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杂志社官网

推动生物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知)

时间:2022-08-11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点击量:836

  【现象】在山东济宁,玉米种植用上生物复合肥,不仅比使用传统化肥增产7.31%,还能改善土壤质量,显示出生物农业的优势。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顺应“解决温饱”转向“营养多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消费更高层次的新期待。作为生物经济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生物农业对于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居民消费升级和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粮食安全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尤为重要。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十八连丰”,连续多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也要看到,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农产品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的任务越来越重,化肥农药减量、白色污染治理、畜禽粪便和秸秆资源化利用等工作也需持续推进,这些对农业生产的绿色安全、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生物农业是指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改造提升作物品种和农产品性能,维持农业系统良好生产力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包括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等。以生物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有助于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我国保存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在作物耐逆、养分高效利用等研究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着力提升良种培育、生产加工、推广应用等能力,积极推进高抗优质玉米、大豆粮食作物,开展优质生猪、白羽肉鸡、奶牛等禽畜和水产品良种攻关及科学饲养,推进绿色智慧种养和农业转型升级,能更好保障粮食、肉蛋奶、油料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

  发展生物农业,有利于全方位、多途径拓展食物来源,更好落实“大食物观”。一方面,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工合成淀粉”“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品工业迭代升级,能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健康化、个性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我国拥有大量的盐碱、酸化、干旱等边际土地资源,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推动多学科联合攻关,开展地力恢复提升,筛选培育适宜的农作物新品种,有助于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在保障粮食安全基础上实现保质量、保多样。

  我国是全球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产业门类、体系齐全,具备加快发展生物农业的有利条件。深度挖掘利用生物资源,重视生物农业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加快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不断推动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一定能推动生物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作者为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本报记者常钦采访整理)

编辑:储成才
头条
要闻

央视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学习强国 中华网 环球网 澎湃新闻 新京报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神州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65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推动生物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知)

时间:2022-08-11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现象】在山东济宁,玉米种植用上生物复合肥,不仅比使用传统化肥增产7.31%,还能改善土壤质量,显示出生物农业的优势。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顺应“解决温饱”转向“营养多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消费更高层次的新期待。作为生物经济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生物农业对于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居民消费升级和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粮食安全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尤为重要。2021年,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十八连丰”,连续多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也要看到,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农产品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的任务越来越重,化肥农药减量、白色污染治理、畜禽粪便和秸秆资源化利用等工作也需持续推进,这些对农业生产的绿色安全、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生物农业是指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改造提升作物品种和农产品性能,维持农业系统良好生产力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包括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等。以生物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有助于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我国保存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在作物耐逆、养分高效利用等研究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着力提升良种培育、生产加工、推广应用等能力,积极推进高抗优质玉米、大豆粮食作物,开展优质生猪、白羽肉鸡、奶牛等禽畜和水产品良种攻关及科学饲养,推进绿色智慧种养和农业转型升级,能更好保障粮食、肉蛋奶、油料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

  发展生物农业,有利于全方位、多途径拓展食物来源,更好落实“大食物观”。一方面,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工合成淀粉”“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品工业迭代升级,能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健康化、个性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我国拥有大量的盐碱、酸化、干旱等边际土地资源,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推动多学科联合攻关,开展地力恢复提升,筛选培育适宜的农作物新品种,有助于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在保障粮食安全基础上实现保质量、保多样。

  我国是全球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产业门类、体系齐全,具备加快发展生物农业的有利条件。深度挖掘利用生物资源,重视生物农业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加快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不断推动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一定能推动生物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作者为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本报记者常钦采访整理)

编辑:储成才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2022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