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5月26日,甘肃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甘肃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吹响集结号。在大会召开前夕,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和《意见》要求,从5月26日起,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将陆续刊登学习贯彻大会精神、解读《意见》政策措施的系列文章。
近年来,全省文物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自觉将文物保护利用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时代发展同步同向,真正做到文物保护利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更丰厚的历史文化滋养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正式上线
当前,甘肃省博物馆扩建工程正在加快建设,甘肃简牍博物馆年内建成并对外开放,天水市、靖远县等博物馆建设有序推进。《甘肃省各级博物馆策展人制度实施办法》等相继出台,“敦煌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触目皆琳琅—甘肃古代玉器精品展”“书·路—甘藏古籍展”等“让文物活起来”和“国宝省亲”系列展览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精品文化产品。以敦煌文物、张家川战国戎人马车等为蓝本,打造了一批颇具知名度的文创产品,省博物馆“绿马”出圈火爆全国,成为2022年文博行业十大热点事件。特别是今年4月18日,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正式上线运行,让公众可进入高清还原的藏经洞中,近距离观赏洞窟里的壁画、彩塑和碑文等细节,为公众参与体验中华灿烂文化探索了多元路径。这些文物活化利用的鲜活案例,都是全省广大文物工作者创新思路、积极探索,让更多文物“活起来”的具体举措。
天水工业博物馆
文旅文创产业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和依托,盘活文物资源,文物活化利用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路径。当前,提升文旅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如何践行“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科学理念,因地制宜、创新举措,合理有效盘活文物建筑、革命文物、工业遗产、传统村落等各类资源,赋能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古城保护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是摆在广大文物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了《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聚焦世界文化遗产开发、国家考古公园建设、博物馆改革发展、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旅游体检基地培育、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开发等多个方面,对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作出了安排、提出了要求、指明了路径。特别是随着《意见》中提出的以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等7处世界文化遗产点为核心,打造贯通甘肃东西全境的世界遗产文化旅游廊道和建成大地湾、大堡子山、锁阳城等大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对丰富全省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嘉峪关长城
全省文物系统将积极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途径,深入挖掘文物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更充分地释放出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更多文物“活起来”,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一,加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立足敦煌、丝路、石窟、彩陶、长城、汉简等特色文化和铜奔马、驿使图等珍贵文物,深化价值研究阐释和传播利用,通过数字化、智慧化等科技手段,开发多元产品,强化全媒传播,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更好赋能添彩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第二,盘活用好文物资源,积极搭建开放共享的跨界合作平台,大力推动文化鉴赏、博物致知、公众考古、文创开发、文物旅游、教育研学等出新出彩,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第三,多元传播弘扬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加快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建立专家讲述文物机制,创新打造考古成果普及平台,支持编写文物科普、鉴赏、品读类丛书,完整准确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甘肃历史故事。第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标志性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申报一批代表甘肃的反映中华文明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标识,围绕革命文物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放大综合效应。
责编:易卓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
按:5月26日,甘肃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甘肃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吹响集结号。在大会召开前夕,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和《意见》要求,从5月26日起,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将陆续刊登学习贯彻大会精神、解读《意见》政策措施的系列文章。
近年来,全省文物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自觉将文物保护利用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时代发展同步同向,真正做到文物保护利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更丰厚的历史文化滋养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正式上线
当前,甘肃省博物馆扩建工程正在加快建设,甘肃简牍博物馆年内建成并对外开放,天水市、靖远县等博物馆建设有序推进。《甘肃省各级博物馆策展人制度实施办法》等相继出台,“敦煌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触目皆琳琅—甘肃古代玉器精品展”“书·路—甘藏古籍展”等“让文物活起来”和“国宝省亲”系列展览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精品文化产品。以敦煌文物、张家川战国戎人马车等为蓝本,打造了一批颇具知名度的文创产品,省博物馆“绿马”出圈火爆全国,成为2022年文博行业十大热点事件。特别是今年4月18日,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正式上线运行,让公众可进入高清还原的藏经洞中,近距离观赏洞窟里的壁画、彩塑和碑文等细节,为公众参与体验中华灿烂文化探索了多元路径。这些文物活化利用的鲜活案例,都是全省广大文物工作者创新思路、积极探索,让更多文物“活起来”的具体举措。
天水工业博物馆
文旅文创产业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和依托,盘活文物资源,文物活化利用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路径。当前,提升文旅产品供给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如何践行“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科学理念,因地制宜、创新举措,合理有效盘活文物建筑、革命文物、工业遗产、传统村落等各类资源,赋能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古城保护与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是摆在广大文物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了《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聚焦世界文化遗产开发、国家考古公园建设、博物馆改革发展、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旅游体检基地培育、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开发等多个方面,对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作出了安排、提出了要求、指明了路径。特别是随着《意见》中提出的以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等7处世界文化遗产点为核心,打造贯通甘肃东西全境的世界遗产文化旅游廊道和建成大地湾、大堡子山、锁阳城等大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对丰富全省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嘉峪关长城
全省文物系统将积极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途径,深入挖掘文物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更充分地释放出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更多文物“活起来”,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一,加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立足敦煌、丝路、石窟、彩陶、长城、汉简等特色文化和铜奔马、驿使图等珍贵文物,深化价值研究阐释和传播利用,通过数字化、智慧化等科技手段,开发多元产品,强化全媒传播,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更好赋能添彩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第二,盘活用好文物资源,积极搭建开放共享的跨界合作平台,大力推动文化鉴赏、博物致知、公众考古、文创开发、文物旅游、教育研学等出新出彩,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第三,多元传播弘扬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加快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建立专家讲述文物机制,创新打造考古成果普及平台,支持编写文物科普、鉴赏、品读类丛书,完整准确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甘肃历史故事。第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标志性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申报一批代表甘肃的反映中华文明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标识,围绕革命文物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放大综合效应。
责编:易卓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