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最讲究用食疗养好脾胃。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目前正值盛夏,高温多雨的天气之下如何补足身体流失的津液水分?潮湿闷热的天气下困顿又睡不好怎么办?什么东西比冰冻饮料更解渴消暑?
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卢传坚教授结合岭南夏天特点,给大家介绍三种天然中药材的食养妙用,快来了解一下。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卢传坚教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宋莉萍、张靓雯
乌梅: 消暑止渴 冰镇不如“酸敛”
夏天炎热难耐时,酸梅汤最是解渴。运动之后出一身汗,捧着碗一口口抿,每喝一口渴就少一分,喝完一碗,遍身大汗都收了,整个人顿时觉得清凉,“降温”效果一点不输给冰镇饮料。酸梅汤的这种作用,主要归功于汤里几种酸味的药材,尤其是乌梅。
酸梅汤所用的乌梅,不是我们平时所吃的“梅干”,而是要到药铺里才能买到的材料。用它熬成的梅汤,才具有止渴生津的功效。
乌梅治疗“口渴”的作用原理很特别。生津解渴的药材中,多数是滋阴类的,例如麦冬、玉竹、熟地等等,干瘪瘪的乌梅既没有这些药材的甜味,吃起来也不像它们那么水润,却能让口舌里涌出津液来,这就是“酸敛”的作用。
尤其在夏季,人们的口渴是因为汗出太多,津气消耗所致,乌梅能够快速地收敛散在外头的气血,使津液“重回”体内,止渴效果与众不同。
卢传坚教授表示,酸梅汤确实有很好的解暑功效。高温的季节里,人总容易觉得身上摸起来发热发烫,呼出来的气也是热的,但量了体温往往又是正常的,这就是“暑热”。而乌梅的“酸敛”,能够收敛体表的“虚热”,因此喝完酸梅汤,人就会觉得非常舒服。
而且这种酸敛法,和冰镇饮料的“寒降”还不一样,既避免了寒凉伤及脾胃,又能减少夏季元气的消耗,是充满中医智慧的“消暑法”,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老人小孩喝。在这个烈日炎炎的夏季里,不妨用起来。
麦冬:
滋阴润肺 清心助眠最有效
盛夏的雨水,带来的可不一定是清凉,而是高温与潮湿并存的“蒸笼”效应。这种情况下,就算开了空调,不少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找不到原因只能归结为天气太热。
确实,夏季里阴虚阳亢,容易让人“静”不下来。要想“平心静气”,就要多给身体提供一些“津液”的滋养。清心除烦的麦冬,正适合在这个季节喝上。
因为麦冬的块根能储存不少养分,即使拔出土,也不会像其他小草那么快枯萎。这富含精华的根部也是入药的部位,有养阴生津,清心润肺诸多功效。
在古代,麦冬也是一种名贵的草药。它味道甘甜,性微寒而不伤脾胃,反有润肺胃、降心火的作用。它能除烦助眠,原理在于“平衡阴阳”:在阳热渐盛的夏季,麦冬补足了体内的“阴分”,相当于在身体里“下”了一场凉透心的雨,自然令人清爽而平静,可以安然入睡。
夏季养生,古人讲究清热而不伤阳气,麦冬便是上佳的选择。拿上一小撮(8-10克),便可以泡出一壶麦冬水,一整个夏天都拥有甘甜清凉的滋润。
当然,广东人喜爱的靓汤,到了夏天也别忘记多用它。
薏苡仁:
利湿止酸痛 生熟功效不同
潮湿的岭南气候,常令第一次来到广东的朋友不适应,时不时便有浑身酸痛沉重的感觉。
可以利湿的薏苡仁,尤适合在夏天的雨季食用。
本草古籍中记载,薏苡仁性味甘、淡、凉,归脾、胃、肺经,主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久风湿痹”;也就是说,它常用于治疗筋骨关节的各种不适。
这也是岭南人长期实践的经验,虽说化湿的药材有很多种,但对于感受湿热后出现的四肢酸重,薏苡仁是食疗的首选。它特别擅长处理“藏”在肌肉关节里的湿,用温和的方法将水湿“渗透”到体外,因此有“利湿除痹”的功效。
薏苡仁可以分为生用和炒用两种方式,生薏苡仁性更凉,适合在炎热的夏季吃,或者用于体质比较壮实的人;炒过后,薏仁的性质变温,健脾止泻的效力加强,适合给脾胃虚弱但又有水湿的人吃。
有些书里还记载着薏苡仁有“排脓”的功效,这指的主要是生薏苡仁。在中医的角度看,皮肤的红肿化脓也是“湿热”的一种表现;因此,利湿的薏苡仁也是在帮助脓液的排出,夏季皮肤容易生疮的人也不妨一试。不过,因为它的效力柔和,用量要比一般药材大一些,每人份要用至15-30克以上,才能充分发挥“利湿热”的效果。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
中医养生最讲究用食疗养好脾胃。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目前正值盛夏,高温多雨的天气之下如何补足身体流失的津液水分?潮湿闷热的天气下困顿又睡不好怎么办?什么东西比冰冻饮料更解渴消暑?
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卢传坚教授结合岭南夏天特点,给大家介绍三种天然中药材的食养妙用,快来了解一下。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卢传坚教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宋莉萍、张靓雯
乌梅: 消暑止渴 冰镇不如“酸敛”
夏天炎热难耐时,酸梅汤最是解渴。运动之后出一身汗,捧着碗一口口抿,每喝一口渴就少一分,喝完一碗,遍身大汗都收了,整个人顿时觉得清凉,“降温”效果一点不输给冰镇饮料。酸梅汤的这种作用,主要归功于汤里几种酸味的药材,尤其是乌梅。
酸梅汤所用的乌梅,不是我们平时所吃的“梅干”,而是要到药铺里才能买到的材料。用它熬成的梅汤,才具有止渴生津的功效。
乌梅治疗“口渴”的作用原理很特别。生津解渴的药材中,多数是滋阴类的,例如麦冬、玉竹、熟地等等,干瘪瘪的乌梅既没有这些药材的甜味,吃起来也不像它们那么水润,却能让口舌里涌出津液来,这就是“酸敛”的作用。
尤其在夏季,人们的口渴是因为汗出太多,津气消耗所致,乌梅能够快速地收敛散在外头的气血,使津液“重回”体内,止渴效果与众不同。
卢传坚教授表示,酸梅汤确实有很好的解暑功效。高温的季节里,人总容易觉得身上摸起来发热发烫,呼出来的气也是热的,但量了体温往往又是正常的,这就是“暑热”。而乌梅的“酸敛”,能够收敛体表的“虚热”,因此喝完酸梅汤,人就会觉得非常舒服。
而且这种酸敛法,和冰镇饮料的“寒降”还不一样,既避免了寒凉伤及脾胃,又能减少夏季元气的消耗,是充满中医智慧的“消暑法”,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老人小孩喝。在这个烈日炎炎的夏季里,不妨用起来。
麦冬:
滋阴润肺 清心助眠最有效
盛夏的雨水,带来的可不一定是清凉,而是高温与潮湿并存的“蒸笼”效应。这种情况下,就算开了空调,不少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找不到原因只能归结为天气太热。
确实,夏季里阴虚阳亢,容易让人“静”不下来。要想“平心静气”,就要多给身体提供一些“津液”的滋养。清心除烦的麦冬,正适合在这个季节喝上。
因为麦冬的块根能储存不少养分,即使拔出土,也不会像其他小草那么快枯萎。这富含精华的根部也是入药的部位,有养阴生津,清心润肺诸多功效。
在古代,麦冬也是一种名贵的草药。它味道甘甜,性微寒而不伤脾胃,反有润肺胃、降心火的作用。它能除烦助眠,原理在于“平衡阴阳”:在阳热渐盛的夏季,麦冬补足了体内的“阴分”,相当于在身体里“下”了一场凉透心的雨,自然令人清爽而平静,可以安然入睡。
夏季养生,古人讲究清热而不伤阳气,麦冬便是上佳的选择。拿上一小撮(8-10克),便可以泡出一壶麦冬水,一整个夏天都拥有甘甜清凉的滋润。
当然,广东人喜爱的靓汤,到了夏天也别忘记多用它。
薏苡仁:
利湿止酸痛 生熟功效不同
潮湿的岭南气候,常令第一次来到广东的朋友不适应,时不时便有浑身酸痛沉重的感觉。
可以利湿的薏苡仁,尤适合在夏天的雨季食用。
本草古籍中记载,薏苡仁性味甘、淡、凉,归脾、胃、肺经,主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久风湿痹”;也就是说,它常用于治疗筋骨关节的各种不适。
这也是岭南人长期实践的经验,虽说化湿的药材有很多种,但对于感受湿热后出现的四肢酸重,薏苡仁是食疗的首选。它特别擅长处理“藏”在肌肉关节里的湿,用温和的方法将水湿“渗透”到体外,因此有“利湿除痹”的功效。
薏苡仁可以分为生用和炒用两种方式,生薏苡仁性更凉,适合在炎热的夏季吃,或者用于体质比较壮实的人;炒过后,薏仁的性质变温,健脾止泻的效力加强,适合给脾胃虚弱但又有水湿的人吃。
有些书里还记载着薏苡仁有“排脓”的功效,这指的主要是生薏苡仁。在中医的角度看,皮肤的红肿化脓也是“湿热”的一种表现;因此,利湿的薏苡仁也是在帮助脓液的排出,夏季皮肤容易生疮的人也不妨一试。不过,因为它的效力柔和,用量要比一般药材大一些,每人份要用至15-30克以上,才能充分发挥“利湿热”的效果。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