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优美的珠海会同村。 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深化“耕海牧渔”建设“蓝色粮仓”;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连日来,珠海市“两会”会场上,如何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引起各方关注。
除政府工作报告以大篇幅进行阐述外,围绕这一话题,人大代表们也自发形成了热烈的讨论氛围。其中,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及,去年,珠海市级投入“百千万工程”相关资金225亿元,加快推动城乡融合,有效激活镇域经济,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市级强统筹、区级主作战、镇级抓施工、乡村促振兴、全域谋共富。接下来,珠海将以头号工程、头号力度,促进各区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各镇各优其优、特色发展,各村宜居宜业、全面振兴,共同推动珠海“百千万工程”在全省争先进位、走在前列、争做典型。
●南方日报记者 董谦君 冉小平 王韶江
产业能量
打造全国最大海鲈交易平台
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离不开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构建,更需要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当下,推进三产融合的新实践正在珠海乡村地区铺开。
“要立足各村功能定位,进一步塑造优势、彰显特色,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在珠海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局长通道”上,珠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顺安表示,未来要进一步做深做精“土特产”文章,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全省“百千万工程”特区样板。
来自斗门的白蕉海鲈无疑是最具“珠海味”的土特产之一。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年鱼产业发展大会上,白蕉海鲈成功入选中华好年鱼十大品种。珠海作为年鱼经济的策源地,让遨游咸淡水的白蕉海鲈跃上食客“美食榜”。
一条鱼带动一个产业,造富一方渔民,成就一地经济。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关于白蕉海鲈的产业化发展有了新动向——深化发展“年鱼经济”,打造全国最大的海鲈交易平台;开创陆海接力、岸海联动的分段接力海鲈养殖模式。
对于这条珠海最具产业潜力的鱼,人大代表们也高度关注。“建议探索白蕉海鲈差异化发展路线,发展生态养殖,提升产品竞争力。”珠海市人大代表周建平表示。“可强化白蕉海鲈种苗培育,加强良种化建设,同时可加大养殖保险支持力度,为养殖业保驾护航。”珠海市人大代表梁炎明给出建议。
除此之外,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预制菜产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水平,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近年来,珠海不断拓展优化“一村一品”,培育培优“粤字号”农产品品牌42个、国家级专业村4个、省级专业村14个,培育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7家。
特别是去年以来,珠海召开第二届中国年鱼产业发展大会、首届预制菜装备产业大会,成立预制菜装备产业联盟,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斗门昭信村、金湾大林社区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在一件件产业大事中,可以清晰听见珠海正全面擂响“头号工程”的隆隆战鼓。
海洋牧歌
每年安排5亿元支持海洋经济发展
在珠海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海洋牧场成为今年珠海市“两会”热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共8次提到海洋牧场。珠海,正推动海洋产业提质增效,以全链条构建海洋牧场大舞台,以现代化装备技术,推动养殖走向深远海。
2023年,珠海投资4.1亿元,开工建设4个海洋牧场项目,新增养殖水体12万立方米、增长33.3%。全球最大的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九洲一号”开建,投产后养殖规模年产能可达3000—5000吨,相当于在海上建了一个超5000亩的养殖鱼塘。
起好了开头,还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代表们看来,珠海现有海洋牧场产业发展还需完善优化。珠海市人大代表梁凯斌建议,可创立海洋牧场“标准海”的珠海范式,引导专家团队落户珠海,设立粤西海产品交易平台。
珠海市人大代表、珠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陈奕吟则呼吁重视海洋科技发展,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同时做活产销链条,发展新媒体、新电商等新零售模式,助力养殖户、加工企业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珠海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其中,就包括拓展海洋牧场,在现有7.34万亩海域养殖面积上提质增量,深化“耕海牧渔”,建设“蓝色粮仓”。
具体来看,珠海将加快推进万山海域、外伶仃海域两个国家级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以海洋牧场和深海养殖为关键,推动总投资203亿元的20个海洋牧场储备项目落地,谋划建设粤港澳海洋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大湾区国际锚地服务区。
与此同时,耕海牧渔正取得新突破,在海陆联动发展上打造新模式。海上养鱼,鱼苗逐步实现珠海产。
按照计划,珠海今年拟启动建设蓝色种业产业园,探索打造“海上繁育产卵+陆地种苗孵化+深海养殖推广”海陆联动模式,推动到2026年全市特色水产(白蕉海鲈、黄鳍鲷和南美白对虾)种苗自给率从现在的5%提高到50%。
黄顺安在阐释这一发展模式时介绍,珠海将以海洋牧场和深海养殖为关键,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渔业,聚焦种苗、养殖、加工、仓储、交易、物流全产业链,推进产业“接二连三”向上下游拓展。
基础设施前期投资大,财政能否予以保障?珠海市政协副主席、市财政局局长戴伟辉在列席分组讨论时介绍,按照计划,珠海财政将在5年内每年安排5亿元,用于支持海洋经济发展。
活力村镇
122个行政村年集体总收入均超百万
“本地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吸引,相信一定会受到澳门同学的喜爱。”前不久,初次来到斗门区莲江村的澳门濠江中学附属小学教师蔡景敏,便被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历史深深吸引,她希望作为交流的桥梁,把莲江村非遗项目引入澳门学校课堂。
多年前,由于地处珠海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莲江村附近几乎所有的工业厂房都被迁走关停,面临着产业之路选择的尴尬。不过,由于保留了原生态的乡村风貌,近年来,随着昔日田园古村变身网红打卡点,莲江村的活力又回来了。以莲江村为代表的珠海广袤农村正成为越来越多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休闲旅游、寻找乡愁的重要一站。
“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为珠海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带来巨大变化,通过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旅游接待能力,也让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行动,正在各个乡村里持续推开。
如珠海正探索“国企+村集体”共建产业空间新模式,出台推动“村村有物业”实施意见,确保每条村不少于10亩地发展“村村有物业”,2023年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超7.3亿元、增长7%,20个行政村年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1000万元,全市122个行政村年集体总收入均超过100万元。
更多的资源正投向基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去年珠海强化“市区镇村”四级联动,全年市级投入“百千万工程”相关资金225亿元,新增专项债85%以上安排用于区、镇、村建设。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有了可能。
根据部署,珠海“百千万工程”的实施,“重点在西部、特色在海岛、着力点在镇村”,其中主战场在斗门。珠海市人大农村农业工委主任罗新安就建议,斗门区可依托珠海资源禀赋、独特区位和市场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大湾区渔业发展新引擎、高品质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现代都市精品农业示范区。
珠海正加大西部片区财政投入力度。按照计划,5年统筹投入100亿元设立专项资金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更多产业、项目、政策、资源向西区投放。通过强化镇联城带村功能,打造一批人口大镇、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
莲江村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北山村、桂山村被中组部评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斗门“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入选“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持续推动乡村人居环境品质优化提升,争创全省美丽圩镇典型示范。激活内生动力,唤发村镇能量,一个城乡共融、协调发展的珠海正愈发清晰起来。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
环境优美的珠海会同村。 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深化“耕海牧渔”建设“蓝色粮仓”;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连日来,珠海市“两会”会场上,如何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引起各方关注。
除政府工作报告以大篇幅进行阐述外,围绕这一话题,人大代表们也自发形成了热烈的讨论氛围。其中,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及,去年,珠海市级投入“百千万工程”相关资金225亿元,加快推动城乡融合,有效激活镇域经济,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市级强统筹、区级主作战、镇级抓施工、乡村促振兴、全域谋共富。接下来,珠海将以头号工程、头号力度,促进各区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各镇各优其优、特色发展,各村宜居宜业、全面振兴,共同推动珠海“百千万工程”在全省争先进位、走在前列、争做典型。
●南方日报记者 董谦君 冉小平 王韶江
产业能量
打造全国最大海鲈交易平台
要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离不开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构建,更需要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当下,推进三产融合的新实践正在珠海乡村地区铺开。
“要立足各村功能定位,进一步塑造优势、彰显特色,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在珠海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局长通道”上,珠海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顺安表示,未来要进一步做深做精“土特产”文章,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全省“百千万工程”特区样板。
来自斗门的白蕉海鲈无疑是最具“珠海味”的土特产之一。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年鱼产业发展大会上,白蕉海鲈成功入选中华好年鱼十大品种。珠海作为年鱼经济的策源地,让遨游咸淡水的白蕉海鲈跃上食客“美食榜”。
一条鱼带动一个产业,造富一方渔民,成就一地经济。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关于白蕉海鲈的产业化发展有了新动向——深化发展“年鱼经济”,打造全国最大的海鲈交易平台;开创陆海接力、岸海联动的分段接力海鲈养殖模式。
对于这条珠海最具产业潜力的鱼,人大代表们也高度关注。“建议探索白蕉海鲈差异化发展路线,发展生态养殖,提升产品竞争力。”珠海市人大代表周建平表示。“可强化白蕉海鲈种苗培育,加强良种化建设,同时可加大养殖保险支持力度,为养殖业保驾护航。”珠海市人大代表梁炎明给出建议。
除此之外,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预制菜产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水平,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近年来,珠海不断拓展优化“一村一品”,培育培优“粤字号”农产品品牌42个、国家级专业村4个、省级专业村14个,培育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7家。
特别是去年以来,珠海召开第二届中国年鱼产业发展大会、首届预制菜装备产业大会,成立预制菜装备产业联盟,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斗门昭信村、金湾大林社区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在一件件产业大事中,可以清晰听见珠海正全面擂响“头号工程”的隆隆战鼓。
海洋牧歌
每年安排5亿元支持海洋经济发展
在珠海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海洋牧场成为今年珠海市“两会”热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共8次提到海洋牧场。珠海,正推动海洋产业提质增效,以全链条构建海洋牧场大舞台,以现代化装备技术,推动养殖走向深远海。
2023年,珠海投资4.1亿元,开工建设4个海洋牧场项目,新增养殖水体12万立方米、增长33.3%。全球最大的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九洲一号”开建,投产后养殖规模年产能可达3000—5000吨,相当于在海上建了一个超5000亩的养殖鱼塘。
起好了开头,还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代表们看来,珠海现有海洋牧场产业发展还需完善优化。珠海市人大代表梁凯斌建议,可创立海洋牧场“标准海”的珠海范式,引导专家团队落户珠海,设立粤西海产品交易平台。
珠海市人大代表、珠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陈奕吟则呼吁重视海洋科技发展,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同时做活产销链条,发展新媒体、新电商等新零售模式,助力养殖户、加工企业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珠海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其中,就包括拓展海洋牧场,在现有7.34万亩海域养殖面积上提质增量,深化“耕海牧渔”,建设“蓝色粮仓”。
具体来看,珠海将加快推进万山海域、外伶仃海域两个国家级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以海洋牧场和深海养殖为关键,推动总投资203亿元的20个海洋牧场储备项目落地,谋划建设粤港澳海洋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大湾区国际锚地服务区。
与此同时,耕海牧渔正取得新突破,在海陆联动发展上打造新模式。海上养鱼,鱼苗逐步实现珠海产。
按照计划,珠海今年拟启动建设蓝色种业产业园,探索打造“海上繁育产卵+陆地种苗孵化+深海养殖推广”海陆联动模式,推动到2026年全市特色水产(白蕉海鲈、黄鳍鲷和南美白对虾)种苗自给率从现在的5%提高到50%。
黄顺安在阐释这一发展模式时介绍,珠海将以海洋牧场和深海养殖为关键,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渔业,聚焦种苗、养殖、加工、仓储、交易、物流全产业链,推进产业“接二连三”向上下游拓展。
基础设施前期投资大,财政能否予以保障?珠海市政协副主席、市财政局局长戴伟辉在列席分组讨论时介绍,按照计划,珠海财政将在5年内每年安排5亿元,用于支持海洋经济发展。
活力村镇
122个行政村年集体总收入均超百万
“本地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吸引,相信一定会受到澳门同学的喜爱。”前不久,初次来到斗门区莲江村的澳门濠江中学附属小学教师蔡景敏,便被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厚重历史深深吸引,她希望作为交流的桥梁,把莲江村非遗项目引入澳门学校课堂。
多年前,由于地处珠海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莲江村附近几乎所有的工业厂房都被迁走关停,面临着产业之路选择的尴尬。不过,由于保留了原生态的乡村风貌,近年来,随着昔日田园古村变身网红打卡点,莲江村的活力又回来了。以莲江村为代表的珠海广袤农村正成为越来越多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休闲旅游、寻找乡愁的重要一站。
“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为珠海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带来巨大变化,通过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旅游接待能力,也让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积极行动,正在各个乡村里持续推开。
如珠海正探索“国企+村集体”共建产业空间新模式,出台推动“村村有物业”实施意见,确保每条村不少于10亩地发展“村村有物业”,2023年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超7.3亿元、增长7%,20个行政村年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1000万元,全市122个行政村年集体总收入均超过100万元。
更多的资源正投向基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去年珠海强化“市区镇村”四级联动,全年市级投入“百千万工程”相关资金225亿元,新增专项债85%以上安排用于区、镇、村建设。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有了可能。
根据部署,珠海“百千万工程”的实施,“重点在西部、特色在海岛、着力点在镇村”,其中主战场在斗门。珠海市人大农村农业工委主任罗新安就建议,斗门区可依托珠海资源禀赋、独特区位和市场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大湾区渔业发展新引擎、高品质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现代都市精品农业示范区。
珠海正加大西部片区财政投入力度。按照计划,5年统筹投入100亿元设立专项资金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更多产业、项目、政策、资源向西区投放。通过强化镇联城带村功能,打造一批人口大镇、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
莲江村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北山村、桂山村被中组部评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斗门“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入选“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持续推动乡村人居环境品质优化提升,争创全省美丽圩镇典型示范。激活内生动力,唤发村镇能量,一个城乡共融、协调发展的珠海正愈发清晰起来。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