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日前就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申报工作发布公告。其中明确,青年项目放宽女性申请人年龄要求至40周岁,对男性申请人不超过35周岁的年龄要求不变。
社科领域放宽女性申请人年龄,基于女性社科工作者科研、孕产时空压缩的现实,于情相符、于理相合,是应时之举。与此可以参照的是,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经将女性申请青年科学基金的年龄限制放宽至40周岁;2024年,又将女性科研人员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限制,由45周岁放宽到48周岁。社科领域女性研究者更为集中,放宽青年项目女性申请年龄,几乎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这首先是公平之举。从获得博士学位到获得副教授、“长聘副”以上职称的“最难熬的10年”,同样是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很多女性学者同时负担这两个高强度的任务行进,如同抱着孩子在进行长跑。如果在科研这一单线任务上一刀切“达标”年龄,等于一场只看速度不看负重的比赛,既是对优秀女性社科工作者的不公平,更是一个社会在科研资源配置上的“装睡”“失明”。中国在校女大学生数量、女研究生数量,均已超过半数,在后续跑道上拆除更多这样的隐形障碍,该有多少优秀的“她们”的奔跃而出。
这公平又不仅惠利女性。一个具有普泛性的道理是,如果要调整优化一个系统,使其趋向公平和可持续,首先要从最薄弱的参数开始,要从结构中权利“弱势”的人群开始。为女性青年项目申请者划定更合理的年限,正是这样的调整。它既是社科领域多元性和包容性发展的机会,同时也代表了一种趋向:青年学者、“青椒”所面临的各种年限,及这一条条“达标线”背后的评价系统,也应该可以人性化的调整优化,也应该增加合理的弹性。
不必讳言,严格的“达标线”系统正困扰着“青椒”。科研项目、论文成果等指标逐渐成为衡量青年教师、科研工作者能力和潜力的核心构成,“挣项目、拿课题、出成果”及其紧迫的时间线,几乎划定了“青椒”们眼前可见的人生。光明网评论员曾在此前文章中提问,用一套严格的结构化的时间框定工作全部,“青椒”是否正在被迫骑手化?论文、项目数量就是“订单数量”,分派的学生任务和教学服务就是“在线率”,在非升即走的倒计时内及时过线就是“准时率”。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算法是“最严算法”,即会按照卷出来的最佳骑手数据不断提高标准,最终将最严标准作为了通用标准。
这套算法的压力,是不分男女的,当然女性又在此之上叠加了孕产的压力。如果一个社会整体的科研资源分配、评价,已经意识到应降低上述女性叠加的压力,并拿出了务实举措,基于同样的科学性和人性化,也应该意识到整个学术“算法”严苛与不合理之处,尊重青年学者的科研自主性和成果产出节奏。
两年前那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刊发后,曾引发全社会对平台算法的热议,相关部委随即出台意见进行问责纠偏,要求外卖平台以“算法取中”替代“最严算法”。计件性的劳动尚且需要如此保护,创意性、学术性劳动又该如何?借着“国社科青年项目女性申请年龄放宽”这一契机,该琢磨一下这个学术“算法”了。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
光明网评论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日前就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申报工作发布公告。其中明确,青年项目放宽女性申请人年龄要求至40周岁,对男性申请人不超过35周岁的年龄要求不变。
社科领域放宽女性申请人年龄,基于女性社科工作者科研、孕产时空压缩的现实,于情相符、于理相合,是应时之举。与此可以参照的是,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经将女性申请青年科学基金的年龄限制放宽至40周岁;2024年,又将女性科研人员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限制,由45周岁放宽到48周岁。社科领域女性研究者更为集中,放宽青年项目女性申请年龄,几乎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这首先是公平之举。从获得博士学位到获得副教授、“长聘副”以上职称的“最难熬的10年”,同样是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很多女性学者同时负担这两个高强度的任务行进,如同抱着孩子在进行长跑。如果在科研这一单线任务上一刀切“达标”年龄,等于一场只看速度不看负重的比赛,既是对优秀女性社科工作者的不公平,更是一个社会在科研资源配置上的“装睡”“失明”。中国在校女大学生数量、女研究生数量,均已超过半数,在后续跑道上拆除更多这样的隐形障碍,该有多少优秀的“她们”的奔跃而出。
这公平又不仅惠利女性。一个具有普泛性的道理是,如果要调整优化一个系统,使其趋向公平和可持续,首先要从最薄弱的参数开始,要从结构中权利“弱势”的人群开始。为女性青年项目申请者划定更合理的年限,正是这样的调整。它既是社科领域多元性和包容性发展的机会,同时也代表了一种趋向:青年学者、“青椒”所面临的各种年限,及这一条条“达标线”背后的评价系统,也应该可以人性化的调整优化,也应该增加合理的弹性。
不必讳言,严格的“达标线”系统正困扰着“青椒”。科研项目、论文成果等指标逐渐成为衡量青年教师、科研工作者能力和潜力的核心构成,“挣项目、拿课题、出成果”及其紧迫的时间线,几乎划定了“青椒”们眼前可见的人生。光明网评论员曾在此前文章中提问,用一套严格的结构化的时间框定工作全部,“青椒”是否正在被迫骑手化?论文、项目数量就是“订单数量”,分派的学生任务和教学服务就是“在线率”,在非升即走的倒计时内及时过线就是“准时率”。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算法是“最严算法”,即会按照卷出来的最佳骑手数据不断提高标准,最终将最严标准作为了通用标准。
这套算法的压力,是不分男女的,当然女性又在此之上叠加了孕产的压力。如果一个社会整体的科研资源分配、评价,已经意识到应降低上述女性叠加的压力,并拿出了务实举措,基于同样的科学性和人性化,也应该意识到整个学术“算法”严苛与不合理之处,尊重青年学者的科研自主性和成果产出节奏。
两年前那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刊发后,曾引发全社会对平台算法的热议,相关部委随即出台意见进行问责纠偏,要求外卖平台以“算法取中”替代“最严算法”。计件性的劳动尚且需要如此保护,创意性、学术性劳动又该如何?借着“国社科青年项目女性申请年龄放宽”这一契机,该琢磨一下这个学术“算法”了。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