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杂志社官网

【生态观察】青海生态:颜值不断提升 价值持续增加

时间:2022-08-22来源:青海新闻网点击量:466


西宁市湟中区以乡村森林公园建设为载体,实施绿地景观提升工程,加大乡村绿化美化力度,提高乡村风景质量,实现乡村增色、林农增收,推动乡村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力争打造美丽乡村。摄影:王晶 湟宣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夏季,是高原最美时节。此时的青海,处处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大美风光。

2021年6月、2022年7月,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在夏都西宁隆重举行,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和数百家国内外企业联袂而来,共赴青海美丽的邀约。

从“共建生态文明、共享发展成果”到“开放合作、绿色发展”,变化的是博览会主题,不变的是展示青海生态发展成果、推动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的初心。推进了国内外生态建设成果的共享互鉴、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生态产品贸易融通、生态价值转化合作。

如今的青海,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绿色行动蔚然成风。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满目青葱的绿色,以及“青海蓝”“河湖清”,青海才吸引了如此多的宾朋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也正是因为有了以绿色为主基调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青海才在一年年的相聚中留下人心、留住项目和资金。

那么,青海的绿色从哪里来?归根结底,是从青海省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伟大实践中来,是从青海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努力中来。

青海作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主要生态产品输出地,生态系统气候调节和物种保有等功能性价值巨大。近年来,青海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坚决扛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高水平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全面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扎实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和大规模国土绿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用实际行动当好“中华水塔”守护人。


西宁市湟中区以乡村森林公园建设为载体,实施绿地景观提升工程,加大乡村绿化美化力度,提高乡村风景质量,实现乡村增色、林农增收,推动乡村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力争打造美丽乡村。摄影:王晶 湟宣

由此换来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显著成效:近年来,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河流国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均在全国领先。

区域生态功能不断优化,水源涵养地作用更加凸显,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国土绿化新增林地面积120多万公顷,高寒草地修复成效突出,高原生物种质资源稳定保有。

青海湖封湖育鱼成效显著,裸鲤资源蕴藏量突破10万吨,鸟类种数由上世纪90年代的189种增加到220多种。

如今,行走在高原大地,随处可见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绿绿的山,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向世人呈现出一幅海晏河清、碧草连天、生机勃勃的大美画卷。

如今,放眼望去,青海72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大地上,各族干部群众积极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者、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者、绿色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积极投身于人居环境维护、宣传教育、科学普及、绿化美化、自然保育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有了“生态绿”的基础,便有了“新发展”的动力。

2021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此后,青海的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阔。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同时,紧盯打造“四地”重大任务,全面提高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扎实推进清洁能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持续加强重要区域生态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建成了中国面积最大的循环经济试验区,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和发电量居全国首位,清洁能源供电创造了世界纪录。

在今年6月至7月开展的为期35天的“绿电5周”活动中,青海使用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供电,实现了生产生活用电碳的“零排放”。这也意味着,5年来实施的“绿电”行动,青海累计清洁供电251.56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114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58万吨,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从19.4%提升到31.8%。


西宁市湟中区以乡村森林公园建设为载体,实施绿地景观提升工程,加大乡村绿化美化力度,提高乡村风景质量,实现乡村增色、林农增收,推动乡村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力争打造美丽乡村。摄影:王晶 湟宣

截至目前,青海三大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占比超过60%;锂电产业集群发展,全国三分之一的锂电池产自西宁;全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925个,104家企业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58张,特别是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以来,新增有机产品获证组织38家、证书45张;今年1—4月,全省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85亿元,同比增长48.4%,占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的55.9%。

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

如今在青海,生态经济反哺社会发展,正一点点滋润着人民群众的小康生活。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方共赢。

茶卡盐湖凭借独特的高原盐湖景观,以“工业+旅游”探索发展新路,向世人展现了“天空之镜”的姿容;金灿灿的门源百里油菜花海,让地方经济在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发展中实现跨越;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边麻沟、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油嘴湾等地发展花海经济让乡村游成为新风尚。

绿水青山日益成为大美青海的亮丽名片和发展优势,促进青海颜值不断提升、生态价值持续提高,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顺畅。


编辑:单思月
头条
要闻

央视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学习强国 中华网 环球网 澎湃新闻 新京报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神州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65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生态观察】青海生态:颜值不断提升 价值持续增加

时间:2022-08-22来源:青海新闻网


西宁市湟中区以乡村森林公园建设为载体,实施绿地景观提升工程,加大乡村绿化美化力度,提高乡村风景质量,实现乡村增色、林农增收,推动乡村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力争打造美丽乡村。摄影:王晶 湟宣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夏季,是高原最美时节。此时的青海,处处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大美风光。

2021年6月、2022年7月,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在夏都西宁隆重举行,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和数百家国内外企业联袂而来,共赴青海美丽的邀约。

从“共建生态文明、共享发展成果”到“开放合作、绿色发展”,变化的是博览会主题,不变的是展示青海生态发展成果、推动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的初心。推进了国内外生态建设成果的共享互鉴、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生态产品贸易融通、生态价值转化合作。

如今的青海,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绿色行动蔚然成风。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满目青葱的绿色,以及“青海蓝”“河湖清”,青海才吸引了如此多的宾朋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也正是因为有了以绿色为主基调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青海才在一年年的相聚中留下人心、留住项目和资金。

那么,青海的绿色从哪里来?归根结底,是从青海省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伟大实践中来,是从青海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努力中来。

青海作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主要生态产品输出地,生态系统气候调节和物种保有等功能性价值巨大。近年来,青海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坚决扛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高水平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全面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扎实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和大规模国土绿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用实际行动当好“中华水塔”守护人。


西宁市湟中区以乡村森林公园建设为载体,实施绿地景观提升工程,加大乡村绿化美化力度,提高乡村风景质量,实现乡村增色、林农增收,推动乡村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力争打造美丽乡村。摄影:王晶 湟宣

由此换来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显著成效:近年来,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河流国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均在全国领先。

区域生态功能不断优化,水源涵养地作用更加凸显,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国土绿化新增林地面积120多万公顷,高寒草地修复成效突出,高原生物种质资源稳定保有。

青海湖封湖育鱼成效显著,裸鲤资源蕴藏量突破10万吨,鸟类种数由上世纪90年代的189种增加到220多种。

如今,行走在高原大地,随处可见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绿绿的山,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向世人呈现出一幅海晏河清、碧草连天、生机勃勃的大美画卷。

如今,放眼望去,青海72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大地上,各族干部群众积极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者、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者、绿色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积极投身于人居环境维护、宣传教育、科学普及、绿化美化、自然保育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有了“生态绿”的基础,便有了“新发展”的动力。

2021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此后,青海的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阔。

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同时,紧盯打造“四地”重大任务,全面提高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扎实推进清洁能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持续加强重要区域生态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建成了中国面积最大的循环经济试验区,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和发电量居全国首位,清洁能源供电创造了世界纪录。

在今年6月至7月开展的为期35天的“绿电5周”活动中,青海使用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供电,实现了生产生活用电碳的“零排放”。这也意味着,5年来实施的“绿电”行动,青海累计清洁供电251.56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114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58万吨,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从19.4%提升到31.8%。


西宁市湟中区以乡村森林公园建设为载体,实施绿地景观提升工程,加大乡村绿化美化力度,提高乡村风景质量,实现乡村增色、林农增收,推动乡村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力争打造美丽乡村。摄影:王晶 湟宣

截至目前,青海三大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占比超过60%;锂电产业集群发展,全国三分之一的锂电池产自西宁;全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925个,104家企业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58张,特别是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以来,新增有机产品获证组织38家、证书45张;今年1—4月,全省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85亿元,同比增长48.4%,占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的55.9%。

绿水青山出“颜值”,金山银山有“价值”。

如今在青海,生态经济反哺社会发展,正一点点滋润着人民群众的小康生活。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方共赢。

茶卡盐湖凭借独特的高原盐湖景观,以“工业+旅游”探索发展新路,向世人展现了“天空之镜”的姿容;金灿灿的门源百里油菜花海,让地方经济在以旅游产业为龙头的发展中实现跨越;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边麻沟、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油嘴湾等地发展花海经济让乡村游成为新风尚。

绿水青山日益成为大美青海的亮丽名片和发展优势,促进青海颜值不断提升、生态价值持续提高,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顺畅。


编辑:单思月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2022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