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杂志社官网

山西大同:博物馆串起一座城的记忆

时间:2023-06-16来源:文旅中国点击量:361

“读懂一座城市,可以先从博物馆开始”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近年来,在山西省大同市建设“博物馆之城”的行动中,大同市博物馆不断探索“总馆+分馆”模式,将大同2000余年的历史串联起来,并呈现在公众眼前,让大量沉睡在库房的文物重获生机。


▲ 观众在大同市博物馆总馆参观

01

补充未讲完的大同故事

“我们的文物数量和类别都太多了”这句话并不是同博人在“凡尔赛”。作为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接壤地,大同曾是北魏的都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是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的“熔炉”。丰富漫长的民族融合史,让此地文物的文化印记、历史符号、时代特征、地域特色蔚为大观。

走进大同市博物馆,“沧桑代地”“魏都平城”“辽金西京”“明清重镇”4个历史陈列,着重反映本地区民族融合的发展历程,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繁荣。专题陈列有“大同恐龙”“梵语清音”,主题鲜明,展陈新颖。

虽然已经是参观者眼中“能够完整呈现本地历史、出人意料的地级市博物馆”,但是相关人员对于展陈始终略带遗憾。大同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为新馆策展时,不论怎样绞尽脑汁按照历史节点、内容元素划分,馆藏的17万余件藏品还是大多数无法陈列出来,只能沉睡在库房里。

“难以取舍,它们背后的每段历史都值得去讲。”即便可以以专题陈列的形式去归纳部分藏品,但随着成系列的藏品梳理,原本很是宽敞的新馆也显得不太够用了。

“我们希望给大家呈现大同真正的历史家底,让更多人在这里找到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秉承着这个愿望,大同市博物馆开启了博物馆“总分馆制”探索。


▲ 采用了建筑结构巧思进行策展的梁思成纪念馆


02

高效实践“藏以致用”

在大同市东城墙附近,有两处下沉式四合院,它们便是在2011年开放的梁思成纪念馆和平城记忆馆。

记者了解到,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曾到大同进行古建筑调查。梁思成纪念馆用详尽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影像资料等,展现了梁思成的生平以及与大同的深厚渊源。另一侧的平城记忆馆,也呈现了大同城市文脉和城市记忆。这两处小巧精致的展馆,是2008年起大同市开启“名城复兴”工程后建起来的,以不同的角度讲述着大同故事。

近年来,大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发展,城市文化氛围愈发浓厚,越来越多人到大同旅游。借此契机,大同市博物馆开始探索“总馆+分馆”模式。其工作人员厘清类别繁多、数量庞杂的文物,选择了历史、革命、建筑、民俗、非遗等近20个主题开展深入探讨索。

“我们推行策展人制度,打造更多优质的原创展览。”大同市博物馆馆长段晓莉表示,每建一个分馆,就成立3人至4人的项目组,从主题表达到场馆布局再到展陈设计,都由馆里的工作人员完成,很多年轻人得以迅速成长起来。

分馆建设过程中,大同市委、市政府在人员、编制、经费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让“总分馆制”探索走得更稳、更远。不断的“头脑风暴”和专业培训、实地操作,让大同市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越来越强,不少能力出色的工作人员成为分馆管理者、讲解员。

2021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文物局在发布会上提到支持北京、西安、大同、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


▲ 大同红色记忆馆


03

“博物馆+旅游”让游客品千年古都

经过多年建设,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大同红色记忆馆、古代铜造艺术博物馆、明堂遗址博物馆、魁星文化博物馆等9座分馆在大同古城内外建成。游客可以带着总馆文创“通馆文牒”去打卡盖章“1+9”个场馆,穿行古城的大街小巷,真正在博物馆里读懂一座城。

在大同红色记忆馆,馆内11个展厅的老物件和老照片,向参观者诉说着历史的点点滴滴。此处的“同博文创馆”和茶歇室装修也与别处不同:冲锋号、茶缸、煤油灯、五角星以及铿锵有力的革命歌曲,让观众仿佛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中。该分馆工作人员说,这两年分馆也成为青少年了解家乡红色历史的窗口。

大同铜器制作历史悠久,在当地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大同铜器制作技艺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我们的馆藏文物有很多特色铜器,为此我们建成了古代铜造艺术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铜造艺术博物馆的内容非常鲜明,就是以一个主题讲述一段历史。

在总馆引领下,不同的分馆既主题鲜明、各具特色,又互相联系、互为增补。如今,大同市博物馆还在不断思考着更多主题的展览,比如美食、工业、瓷器、钱币、经书文献,甚至是见证过城市生活变迁的老物件。他们不断思考规划,希望把大同的历史和故事,用博物馆的语言讲述出来。

前不久,“大同有戏——大同非遗戏曲展”在古城一处四合院开展,用近百件戏曲文物展出北路梆子和耍孩儿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有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这处展馆并不是分馆,但这次展览效果非常好,未来博物馆可能会进一步深化打造戏曲分馆。“我们将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做守护古都历史文化的传承者,成为最能够彰显名城底蕴的先行者。”

(本文图片均由朱萌拍摄)

2023年6月15日《中国文化报》

第8版刊发特别报道

《山西大同:博物馆串起一座城的记忆》

↓ ↓ ↓ ↓ ↓ ↓ ↓ ↓ ↓

责编:陈晓悦


编辑:骆婧文
头条
要闻

央视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学习强国 中华网 环球网 澎湃新闻 新京报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神州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65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山西大同:博物馆串起一座城的记忆

时间:2023-06-16来源:文旅中国

“读懂一座城市,可以先从博物馆开始”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近年来,在山西省大同市建设“博物馆之城”的行动中,大同市博物馆不断探索“总馆+分馆”模式,将大同2000余年的历史串联起来,并呈现在公众眼前,让大量沉睡在库房的文物重获生机。


▲ 观众在大同市博物馆总馆参观

01

补充未讲完的大同故事

“我们的文物数量和类别都太多了”这句话并不是同博人在“凡尔赛”。作为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接壤地,大同曾是北魏的都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是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的“熔炉”。丰富漫长的民族融合史,让此地文物的文化印记、历史符号、时代特征、地域特色蔚为大观。

走进大同市博物馆,“沧桑代地”“魏都平城”“辽金西京”“明清重镇”4个历史陈列,着重反映本地区民族融合的发展历程,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繁荣。专题陈列有“大同恐龙”“梵语清音”,主题鲜明,展陈新颖。

虽然已经是参观者眼中“能够完整呈现本地历史、出人意料的地级市博物馆”,但是相关人员对于展陈始终略带遗憾。大同市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为新馆策展时,不论怎样绞尽脑汁按照历史节点、内容元素划分,馆藏的17万余件藏品还是大多数无法陈列出来,只能沉睡在库房里。

“难以取舍,它们背后的每段历史都值得去讲。”即便可以以专题陈列的形式去归纳部分藏品,但随着成系列的藏品梳理,原本很是宽敞的新馆也显得不太够用了。

“我们希望给大家呈现大同真正的历史家底,让更多人在这里找到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秉承着这个愿望,大同市博物馆开启了博物馆“总分馆制”探索。


▲ 采用了建筑结构巧思进行策展的梁思成纪念馆


02

高效实践“藏以致用”

在大同市东城墙附近,有两处下沉式四合院,它们便是在2011年开放的梁思成纪念馆和平城记忆馆。

记者了解到,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曾到大同进行古建筑调查。梁思成纪念馆用详尽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影像资料等,展现了梁思成的生平以及与大同的深厚渊源。另一侧的平城记忆馆,也呈现了大同城市文脉和城市记忆。这两处小巧精致的展馆,是2008年起大同市开启“名城复兴”工程后建起来的,以不同的角度讲述着大同故事。

近年来,大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发展,城市文化氛围愈发浓厚,越来越多人到大同旅游。借此契机,大同市博物馆开始探索“总馆+分馆”模式。其工作人员厘清类别繁多、数量庞杂的文物,选择了历史、革命、建筑、民俗、非遗等近20个主题开展深入探讨索。

“我们推行策展人制度,打造更多优质的原创展览。”大同市博物馆馆长段晓莉表示,每建一个分馆,就成立3人至4人的项目组,从主题表达到场馆布局再到展陈设计,都由馆里的工作人员完成,很多年轻人得以迅速成长起来。

分馆建设过程中,大同市委、市政府在人员、编制、经费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让“总分馆制”探索走得更稳、更远。不断的“头脑风暴”和专业培训、实地操作,让大同市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越来越强,不少能力出色的工作人员成为分馆管理者、讲解员。

2021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文物局在发布会上提到支持北京、西安、大同、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


▲ 大同红色记忆馆


03

“博物馆+旅游”让游客品千年古都

经过多年建设,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大同红色记忆馆、古代铜造艺术博物馆、明堂遗址博物馆、魁星文化博物馆等9座分馆在大同古城内外建成。游客可以带着总馆文创“通馆文牒”去打卡盖章“1+9”个场馆,穿行古城的大街小巷,真正在博物馆里读懂一座城。

在大同红色记忆馆,馆内11个展厅的老物件和老照片,向参观者诉说着历史的点点滴滴。此处的“同博文创馆”和茶歇室装修也与别处不同:冲锋号、茶缸、煤油灯、五角星以及铿锵有力的革命歌曲,让观众仿佛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中。该分馆工作人员说,这两年分馆也成为青少年了解家乡红色历史的窗口。

大同铜器制作历史悠久,在当地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大同铜器制作技艺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我们的馆藏文物有很多特色铜器,为此我们建成了古代铜造艺术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铜造艺术博物馆的内容非常鲜明,就是以一个主题讲述一段历史。

在总馆引领下,不同的分馆既主题鲜明、各具特色,又互相联系、互为增补。如今,大同市博物馆还在不断思考着更多主题的展览,比如美食、工业、瓷器、钱币、经书文献,甚至是见证过城市生活变迁的老物件。他们不断思考规划,希望把大同的历史和故事,用博物馆的语言讲述出来。

前不久,“大同有戏——大同非遗戏曲展”在古城一处四合院开展,用近百件戏曲文物展出北路梆子和耍孩儿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有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这处展馆并不是分馆,但这次展览效果非常好,未来博物馆可能会进一步深化打造戏曲分馆。“我们将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做守护古都历史文化的传承者,成为最能够彰显名城底蕴的先行者。”

(本文图片均由朱萌拍摄)

2023年6月15日《中国文化报》

第8版刊发特别报道

《山西大同:博物馆串起一座城的记忆》

↓ ↓ ↓ ↓ ↓ ↓ ↓ ↓ ↓

责编:陈晓悦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2022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