秦汉、晋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文物序列完整,证明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人类文明的重要源头。当前,重庆市已登录不可移动文物26513处、可移动文物148.3万件,为研究三峡地区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以及长江中上游文化交流融合等提供了重要物证。(完)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