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瘦身还解压 成年人流行起共享位置“躲猫猫”
这种校园游戏现已风靡超50座城市,公园方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一种新型游戏正在年轻人的世界里走红:几十上百人聚在一起,选出“猫”和“老鼠”,集体打开手机共享位置,然后上演一场你找我藏、你追我跑的“躲猫猫”游戏。
这种新玩法最早于今年年初出现在一些大学校园内,如今已在全国各大城市悄然流行。
活动爱好者表示,这项游戏“不仅可以运动瘦身,还可以沉浸式体验童年捉迷藏的快乐,释放生活压力”。但也有网友担心其背后的安全问题。近日,成都多家公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欢迎大家到公园游玩,但需注意安全,园方也将加强安全服务。
· 体验 ·
通过微信群组织,玩一局跑了一万步
打开抖音、小红书,搜索“线下躲猫猫”,记者找到了成都的数个“躲猫猫”微信群。9月10日,根据其中一个群主发送的活动通知,记者参加了当晚在锦城湖举行的共享位置躲猫猫活动。
19时30分,记者抵达位于锦城大道地铁站附近的集合处,此时已有近50人到场,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一张桌子摆在人群中间,上面摆有收款二维码、矿泉水、花露水、荧光手环等,群主小黄坐在桌子前。
扫码支付19.9元后,记者加入了游戏。
第一局游戏开始前,群主宣布规则,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期间选出5人扮演“猫”、40多人扮演“老鼠”。每人手腕上都戴有两根荧光手环,以便与路人区别。
20时,“老鼠”们开始向公园深处散去。10分钟后,扮演“猫”的记者和其他几只“猫”开始出动,所有人都在高德地图上的一个群组里共享位置,集体换成汤姆猫或杰瑞鼠的头像。此时,“老鼠”们散布在方圆600米的各个位置,有的抱团,有的单独躲避。
一开始,记者与其他几只“猫”抱团,但地图上的“老鼠”们始终隔得远远的;随后记者单独行动,在路边成功抓住一只忘记看共享位置的“老鼠”。为了提高抓“鼠”效率,记者与另外一只“猫”商量了围捕计划,成功在一小道上包抄了一只“老鼠”。每抓到一只“老鼠”,这只“老鼠”就需交出一根手环,并加入“猫”阵营抓捕其他“老鼠”。最终赢得荧光手环最多的为“猫王”,躲到最后的则为“鼠王”。
一局玩下来,记者跑了一万步左右。第二局记者没有参与,全程跟拍一队“老鼠”的行动,在游戏中他们一度被“猫”冲散,四散逃跑;偶尔会有“猫”谎称自己是“老鼠”,试图接近他们;还有一只“老鼠”假装成“猫”,在混乱的追捕中混入“猫”阵营。记者看到,这群原本素不相识的青年,很快就打成一片,有的还在一起唱歌。
当晚的游戏在21时40分结束,“猫王”是个健壮的小伙,全程跑步抓“老鼠”。第一局结束时,他就跑了5公里左右,两局相加,共收集了30多支荧光手环。
· 溯源 ·
最初出现在大学校园,现已风靡超50座城市
“共享位置躲猫猫”游戏起源于哪里,已很难查证。记者在抖音、小红书、B站等平台查询发现,最早的记录均出现在今年2月,始于一些大学校园。抖音博主@酸酸酸奶今年2月11日发布了第一条关于共享位置躲猫猫的视频,观看量达3000多万。一些参与者躲在下水道里、草丛中的视频,在互联网上热传。
半年过去,游戏玩法不断迭代,从最初的5人游戏,扩展到现在能让上百个素不相识的人一起玩;从微信共享位置,到现在用地图软件共享位置;郑州一家科技公司还研发了专门的APP服务玩家,具有创建活动房间、设定活动范围、自动分配阵营等功能。如今,又迭代出“猫鼠狗三角大作战”“反派鼠、隐身猫”等新玩法。
9月伊始,新型“躲猫猫”游戏席卷全国。记者通过查询多个社交软件和线下活动软件,据不完全统计,北上广深蓉渝苏杭等超过50座城市,出现了相应的“躲猫猫”社群和线下活动。在重庆鸿恩寺森林公园、成都浣花溪公园、长沙梅溪湖公园等地,青年们还创造了上百人共同“躲猫猫”的热闹景象。
据不完全统计,9月中下旬到国庆假期期间,将有超过50场共享位置躲猫猫活动在成都举行,分布于锦城湖、兴隆湖、青龙湖、桂溪公园、浣花溪、塔子山等各大公园。组织者会提供游戏道具、花露水、矿泉水等物资,并收取几元至几十元不等的报名费。
· 说法 ·
轻松社交,释放“多巴胺”
为什么共享位置躲猫猫会成为热潮?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表示:“我刚刚也玩了这个游戏,我是‘猫’。”他认为,多种因素引发了这种热潮。首先,人是“群居动物”,人的学习、工作、娱乐往往具有群体性,共享位置躲猫猫符合人类本性;其次,在后疫情时代,旅游业火了,淄博烧烤火了,这是人们社交情感需求的释放,并且还能锻炼身体。从本质上讲,社交游戏——社交在前,游戏在后,其社交性大于游戏性,“把这个原理搞清楚了,才能搞明白这种类型的游戏为什么会火”。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专家聂小晶认为,当人们融入这类具有游戏氛围的活动时,没有太多压力,(输赢)都可以重来,区别于现实生活不可重复的状态,让人很容易投入其中。
聂小晶表示,这种游戏中的运动性,也有别于中规中矩的锻炼,更具趣味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锻炼。此外,其中的社交属性是特别重要的,参与者们具有最初的共同点,这是重要的人际链接,能够提供归属感,这是社交的第一步;而在游戏过程中,各有各的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会产生自然的接触,包括语言上的、肢体上的,甚至情感上的,这是推进人际关系的重要过程。
同时,此类人际关系的推进伴随着运动中的多巴胺分泌带来的愉悦体验,更有可能高于其他场合的人际关系。“游戏+运动”的设置,也给人际关系提供了“单纯”的背景,不会让人过多体会到现实社交的复杂性,让社交变得没有负担,给人一种天真烂漫的感觉。“这个游戏是比较贴合‘人本来的样子’的游戏。”
“这个游戏运动出汗很爽,还能交到新朋友。”来自内蒙古的玩家连女士说。玩家李先生也表示,这个游戏不仅能锻炼体力,还需要“无间道”的斗智斗勇。
· 公园 ·
包容,但请注意安全
有活动召集者宣称,这项游戏“不仅可以运动瘦身,还可以沉浸式体验童年捉迷藏的快乐,释放生活压力”。但也有很多组织者和网友强调,不要到地形复杂的地方追逐,避免掉入水中或从高处跌落,也不要离开公园,跑出活动区域外等。
确实,共享位置躲猫猫虽然好玩,但因为要互相追逐,客观上存在着一定安全隐患。今年北京等地兴起的“徒手爬桥”等活动,在吸引众多爱好者参与的同时,也引发了安全质疑。尽管躲猫猫游戏相比于前述活动危险系数低得多,但在追逐中确也可能发生意外。
那公园方是什么态度?对此,记者咨询了成都天府绿道集团(锦城湖管理方)、天府新区兴隆街道兴隆湖社区居民委员会、浣花溪公园管理方等相关工作人员。他们表示欢迎青年们到公园里游玩、运动,公园需要青年们的活力。但也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遵守园区规定,配合园区工作人员的服务和管理,比如不要在水域附近玩、不要在有机动车经过的地方玩、不要爬树、不要在太晚的时间玩、注意避让行人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
既瘦身还解压 成年人流行起共享位置“躲猫猫”
这种校园游戏现已风靡超50座城市,公园方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一种新型游戏正在年轻人的世界里走红:几十上百人聚在一起,选出“猫”和“老鼠”,集体打开手机共享位置,然后上演一场你找我藏、你追我跑的“躲猫猫”游戏。
这种新玩法最早于今年年初出现在一些大学校园内,如今已在全国各大城市悄然流行。
活动爱好者表示,这项游戏“不仅可以运动瘦身,还可以沉浸式体验童年捉迷藏的快乐,释放生活压力”。但也有网友担心其背后的安全问题。近日,成都多家公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欢迎大家到公园游玩,但需注意安全,园方也将加强安全服务。
· 体验 ·
通过微信群组织,玩一局跑了一万步
打开抖音、小红书,搜索“线下躲猫猫”,记者找到了成都的数个“躲猫猫”微信群。9月10日,根据其中一个群主发送的活动通知,记者参加了当晚在锦城湖举行的共享位置躲猫猫活动。
19时30分,记者抵达位于锦城大道地铁站附近的集合处,此时已有近50人到场,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一张桌子摆在人群中间,上面摆有收款二维码、矿泉水、花露水、荧光手环等,群主小黄坐在桌子前。
扫码支付19.9元后,记者加入了游戏。
第一局游戏开始前,群主宣布规则,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期间选出5人扮演“猫”、40多人扮演“老鼠”。每人手腕上都戴有两根荧光手环,以便与路人区别。
20时,“老鼠”们开始向公园深处散去。10分钟后,扮演“猫”的记者和其他几只“猫”开始出动,所有人都在高德地图上的一个群组里共享位置,集体换成汤姆猫或杰瑞鼠的头像。此时,“老鼠”们散布在方圆600米的各个位置,有的抱团,有的单独躲避。
一开始,记者与其他几只“猫”抱团,但地图上的“老鼠”们始终隔得远远的;随后记者单独行动,在路边成功抓住一只忘记看共享位置的“老鼠”。为了提高抓“鼠”效率,记者与另外一只“猫”商量了围捕计划,成功在一小道上包抄了一只“老鼠”。每抓到一只“老鼠”,这只“老鼠”就需交出一根手环,并加入“猫”阵营抓捕其他“老鼠”。最终赢得荧光手环最多的为“猫王”,躲到最后的则为“鼠王”。
一局玩下来,记者跑了一万步左右。第二局记者没有参与,全程跟拍一队“老鼠”的行动,在游戏中他们一度被“猫”冲散,四散逃跑;偶尔会有“猫”谎称自己是“老鼠”,试图接近他们;还有一只“老鼠”假装成“猫”,在混乱的追捕中混入“猫”阵营。记者看到,这群原本素不相识的青年,很快就打成一片,有的还在一起唱歌。
当晚的游戏在21时40分结束,“猫王”是个健壮的小伙,全程跑步抓“老鼠”。第一局结束时,他就跑了5公里左右,两局相加,共收集了30多支荧光手环。
· 溯源 ·
最初出现在大学校园,现已风靡超50座城市
“共享位置躲猫猫”游戏起源于哪里,已很难查证。记者在抖音、小红书、B站等平台查询发现,最早的记录均出现在今年2月,始于一些大学校园。抖音博主@酸酸酸奶今年2月11日发布了第一条关于共享位置躲猫猫的视频,观看量达3000多万。一些参与者躲在下水道里、草丛中的视频,在互联网上热传。
半年过去,游戏玩法不断迭代,从最初的5人游戏,扩展到现在能让上百个素不相识的人一起玩;从微信共享位置,到现在用地图软件共享位置;郑州一家科技公司还研发了专门的APP服务玩家,具有创建活动房间、设定活动范围、自动分配阵营等功能。如今,又迭代出“猫鼠狗三角大作战”“反派鼠、隐身猫”等新玩法。
9月伊始,新型“躲猫猫”游戏席卷全国。记者通过查询多个社交软件和线下活动软件,据不完全统计,北上广深蓉渝苏杭等超过50座城市,出现了相应的“躲猫猫”社群和线下活动。在重庆鸿恩寺森林公园、成都浣花溪公园、长沙梅溪湖公园等地,青年们还创造了上百人共同“躲猫猫”的热闹景象。
据不完全统计,9月中下旬到国庆假期期间,将有超过50场共享位置躲猫猫活动在成都举行,分布于锦城湖、兴隆湖、青龙湖、桂溪公园、浣花溪、塔子山等各大公园。组织者会提供游戏道具、花露水、矿泉水等物资,并收取几元至几十元不等的报名费。
· 说法 ·
轻松社交,释放“多巴胺”
为什么共享位置躲猫猫会成为热潮?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表示:“我刚刚也玩了这个游戏,我是‘猫’。”他认为,多种因素引发了这种热潮。首先,人是“群居动物”,人的学习、工作、娱乐往往具有群体性,共享位置躲猫猫符合人类本性;其次,在后疫情时代,旅游业火了,淄博烧烤火了,这是人们社交情感需求的释放,并且还能锻炼身体。从本质上讲,社交游戏——社交在前,游戏在后,其社交性大于游戏性,“把这个原理搞清楚了,才能搞明白这种类型的游戏为什么会火”。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专家聂小晶认为,当人们融入这类具有游戏氛围的活动时,没有太多压力,(输赢)都可以重来,区别于现实生活不可重复的状态,让人很容易投入其中。
聂小晶表示,这种游戏中的运动性,也有别于中规中矩的锻炼,更具趣味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锻炼。此外,其中的社交属性是特别重要的,参与者们具有最初的共同点,这是重要的人际链接,能够提供归属感,这是社交的第一步;而在游戏过程中,各有各的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会产生自然的接触,包括语言上的、肢体上的,甚至情感上的,这是推进人际关系的重要过程。
同时,此类人际关系的推进伴随着运动中的多巴胺分泌带来的愉悦体验,更有可能高于其他场合的人际关系。“游戏+运动”的设置,也给人际关系提供了“单纯”的背景,不会让人过多体会到现实社交的复杂性,让社交变得没有负担,给人一种天真烂漫的感觉。“这个游戏是比较贴合‘人本来的样子’的游戏。”
“这个游戏运动出汗很爽,还能交到新朋友。”来自内蒙古的玩家连女士说。玩家李先生也表示,这个游戏不仅能锻炼体力,还需要“无间道”的斗智斗勇。
· 公园 ·
包容,但请注意安全
有活动召集者宣称,这项游戏“不仅可以运动瘦身,还可以沉浸式体验童年捉迷藏的快乐,释放生活压力”。但也有很多组织者和网友强调,不要到地形复杂的地方追逐,避免掉入水中或从高处跌落,也不要离开公园,跑出活动区域外等。
确实,共享位置躲猫猫虽然好玩,但因为要互相追逐,客观上存在着一定安全隐患。今年北京等地兴起的“徒手爬桥”等活动,在吸引众多爱好者参与的同时,也引发了安全质疑。尽管躲猫猫游戏相比于前述活动危险系数低得多,但在追逐中确也可能发生意外。
那公园方是什么态度?对此,记者咨询了成都天府绿道集团(锦城湖管理方)、天府新区兴隆街道兴隆湖社区居民委员会、浣花溪公园管理方等相关工作人员。他们表示欢迎青年们到公园里游玩、运动,公园需要青年们的活力。但也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遵守园区规定,配合园区工作人员的服务和管理,比如不要在水域附近玩、不要在有机动车经过的地方玩、不要爬树、不要在太晚的时间玩、注意避让行人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