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杂志社官网

腾冲和顺古镇:文旅融合为“魅力名镇”赋能

时间:2022-10-24来源:新浪网点击量:424

走进保山腾冲和顺古镇,漫步双虹桥,眼前鹅鸭戏水,鱼翔浅底、垂柳拂岸,绿影婆娑,一派诗画风光。桥畔矗立着一块写有“中国魅力名镇和顺”的石头格外引人注目,它是到和顺游客的拍照打卡点,也是和顺古镇发展进程中一个历史性转折点的见证。

  和顺是一个具有六百年历史的古镇。明洪武年间,来自四川、湖南的将士军屯于此生根开花。明朝中叶开始,和顺人沿着南方丝绸之路“走夷方”闯荡,几百年间造就了一批批跨国商号与雄商巨贾、文化名人,和顺古镇成了边地的一颗明珠。抗日战争后,南方丝绸之路阻断,和顺人没有了生活来源,古镇逐渐没落。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农业为主的和顺古镇,经济落后,人民不富裕。

  2003年11月,和顺古镇按“保护风貌,浮现文化,适度配套,和谐发展”的思路开发和顺旅游,和顺古镇的独特魅力逐渐被发掘浮现,惊艳于世。

  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魅力名镇评选活动中,和顺古镇从全国一百八十多个参评乡镇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称号,并且获得唯一的大奖。

  有了“魅力名镇”的加持,和顺古镇开始了从一个传统的农业村镇向旅游名镇的“蝶变”。

  

  

和顺古镇航拍全景图   合儒臣摄  

文旅融合 “和顺”品牌越擦越亮


  六百多年来,和顺古镇的先辈们在与边地文化、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宗祠文化、民俗文化、华侨文化。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独具魅力,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更为古镇进行文旅融合熔铸“和顺”品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文旅融合的前提是资源的保护。“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这也是和顺古镇在文旅融合中实施古镇资源保护的行动指南。把古镇风貌视为文旅发展的命根,为保护风貌,企业和政府一起对和顺古镇8万多平方米古建筑进行调查研究,对古建筑历史、现状、建筑特色建立电子文档。对名木古树实行挂牌保护。《和顺古镇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和顺古镇的保护有了法律保障。

  文旅融合过程中强调保护古镇风貌,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保护生态环境。景区充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科学统筹处理好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当地对湿地等资源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在党委政府支持下建立田园风光的保护带,留住和顺古镇的田园风光;对古镇野鸭湖、陷河、龙潭、雨州亭开展一系列水环境治理及景观提升改造工程。

  特别是陷河,经过保护治理这里一派田园秀色。加之用生态手法打造“水上印象”项目,让陷河区域成为游客“事农、赏荷、观鸟、荡舟”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领略田园野趣的好去处。

  和顺古镇文旅融合的重点是对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呈现。

  和顺古镇有着600多年“和、礼、义、忠、孝、勤”等良好的家风文化传承,经过深入挖掘整理,浓缩了和顺家风的十八个故事,通过浮雕艺术的形式,集中展现和顺历史上涌现的道德楷模、文教先驱、抗日英烈、爱国典范等,长廊“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成为古镇中融艺术性、观赏性、展示和教育功能于一体的新亮点。

  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活化古镇生活场景让游客沉浸体验古镇魅力,在古镇里的和顺小巷,把马帮博物馆、滇商馆、走夷方馆……串联在一起,成为和顺文化的缩影,让人品味到延绵600多年的文明古韵。古法造纸、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有参与性的表演性项目在小巷呈现。小巷搭建起今人与历史文化血脉相接的枢纽,让人领略到一个“活着的古镇”。

  通过以保护和传承为基础的文旅融合,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以文旅产业为杠杆,撬动乡村振兴,让村民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日子更加幸福。

  2005年以来,和顺古镇先后获评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云南省特色小镇等。

  如今,随着“世界腾冲,天下和顺”标签的打造,和顺正名扬四海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和顺古镇牌坊。资料图 

创新赋能发展 古镇焕发新魅力


  回顾和顺文旅发展之路,无论是对和顺发展模式的总结实践,还是对景区的管理营销,守正创新也一直是和顺发展的驱动力。

  借助特色小镇,以5A景区创建为契机开展服务创新。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加快景区品质提升,持续创新完善游览、住宿、餐饮等旅游配套服务。通过实施“一部手机游云南”项目,加快景区智慧化进度,建立了98个5G免费WiFi数字点,建成了一套环境监测系统,购置了10多套智慧出行、刷脸入行的设施设备投入使用。安装摄像头,提高安防能力,完成景区管理服务的智慧化升级,补充完善游线智慧讲解系统;整合游客端、管理端需求,建设安全应急、智慧消防等智慧化系统,完善二维码讲解功能,补充完善游线智慧讲解系统等。实现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经营等,提升游客智能化游览体验。

  围绕保持和强化“活着的古镇”这一特色,加强产品创新,遵循文旅为表,商业为里的理念,丰富和顺文旅内容体验,讲好和顺故事,推出“趣赶集”“汉风剧场”等有趣而新颖的活动;通过“非遗剧场”“侨乡情”“马帮歌会”“水上印象”等演艺节目将历史文化具象化,丰富了古镇旅游的文化之魂。

  在创新的道路上,景区目光向前,关注当下,围绕不同客源群体的新需求,打造新亮点,注入新内容,提供新体验。比如在国庆期间首次引入沉浸式庭院剧《天崩地裂》、脱口秀等新内容,对“演艺+旅游”模式进行尝试,让古镇的古风古韵与时尚年轻的流行文化碰撞交融。更进一步提升了景区文化性和体验性。

  未来,和顺古镇将以其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及多年的品牌深耕为核心,充分挖掘古镇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积极提升古镇文化体验,融合年轻时尚业态,将国潮、二次元、元宇宙等业态元素与和顺历史文化相结合,强化夜间经济氛围,塑造和顺古镇特有的IP。深入推进以文塑旅、体现以旅彰文。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产品研发为核心,引入资源,优化配置。同时紧跟时代风向,善用活用新媒体技术,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依托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位,使人们的和顺之旅都成为难忘的精神之旅、文化之旅。(卢林)


编辑:陈晓晴
头条
要闻

央视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学习强国 中华网 环球网 澎湃新闻 新京报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神州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65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腾冲和顺古镇:文旅融合为“魅力名镇”赋能

时间:2022-10-24来源:新浪网

走进保山腾冲和顺古镇,漫步双虹桥,眼前鹅鸭戏水,鱼翔浅底、垂柳拂岸,绿影婆娑,一派诗画风光。桥畔矗立着一块写有“中国魅力名镇和顺”的石头格外引人注目,它是到和顺游客的拍照打卡点,也是和顺古镇发展进程中一个历史性转折点的见证。

  和顺是一个具有六百年历史的古镇。明洪武年间,来自四川、湖南的将士军屯于此生根开花。明朝中叶开始,和顺人沿着南方丝绸之路“走夷方”闯荡,几百年间造就了一批批跨国商号与雄商巨贾、文化名人,和顺古镇成了边地的一颗明珠。抗日战争后,南方丝绸之路阻断,和顺人没有了生活来源,古镇逐渐没落。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农业为主的和顺古镇,经济落后,人民不富裕。

  2003年11月,和顺古镇按“保护风貌,浮现文化,适度配套,和谐发展”的思路开发和顺旅游,和顺古镇的独特魅力逐渐被发掘浮现,惊艳于世。

  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魅力名镇评选活动中,和顺古镇从全国一百八十多个参评乡镇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称号,并且获得唯一的大奖。

  有了“魅力名镇”的加持,和顺古镇开始了从一个传统的农业村镇向旅游名镇的“蝶变”。

  

  

和顺古镇航拍全景图   合儒臣摄  

文旅融合 “和顺”品牌越擦越亮


  六百多年来,和顺古镇的先辈们在与边地文化、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宗祠文化、民俗文化、华侨文化。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独具魅力,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更为古镇进行文旅融合熔铸“和顺”品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文旅融合的前提是资源的保护。“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这也是和顺古镇在文旅融合中实施古镇资源保护的行动指南。把古镇风貌视为文旅发展的命根,为保护风貌,企业和政府一起对和顺古镇8万多平方米古建筑进行调查研究,对古建筑历史、现状、建筑特色建立电子文档。对名木古树实行挂牌保护。《和顺古镇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和顺古镇的保护有了法律保障。

  文旅融合过程中强调保护古镇风貌,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保护生态环境。景区充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科学统筹处理好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当地对湿地等资源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在党委政府支持下建立田园风光的保护带,留住和顺古镇的田园风光;对古镇野鸭湖、陷河、龙潭、雨州亭开展一系列水环境治理及景观提升改造工程。

  特别是陷河,经过保护治理这里一派田园秀色。加之用生态手法打造“水上印象”项目,让陷河区域成为游客“事农、赏荷、观鸟、荡舟”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领略田园野趣的好去处。

  和顺古镇文旅融合的重点是对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呈现。

  和顺古镇有着600多年“和、礼、义、忠、孝、勤”等良好的家风文化传承,经过深入挖掘整理,浓缩了和顺家风的十八个故事,通过浮雕艺术的形式,集中展现和顺历史上涌现的道德楷模、文教先驱、抗日英烈、爱国典范等,长廊“一步一景”“一景一故事”,成为古镇中融艺术性、观赏性、展示和教育功能于一体的新亮点。

  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活化古镇生活场景让游客沉浸体验古镇魅力,在古镇里的和顺小巷,把马帮博物馆、滇商馆、走夷方馆……串联在一起,成为和顺文化的缩影,让人品味到延绵600多年的文明古韵。古法造纸、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有参与性的表演性项目在小巷呈现。小巷搭建起今人与历史文化血脉相接的枢纽,让人领略到一个“活着的古镇”。

  通过以保护和传承为基础的文旅融合,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以文旅产业为杠杆,撬动乡村振兴,让村民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日子更加幸福。

  2005年以来,和顺古镇先后获评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云南省特色小镇等。

  如今,随着“世界腾冲,天下和顺”标签的打造,和顺正名扬四海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和顺古镇牌坊。资料图 

创新赋能发展 古镇焕发新魅力


  回顾和顺文旅发展之路,无论是对和顺发展模式的总结实践,还是对景区的管理营销,守正创新也一直是和顺发展的驱动力。

  借助特色小镇,以5A景区创建为契机开展服务创新。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加快景区品质提升,持续创新完善游览、住宿、餐饮等旅游配套服务。通过实施“一部手机游云南”项目,加快景区智慧化进度,建立了98个5G免费WiFi数字点,建成了一套环境监测系统,购置了10多套智慧出行、刷脸入行的设施设备投入使用。安装摄像头,提高安防能力,完成景区管理服务的智慧化升级,补充完善游线智慧讲解系统;整合游客端、管理端需求,建设安全应急、智慧消防等智慧化系统,完善二维码讲解功能,补充完善游线智慧讲解系统等。实现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经营等,提升游客智能化游览体验。

  围绕保持和强化“活着的古镇”这一特色,加强产品创新,遵循文旅为表,商业为里的理念,丰富和顺文旅内容体验,讲好和顺故事,推出“趣赶集”“汉风剧场”等有趣而新颖的活动;通过“非遗剧场”“侨乡情”“马帮歌会”“水上印象”等演艺节目将历史文化具象化,丰富了古镇旅游的文化之魂。

  在创新的道路上,景区目光向前,关注当下,围绕不同客源群体的新需求,打造新亮点,注入新内容,提供新体验。比如在国庆期间首次引入沉浸式庭院剧《天崩地裂》、脱口秀等新内容,对“演艺+旅游”模式进行尝试,让古镇的古风古韵与时尚年轻的流行文化碰撞交融。更进一步提升了景区文化性和体验性。

  未来,和顺古镇将以其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及多年的品牌深耕为核心,充分挖掘古镇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积极提升古镇文化体验,融合年轻时尚业态,将国潮、二次元、元宇宙等业态元素与和顺历史文化相结合,强化夜间经济氛围,塑造和顺古镇特有的IP。深入推进以文塑旅、体现以旅彰文。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产品研发为核心,引入资源,优化配置。同时紧跟时代风向,善用活用新媒体技术,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依托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位,使人们的和顺之旅都成为难忘的精神之旅、文化之旅。(卢林)


编辑:陈晓晴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2022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