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就会提到长江、黄河母亲河的称谓,可见这两条河流的地位,其中,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它形成的经济带,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不仅如此,它的生态地位也十分重要,但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忙于发展,从前过度捕捞鱼类资源让这条母亲河苦不堪言,为了从生态上保护母亲河,从三年前的2021年第一天开始,我国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施暂定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不能再打鱼了,范围包括长江干流,鄱阳湖,洞庭湖和七大通长江的主要支流,这个禁捕令长达十年,最终的目标是为了恢复长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和整个生态的水准,至此三年的时间过去了,现在情况怎么样?靠打鱼为生的渔民上岸之后,日子又过得怎么样?已经开始的这禁捕第四年,又会有哪些新问题和新挑战?
2021年1月1日零时起,我国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施暂定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目前长江禁渔,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这些是去年以来,被网友陆续发到网络的视频画面。长江里的鱼,数量可见增多。和江豚打个照面,也不再是件困难事儿。时至本周,鄱阳湖虽然还是枯水期,还是可以看到三两成群的江豚在湖面嬉戏。
鄱阳县江豚巡护队队长 蒋礼义:鄱阳县保护区大概有50头左右,而且小豚数量比往年增长很多。
这些被称为“微笑天使”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今频繁现身鄱阳湖,对普通人来说,像是离家多年的亲人重回身旁;而对生态环境而言,折射出整个长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持续向好。江豚还会跟随游鱼重新靠近城区江段,更多人看见了江中久违的笑脸。
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戴年华:本来我们是在鄱阳湖禁渔,但是考虑到鄱阳湖到我们南昌市没有明显界限,所以南昌市就率先禁捕,河道加上整治沿岸线,所以江豚就留下来了,开始时有江豚七八头,现在我们最高是数到十五头。
被分配到生物资源研究所工作的40年间,戴年华一直在和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打交道。亲历此前长达几十年光阴里,由于人为过度捕鱼,栖息环境缩小等原因,致使江豚数量不断下降。好在禁渔政策实行三年,鄱阳湖水生态质量持续向好之外,江豚的数量也在回升。
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戴年华:2014年的时候比较悲观,因为江豚数量一直从2800头下降到1012头,当时捕鱼对江豚的损害比较大,一年大概要捕两到五万吨,鄱阳湖的鱼越来越小了,低质化、低龄化。禁渔三年以后,渔业资源是得到比较好的恢复,相对它的消费者,比如说江豚、候鸟,它的食物也是更丰富了,这是我们感到比较欣慰的。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禁捕办专职副主任 詹书品:在禁渔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监测到了鱼类的品种增加到169种,这个是近十多年来,是最高的数字了。在2020年的时候,我们监测的品种还是93种,像原来禁捕前,这个鱼的年龄一般是低龄,比如一年左右比较多,并且占绝大部分,原来是5厘米、10厘米,到现在20厘米以上,都存在很多的。
禁渔三年,除了使得长江江豚种群得到休养生息之外。今年鄱阳湖水量相对充足,鱼虾莲藕等食物丰富,能够让来到这里越冬的候鸟,在保护区内稳定栖息。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巡护员 熊波:禁渔之前,保护区的子湖泊,都是承包给当地的渔民,到了冬天越冬期的时候,渔民把子湖泊里面的鱼虾之类,都捕捞干净了,那鸟就没得吃了,所以导致人鸟争食的矛盾非常突出,禁渔后,鸟类的分布范围也比较广,也不怎么怕人了。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禁捕办专职副主任 詹书品:禁渔首先破解了人鱼的矛盾,捕捞渔民彻底不参与到这个系统里的竞争了,相应候鸟以及江豚,它们的食物饵料就得到了一定丰富和改善。比如说鹤,尤其是这种鹭科类鸟,白鹤原来是吃茎块类的植物,但是现在有鱼吃了,它也改善伙食,对它本身来说,肯定是一个极大的体质体能提升,这种变化是可以有益于整个系统中各种各样物种的。
有关禁渔开始的前三年,农业农村部表示:长江江豚数量首次止跌回升,长江刀鱼、鳤等稀有物种分布范围和可见频率显著上升,水生生物资源呈现恢复向好趋势。而就在今年第一天,江西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以及修河在内的五河干流水域,也开始实行常年禁捕,禁捕范围开始向纵深推进。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禁捕办专职副主任 詹书品:这张图的红色部分,就是我们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部分。另外,这黄色部分,就是3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为了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效,这五条河的干流,一同纳入到整个重点水域来进行常年禁捕,大家知道渔业资源是流动的,是需要进行一体化、流域化保护的。
事实上,除了禁渔持续推进外,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带来的总磷污染超标,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中藻类迅速生长,以至对水体生物造成伤害。同样在今年第一天,江西通过立法的形式守护鄱阳湖的“一湖清水”。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禁捕办专职副主任 詹书品:长江十年禁渔是一个持久战,因为前面几十年,水生生态系统尤其是渔业资源,是遭受了长时间的伤害。我们想用十年时间完全去修复,那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应该是要久久为功并且综合施策,像整个长江大保护的其它各项政策,需要多个部门,多级党委政府持续共同发力。
长江禁捕三年,鱼类比禁捕之初增加了25种,江豚数量实现有监测数据以来首次止跌回升,这样的数据还能找到很多,但此时,我们该关注人,在禁捕的背后,是无数渔民的上岸,长江十年禁渔背后涉及不能再靠打渔为生的群体多达23万多人,没有他们的贡献或者叫牺牲,就不会取得目前的很多成果,对他们的补助资金落实得怎么样?上岸后他们在做什么工作呢?
来到侄子的鳝鱼塘,刘泽江被夸肯定会赚大钱时,一时有些忍俊不禁。祖祖辈辈就在长江靠打渔为生,轮到刘泽江赶上长江禁渔,成了建档立卡的退捕渔民,那时他可没有现在这般气定神闲。
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村民 刘泽江:因为我们长期干这个(打渔),我们刚开始上岸也不知道有什么补贴,心里面肯定担忧,因为我没事干,我失业了,我干(打渔)那一行我懂行,干别的要重新起家了。
仙桃市张沟镇党委副书记 卢华伟:他们的抵触情绪刚开始是比较大的,因为他只知道捕鱼,其它什么事都不懂,担心一旦上岸以后断了他们的财路,也断了他们的生存之路。
湖北省是长江禁渔的主战场之一,在长江沿线禁捕范围最大,退捕渔民数量位居第二。仙桃对982名渔民都进行了建档立卡,根据相关安置保障标准,刘泽江拿到八万多块钱的补助。但相比林区、牧区工人转型,渔民更为困难,他们的专业性更强,且长期生活在水上与社会更加脱节。先锋村,是全国网箱养鳝第一村,在村里的介绍下,刘泽江开始接触鳝鱼养殖。今年六十岁的他,虽然拿着补助,但当时心里可没底。
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村民 刘泽江:刚开始一个网箱进鳝鱼苗,都得一千块钱左右,吃食那个开支也得大几百块钱,还不算网箱,全部都需要钱。我们都是捕的有鳞鱼,鳝鱼它是无鳞鱼,还是要懂技术,什么时候消毒,你不会搞也不行,一生病,它死都成批死,这个黄鳝脾气我拿不准。
同样是鱼,一辈子在江上捕鱼的经验在养鱼上却隔行如隔山,毫无用武之地;而黄鳝养殖也有技术门槛,需要在天气等敏感条件下养好鱼并不容易。先锋村先帮他协调了鱼塘,当时缺钱,就为他贷款5万元,再输送关键技术。刘泽江虽是长辈,但也会向侄子请教。
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村民 刘永伍:他担心打渔一年只有两三万块钱收入,困难就是自己心里害怕,我们跟他说没有困难,只要把这个鱼苗的关键季节掌握好就行了,他就害怕鱼苗一放下去比方说投了二十五斤(鱼苗)死了七八斤或者十斤,那今年就不赚钱了。
仙桃市张沟镇党委副书记 卢华伟:我们必须要做跟踪了解,刚开始是一对一,让他初步知道养鳝的一点经验以后,就融到我们大的培训里面,因为我们每年,都要对我们的养殖户进行培训。
先锋村为保护买卖双方利益,由市场作为中间方,卖方完成交易后凭票即时结账。当年解决资金后,刘泽江便获利4万多元,通过不断摸索养殖技术,他在2023年获利近10万元。
农业农村部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理事 王利民:社会力量在这里协助我们国家行政力量,去传播长江十年禁渔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退下来这些渔民,找到一个可以相互交流(技术经验)的这样一个空间,我们长江渔业文化是很发达的,因此这个空间还是一个长江渔文化传承空间。
和相关行政部门一道,王利民团队长期调研渔民生产生活情况。全国退捕渔民23.1万人建档立卡,涉及几十万个家庭。调研发现,像刘泽江一样,退捕渔民大多年龄偏大、技能单一,退捕后生计亟待解决。2017年6月,在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与授权下,相关部门发起了“协助巡护”首创项目,接下来的两年半的时间里,在长江11个重点水域开展主要由转产转业的渔民,组成协助巡护队来保护水生生物与栖息地的相关项目试点。
农业农村部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理事 王利民:他们退出来以后,可以想象他们离开了赖以为生的水体以后,失落是很大的,他跟水有很深的感情,所以说他们有很多很多不舍,而这种不舍,他们就化作了对我们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拥护。所谓协助巡护就是退捕的渔民请回来,协助渔政去巡江、巡湖,那时需要大量管理人员,同时又有大量渔民要退出来,退捕渔民参与,某种程度上,也解决了部分退捕渔民就业问题。
截至2023年7月底,长江流域已有846个协助巡护队伍建起来,2.5万退捕渔民成为长江十年禁渔执法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2020年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渔政执法能力建设,退捕渔民协助巡江巡湖迈入制度化建设。
农业农村部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理事 王利民:社会力量在接下来还有一个首创,希望能够推行导钓,就是规范引导文明钓鱼。在我们国家不完全统计有1.2亿的人,在垂钓的队伍里面,而在我们长江流域至少有4000万,这是我们在长江大保护十年禁渔背景下,需要我们花大力气一起去努力的一个领域。
除了安置保障款,刘泽江还有退捕渔民过渡期生活补贴、养老保险缴费补贴等,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中央和地方累计落实补偿补助资金272.31亿元;约16万名有就业能力和就业需求的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实现应帮尽帮;约22万名符合参保条件的退捕渔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真正让退捕渔民稳得住、更能致富,为长江禁捕创造稳定、扎实的社会基础。
十年禁渔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指的是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但随着生产性捕捞的有序退出,各种偷着打鱼的行为就增多了,据公安部上个月的通报显示,2023年查处的案件中,相较于传统捕捞工具,新型工具种类更多,偷捕方式更加隐蔽,给执法部门带来较大挑战,那该怎么办?
南京雨花台区有14.2公里长的禁渔岸线,在夜间和隐蔽地带,像这样的偷捕行为时有发生。
该区的主要禁渔区域也在长江江豚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为了减少在禁渔岸线的违规捕捞,当地布设了一套专门的禁渔监测系统。
江苏南京雨花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张臻:如果有人翻越这个堤坝,踏入这个绿色的网布置范围之内,振动光纤这根黑色的主缆就会收到振动。然后它振动以后就会在我们系统的后台上面收到警报的提示框,我们后台的监控人员就会看看他是不是存在违规违法的捕钓行为。
在执法大队近年收缴的渔具中可以发现,新型禁用渔具成了中伤鱼类的主要工具。
江苏南京雨花台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副中队长 丁远斌:这个锚钩比较大,对鱼的损伤也是非常大的,它不见得是钓到鱼的嘴,一般是滑在身体鳍部、尾部,钩到以后就不太容易跑,如果跑掉了这个鱼也活不成。
上个月公安部通报长江水域突出违法犯罪有关情况时就表示,当前长江规模性非法捕捞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但传统方法逐渐转型为使用新型工具的违法偷捕。
江苏南京雨花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张臻:现在的这种捕钓形式,相对来说更加隐匿、更加倾向于一些新型的手段,他们会在夜间或者在一些偏僻的地段进行一些相关的捕钓行为。
长江“十年禁渔”后,生产性捕捞退出,但无序垂钓影响到了鱼类资源,2020年底,农业农村部专门出台长江流域垂钓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科学划定出禁钓区、禁用钓具和禁钓鱼类,江苏省也据此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南京雨花台区就在禁渔河段增加了法规提示,以减少此类小而散的违规捕钓。
江苏南京雨花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张臻:对于垂钓本身的娱乐性行为,我们并不是说一竿子打死,要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你可以进行法定允许的垂钓行为。我们工作中发现的情况,有一些怀着侥幸心理的人,因为鱼类资源丰富了,诱惑力也很大。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刘焕章:十年禁捕之后鱼类资源恢复确实非常明显,确实有那么一些人追求要吃野生鱼这样一些想法,所以就导致了野生鱼的价格会非常高,所以就导致很多人会铤而走险。
“十年禁渔”走过三年,长江的水生生物资源情况持续改善,但保护长江的理念,还需要从法规走进公民心底。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刘焕章:我们是不是(禁渔区)甩两杆或者偶尔捕捞一下没有多大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想法是不合适的,长江生态系统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系统,而且它里面的生物多样性也是非常丰富的,它的恢复就相对来说要缓慢的很多。
回溯长江的保护历程,实际上早在2003年起就进行过季节性禁渔,但保护效果仍不及预期。2021年开始的“十年禁渔”,是给当时已经生病的长江开出的一剂关键药方。同样在2021年,《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禁渔相关办法得以用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化,让跨流域、跨部门的综合治理,有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刘焕章:实际上禁渔活动是个整个长江流域各个省市,一方面跨流域,另外实际上也是跨部门,包括农业的、公安的各个系统综合起来、联合起来进行的这样一个活动。
本周四,安徽池州东至县和江西九江彭泽县,开展了2024年第一场渔政联合执法。这片两省交界处的水域,曾是长江刀鲚的重要产卵地,这种俗称刀鱼的洄游鱼类已是濒危物种,每到繁殖季就会溯江而上来此产卵,省界周边水域,已然成了禁渔执法中的关键节点。
安徽池州东至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中队长 吴鹏:两地(过去)因为缺少有效的互动交流,对于两边的政策处罚的尺度、依据,不尽相同。
江西九江彭泽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副大队长 陈昌明:以前渔政我们经常打架,因为他们有渔民到我们水域捕捞,也有我们的渔民到他们水域捕捞。
两县分别将分界线内一公里的水域滩涂,列入跨界共管区,该区域内出现禁捕执法案件,就遵循“谁查获谁处理”的原则,借此打破过去禁渔工作中存在的边界和阻碍。
江西九江彭泽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副大队长 陈昌明:交界点一般我们都告知一下,我们到你这来了,发现有什么问题了。没有,就报告一下,互相都沟通一下,就通个气。
安徽池州东至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中队长 吴鹏:这几年我们自身这一块能够感觉到,我们案件办理得到了一些有效的提升。
“十年禁渔”开始之初,长江流域五省市就签订过联合执法合作协议,跨流域、跨部门的协作已经成为共识,更多长江禁渔工作中的困难还在不断突破。
十年禁渔想要取得更多的成功,仅靠政府出的禁令,生态工作者的工作,还有原来靠打渔为生的渔民上岸再就业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所有的人对于长江生态的认知不断地提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让长江继续休养生息,而在未来,能够生生不息,这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
提到中国,就会提到长江、黄河母亲河的称谓,可见这两条河流的地位,其中,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它形成的经济带,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不仅如此,它的生态地位也十分重要,但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忙于发展,从前过度捕捞鱼类资源让这条母亲河苦不堪言,为了从生态上保护母亲河,从三年前的2021年第一天开始,我国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施暂定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不能再打鱼了,范围包括长江干流,鄱阳湖,洞庭湖和七大通长江的主要支流,这个禁捕令长达十年,最终的目标是为了恢复长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和整个生态的水准,至此三年的时间过去了,现在情况怎么样?靠打鱼为生的渔民上岸之后,日子又过得怎么样?已经开始的这禁捕第四年,又会有哪些新问题和新挑战?
2021年1月1日零时起,我国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施暂定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目前长江禁渔,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这些是去年以来,被网友陆续发到网络的视频画面。长江里的鱼,数量可见增多。和江豚打个照面,也不再是件困难事儿。时至本周,鄱阳湖虽然还是枯水期,还是可以看到三两成群的江豚在湖面嬉戏。
鄱阳县江豚巡护队队长 蒋礼义:鄱阳县保护区大概有50头左右,而且小豚数量比往年增长很多。
这些被称为“微笑天使”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今频繁现身鄱阳湖,对普通人来说,像是离家多年的亲人重回身旁;而对生态环境而言,折射出整个长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持续向好。江豚还会跟随游鱼重新靠近城区江段,更多人看见了江中久违的笑脸。
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戴年华:本来我们是在鄱阳湖禁渔,但是考虑到鄱阳湖到我们南昌市没有明显界限,所以南昌市就率先禁捕,河道加上整治沿岸线,所以江豚就留下来了,开始时有江豚七八头,现在我们最高是数到十五头。
被分配到生物资源研究所工作的40年间,戴年华一直在和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打交道。亲历此前长达几十年光阴里,由于人为过度捕鱼,栖息环境缩小等原因,致使江豚数量不断下降。好在禁渔政策实行三年,鄱阳湖水生态质量持续向好之外,江豚的数量也在回升。
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戴年华:2014年的时候比较悲观,因为江豚数量一直从2800头下降到1012头,当时捕鱼对江豚的损害比较大,一年大概要捕两到五万吨,鄱阳湖的鱼越来越小了,低质化、低龄化。禁渔三年以后,渔业资源是得到比较好的恢复,相对它的消费者,比如说江豚、候鸟,它的食物也是更丰富了,这是我们感到比较欣慰的。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禁捕办专职副主任 詹书品:在禁渔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监测到了鱼类的品种增加到169种,这个是近十多年来,是最高的数字了。在2020年的时候,我们监测的品种还是93种,像原来禁捕前,这个鱼的年龄一般是低龄,比如一年左右比较多,并且占绝大部分,原来是5厘米、10厘米,到现在20厘米以上,都存在很多的。
禁渔三年,除了使得长江江豚种群得到休养生息之外。今年鄱阳湖水量相对充足,鱼虾莲藕等食物丰富,能够让来到这里越冬的候鸟,在保护区内稳定栖息。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巡护员 熊波:禁渔之前,保护区的子湖泊,都是承包给当地的渔民,到了冬天越冬期的时候,渔民把子湖泊里面的鱼虾之类,都捕捞干净了,那鸟就没得吃了,所以导致人鸟争食的矛盾非常突出,禁渔后,鸟类的分布范围也比较广,也不怎么怕人了。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禁捕办专职副主任 詹书品:禁渔首先破解了人鱼的矛盾,捕捞渔民彻底不参与到这个系统里的竞争了,相应候鸟以及江豚,它们的食物饵料就得到了一定丰富和改善。比如说鹤,尤其是这种鹭科类鸟,白鹤原来是吃茎块类的植物,但是现在有鱼吃了,它也改善伙食,对它本身来说,肯定是一个极大的体质体能提升,这种变化是可以有益于整个系统中各种各样物种的。
有关禁渔开始的前三年,农业农村部表示:长江江豚数量首次止跌回升,长江刀鱼、鳤等稀有物种分布范围和可见频率显著上升,水生生物资源呈现恢复向好趋势。而就在今年第一天,江西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以及修河在内的五河干流水域,也开始实行常年禁捕,禁捕范围开始向纵深推进。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禁捕办专职副主任 詹书品:这张图的红色部分,就是我们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部分。另外,这黄色部分,就是3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为了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效,这五条河的干流,一同纳入到整个重点水域来进行常年禁捕,大家知道渔业资源是流动的,是需要进行一体化、流域化保护的。
事实上,除了禁渔持续推进外,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带来的总磷污染超标,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中藻类迅速生长,以至对水体生物造成伤害。同样在今年第一天,江西通过立法的形式守护鄱阳湖的“一湖清水”。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禁捕办专职副主任 詹书品:长江十年禁渔是一个持久战,因为前面几十年,水生生态系统尤其是渔业资源,是遭受了长时间的伤害。我们想用十年时间完全去修复,那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应该是要久久为功并且综合施策,像整个长江大保护的其它各项政策,需要多个部门,多级党委政府持续共同发力。
长江禁捕三年,鱼类比禁捕之初增加了25种,江豚数量实现有监测数据以来首次止跌回升,这样的数据还能找到很多,但此时,我们该关注人,在禁捕的背后,是无数渔民的上岸,长江十年禁渔背后涉及不能再靠打渔为生的群体多达23万多人,没有他们的贡献或者叫牺牲,就不会取得目前的很多成果,对他们的补助资金落实得怎么样?上岸后他们在做什么工作呢?
来到侄子的鳝鱼塘,刘泽江被夸肯定会赚大钱时,一时有些忍俊不禁。祖祖辈辈就在长江靠打渔为生,轮到刘泽江赶上长江禁渔,成了建档立卡的退捕渔民,那时他可没有现在这般气定神闲。
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村民 刘泽江:因为我们长期干这个(打渔),我们刚开始上岸也不知道有什么补贴,心里面肯定担忧,因为我没事干,我失业了,我干(打渔)那一行我懂行,干别的要重新起家了。
仙桃市张沟镇党委副书记 卢华伟:他们的抵触情绪刚开始是比较大的,因为他只知道捕鱼,其它什么事都不懂,担心一旦上岸以后断了他们的财路,也断了他们的生存之路。
湖北省是长江禁渔的主战场之一,在长江沿线禁捕范围最大,退捕渔民数量位居第二。仙桃对982名渔民都进行了建档立卡,根据相关安置保障标准,刘泽江拿到八万多块钱的补助。但相比林区、牧区工人转型,渔民更为困难,他们的专业性更强,且长期生活在水上与社会更加脱节。先锋村,是全国网箱养鳝第一村,在村里的介绍下,刘泽江开始接触鳝鱼养殖。今年六十岁的他,虽然拿着补助,但当时心里可没底。
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村民 刘泽江:刚开始一个网箱进鳝鱼苗,都得一千块钱左右,吃食那个开支也得大几百块钱,还不算网箱,全部都需要钱。我们都是捕的有鳞鱼,鳝鱼它是无鳞鱼,还是要懂技术,什么时候消毒,你不会搞也不行,一生病,它死都成批死,这个黄鳝脾气我拿不准。
同样是鱼,一辈子在江上捕鱼的经验在养鱼上却隔行如隔山,毫无用武之地;而黄鳝养殖也有技术门槛,需要在天气等敏感条件下养好鱼并不容易。先锋村先帮他协调了鱼塘,当时缺钱,就为他贷款5万元,再输送关键技术。刘泽江虽是长辈,但也会向侄子请教。
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村民 刘永伍:他担心打渔一年只有两三万块钱收入,困难就是自己心里害怕,我们跟他说没有困难,只要把这个鱼苗的关键季节掌握好就行了,他就害怕鱼苗一放下去比方说投了二十五斤(鱼苗)死了七八斤或者十斤,那今年就不赚钱了。
仙桃市张沟镇党委副书记 卢华伟:我们必须要做跟踪了解,刚开始是一对一,让他初步知道养鳝的一点经验以后,就融到我们大的培训里面,因为我们每年,都要对我们的养殖户进行培训。
先锋村为保护买卖双方利益,由市场作为中间方,卖方完成交易后凭票即时结账。当年解决资金后,刘泽江便获利4万多元,通过不断摸索养殖技术,他在2023年获利近10万元。
农业农村部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理事 王利民:社会力量在这里协助我们国家行政力量,去传播长江十年禁渔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退下来这些渔民,找到一个可以相互交流(技术经验)的这样一个空间,我们长江渔业文化是很发达的,因此这个空间还是一个长江渔文化传承空间。
和相关行政部门一道,王利民团队长期调研渔民生产生活情况。全国退捕渔民23.1万人建档立卡,涉及几十万个家庭。调研发现,像刘泽江一样,退捕渔民大多年龄偏大、技能单一,退捕后生计亟待解决。2017年6月,在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与授权下,相关部门发起了“协助巡护”首创项目,接下来的两年半的时间里,在长江11个重点水域开展主要由转产转业的渔民,组成协助巡护队来保护水生生物与栖息地的相关项目试点。
农业农村部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理事 王利民:他们退出来以后,可以想象他们离开了赖以为生的水体以后,失落是很大的,他跟水有很深的感情,所以说他们有很多很多不舍,而这种不舍,他们就化作了对我们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拥护。所谓协助巡护就是退捕的渔民请回来,协助渔政去巡江、巡湖,那时需要大量管理人员,同时又有大量渔民要退出来,退捕渔民参与,某种程度上,也解决了部分退捕渔民就业问题。
截至2023年7月底,长江流域已有846个协助巡护队伍建起来,2.5万退捕渔民成为长江十年禁渔执法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2020年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渔政执法能力建设,退捕渔民协助巡江巡湖迈入制度化建设。
农业农村部长江水域生态保护战略研究中心理事 王利民:社会力量在接下来还有一个首创,希望能够推行导钓,就是规范引导文明钓鱼。在我们国家不完全统计有1.2亿的人,在垂钓的队伍里面,而在我们长江流域至少有4000万,这是我们在长江大保护十年禁渔背景下,需要我们花大力气一起去努力的一个领域。
除了安置保障款,刘泽江还有退捕渔民过渡期生活补贴、养老保险缴费补贴等,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中央和地方累计落实补偿补助资金272.31亿元;约16万名有就业能力和就业需求的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实现应帮尽帮;约22万名符合参保条件的退捕渔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真正让退捕渔民稳得住、更能致富,为长江禁捕创造稳定、扎实的社会基础。
十年禁渔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指的是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但随着生产性捕捞的有序退出,各种偷着打鱼的行为就增多了,据公安部上个月的通报显示,2023年查处的案件中,相较于传统捕捞工具,新型工具种类更多,偷捕方式更加隐蔽,给执法部门带来较大挑战,那该怎么办?
南京雨花台区有14.2公里长的禁渔岸线,在夜间和隐蔽地带,像这样的偷捕行为时有发生。
该区的主要禁渔区域也在长江江豚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为了减少在禁渔岸线的违规捕捞,当地布设了一套专门的禁渔监测系统。
江苏南京雨花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张臻:如果有人翻越这个堤坝,踏入这个绿色的网布置范围之内,振动光纤这根黑色的主缆就会收到振动。然后它振动以后就会在我们系统的后台上面收到警报的提示框,我们后台的监控人员就会看看他是不是存在违规违法的捕钓行为。
在执法大队近年收缴的渔具中可以发现,新型禁用渔具成了中伤鱼类的主要工具。
江苏南京雨花台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副中队长 丁远斌:这个锚钩比较大,对鱼的损伤也是非常大的,它不见得是钓到鱼的嘴,一般是滑在身体鳍部、尾部,钩到以后就不太容易跑,如果跑掉了这个鱼也活不成。
上个月公安部通报长江水域突出违法犯罪有关情况时就表示,当前长江规模性非法捕捞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但传统方法逐渐转型为使用新型工具的违法偷捕。
江苏南京雨花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张臻:现在的这种捕钓形式,相对来说更加隐匿、更加倾向于一些新型的手段,他们会在夜间或者在一些偏僻的地段进行一些相关的捕钓行为。
长江“十年禁渔”后,生产性捕捞退出,但无序垂钓影响到了鱼类资源,2020年底,农业农村部专门出台长江流域垂钓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科学划定出禁钓区、禁用钓具和禁钓鱼类,江苏省也据此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南京雨花台区就在禁渔河段增加了法规提示,以减少此类小而散的违规捕钓。
江苏南京雨花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张臻:对于垂钓本身的娱乐性行为,我们并不是说一竿子打死,要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你可以进行法定允许的垂钓行为。我们工作中发现的情况,有一些怀着侥幸心理的人,因为鱼类资源丰富了,诱惑力也很大。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刘焕章:十年禁捕之后鱼类资源恢复确实非常明显,确实有那么一些人追求要吃野生鱼这样一些想法,所以就导致了野生鱼的价格会非常高,所以就导致很多人会铤而走险。
“十年禁渔”走过三年,长江的水生生物资源情况持续改善,但保护长江的理念,还需要从法规走进公民心底。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刘焕章:我们是不是(禁渔区)甩两杆或者偶尔捕捞一下没有多大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想法是不合适的,长江生态系统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系统,而且它里面的生物多样性也是非常丰富的,它的恢复就相对来说要缓慢的很多。
回溯长江的保护历程,实际上早在2003年起就进行过季节性禁渔,但保护效果仍不及预期。2021年开始的“十年禁渔”,是给当时已经生病的长江开出的一剂关键药方。同样在2021年,《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禁渔相关办法得以用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化,让跨流域、跨部门的综合治理,有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刘焕章:实际上禁渔活动是个整个长江流域各个省市,一方面跨流域,另外实际上也是跨部门,包括农业的、公安的各个系统综合起来、联合起来进行的这样一个活动。
本周四,安徽池州东至县和江西九江彭泽县,开展了2024年第一场渔政联合执法。这片两省交界处的水域,曾是长江刀鲚的重要产卵地,这种俗称刀鱼的洄游鱼类已是濒危物种,每到繁殖季就会溯江而上来此产卵,省界周边水域,已然成了禁渔执法中的关键节点。
安徽池州东至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中队长 吴鹏:两地(过去)因为缺少有效的互动交流,对于两边的政策处罚的尺度、依据,不尽相同。
江西九江彭泽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副大队长 陈昌明:以前渔政我们经常打架,因为他们有渔民到我们水域捕捞,也有我们的渔民到他们水域捕捞。
两县分别将分界线内一公里的水域滩涂,列入跨界共管区,该区域内出现禁捕执法案件,就遵循“谁查获谁处理”的原则,借此打破过去禁渔工作中存在的边界和阻碍。
江西九江彭泽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副大队长 陈昌明:交界点一般我们都告知一下,我们到你这来了,发现有什么问题了。没有,就报告一下,互相都沟通一下,就通个气。
安徽池州东至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中队长 吴鹏:这几年我们自身这一块能够感觉到,我们案件办理得到了一些有效的提升。
“十年禁渔”开始之初,长江流域五省市就签订过联合执法合作协议,跨流域、跨部门的协作已经成为共识,更多长江禁渔工作中的困难还在不断突破。
十年禁渔想要取得更多的成功,仅靠政府出的禁令,生态工作者的工作,还有原来靠打渔为生的渔民上岸再就业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所有的人对于长江生态的认知不断地提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让长江继续休养生息,而在未来,能够生生不息,这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