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杂志社官网

内蒙古将“非遗”融入教育:让“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时间:2023-07-19来源:中国新闻网点击量:360

内蒙古将“非遗”融入教育:让“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图为薛家湾第九小学舞龙舞狮社团在训练。 吕京供图


  中新网通辽7月18日电 题:内蒙古将“非遗”融入教育:让“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非遗’项目进校园,是体育、美育、劳育,更是一种有形有感有效的思政教育,了解和认同包含了各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就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18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朝戈如是说。

  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第九小学的体育馆里,经常有一群穿着校服的孩子,跟着教练的指导认真地练习着穿、腾、跃、翻、滚、戏、缠等舞龙的动作,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图为康巴什区第四小学的学生在学习制作皮雕作品。 吕京供图

图为康巴什区第四小学的学生在学习制作皮雕作品。 吕京供图


  据了解,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薛家湾第九小学将舞龙舞狮的非遗项目引进课后服务中,成立了舞龙舞狮社团。

  “我喜欢舞龙和舞狮,因为这是我国所独有的文化,我们小孩子也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所以,训练再累,我也要坚持。”学生陈浩轩说。


图为伊金霍洛旗第三小学学生制作的羊毛毡画展。 吕京供图

图为伊金霍洛旗第三小学学生制作的羊毛毡画展。 吕京供图


  教练王军飞告诉记者,舞龙舞狮是有着千年历史的汉族传统民俗,他们在节目的编排中,创新融入了蒙古族特色,就是为了引导孩子们了解、学习、发扬多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非遗在鄂尔多斯市多地开花结果。2021年,蒙古族皮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次年,康巴什区第四小学开设了皮雕课程。

  康巴什区第四小学校长王晓丹告诉记者,课程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孩子们的追捧。“孩子们在感知、理解与体验皮雕艺术的过程中,认识到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这些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渐渐扎根。”

  值得提及的是,该校还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衍生出文化用品、装饰挂件、传统首饰、生活用品及功能箱包五大创作领域,制作出钱包、手机壳、挂件、笔记本、手链、书签等多种学生及家长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


图为胡颖指导学员学习剪纸艺术。 杨景欣 摄

图为胡颖指导学员学习剪纸艺术。 杨景欣 摄


  在鄂尔多斯的中小学,这样的非遗课程还有很多,既有当地特色的羊毛毡画、枣饼制作、蒙古包搭建,也有全国各地的传统戏剧、木偶制作等等。各校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授课、视频连线省外非遗传承人、外派教师学习技艺、引进专业人才指导等途径,为非遗课程的开展构建起人才支撑。

  “十二生肖”“孔雀开屏”“百鸟朝凤”……在1200公里之外的通辽市开鲁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惟妙惟肖,妙趣横生。

  在剪纸社团活动室,20多名学生正在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胡颖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剪纸艺术。折、叠、画、剪、刻……在一来一回之中,灵动的剪纸作品跃然而生,让学生们体验非遗剪纸艺术创作过程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开鲁县通过组织非遗剪纸传承人开展剪纸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发挥传承人“传帮带”的作用,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基础上,注入时代元素,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吸纳更多新鲜力量加入,让“独角戏”变为“大合唱”,拓宽非遗传承的广度。

  据胡颖介绍,现在学校的学员达60余人。“想要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靠的不仅仅是技艺,还要有传承、创新的思想,不光是我们这代人传承,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传承百年,鼓舞太平。作为开鲁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200多年前太平鼓舞传入开鲁县,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名录,其以一面皮鼓、一根竹鞭为道具,与舞相结合进行表演,以不同的鼓谱和舞蹈动作表现不同内容。

  “我们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增加了音乐、男演员、舞蹈动作、画外音等元素,让太平鼓舞更具有观赏性。同时,让其走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接触非遗,爱上太平鼓舞。”太平鼓舞非遗传承人王杰说。


图为千名学生齐跳太平鼓舞。 朱丽杰 摄

图为千名学生齐跳太平鼓舞。 朱丽杰 摄


  近年来,开鲁县推动8个类别20多个非遗项目传承创新发展,促进非遗保护成果不断惠及群众,让非遗文化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开鲁县文化馆副馆长赵玉静表示,当地持续加大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力度,扩大传承人队伍,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探索非遗和文旅融合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完)



编辑:骆婧文
头条
要闻

央视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学习强国 中华网 环球网 澎湃新闻 新京报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神州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65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内蒙古将“非遗”融入教育:让“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时间:2023-07-19来源:中国新闻网

内蒙古将“非遗”融入教育:让“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图为薛家湾第九小学舞龙舞狮社团在训练。 吕京供图


  中新网通辽7月18日电 题:内蒙古将“非遗”融入教育:让“独角戏”变为“大合唱”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非遗’项目进校园,是体育、美育、劳育,更是一种有形有感有效的思政教育,了解和认同包含了各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就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18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朝戈如是说。

  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第九小学的体育馆里,经常有一群穿着校服的孩子,跟着教练的指导认真地练习着穿、腾、跃、翻、滚、戏、缠等舞龙的动作,一招一式有模有样。


图为康巴什区第四小学的学生在学习制作皮雕作品。 吕京供图

图为康巴什区第四小学的学生在学习制作皮雕作品。 吕京供图


  据了解,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薛家湾第九小学将舞龙舞狮的非遗项目引进课后服务中,成立了舞龙舞狮社团。

  “我喜欢舞龙和舞狮,因为这是我国所独有的文化,我们小孩子也有责任把它传承下去。所以,训练再累,我也要坚持。”学生陈浩轩说。


图为伊金霍洛旗第三小学学生制作的羊毛毡画展。 吕京供图

图为伊金霍洛旗第三小学学生制作的羊毛毡画展。 吕京供图


  教练王军飞告诉记者,舞龙舞狮是有着千年历史的汉族传统民俗,他们在节目的编排中,创新融入了蒙古族特色,就是为了引导孩子们了解、学习、发扬多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非遗在鄂尔多斯市多地开花结果。2021年,蒙古族皮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次年,康巴什区第四小学开设了皮雕课程。

  康巴什区第四小学校长王晓丹告诉记者,课程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孩子们的追捧。“孩子们在感知、理解与体验皮雕艺术的过程中,认识到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这些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渐渐扎根。”

  值得提及的是,该校还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衍生出文化用品、装饰挂件、传统首饰、生活用品及功能箱包五大创作领域,制作出钱包、手机壳、挂件、笔记本、手链、书签等多种学生及家长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


图为胡颖指导学员学习剪纸艺术。 杨景欣 摄

图为胡颖指导学员学习剪纸艺术。 杨景欣 摄


  在鄂尔多斯的中小学,这样的非遗课程还有很多,既有当地特色的羊毛毡画、枣饼制作、蒙古包搭建,也有全国各地的传统戏剧、木偶制作等等。各校通过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授课、视频连线省外非遗传承人、外派教师学习技艺、引进专业人才指导等途径,为非遗课程的开展构建起人才支撑。

  “十二生肖”“孔雀开屏”“百鸟朝凤”……在1200公里之外的通辽市开鲁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惟妙惟肖,妙趣横生。

  在剪纸社团活动室,20多名学生正在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胡颖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剪纸艺术。折、叠、画、剪、刻……在一来一回之中,灵动的剪纸作品跃然而生,让学生们体验非遗剪纸艺术创作过程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开鲁县通过组织非遗剪纸传承人开展剪纸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发挥传承人“传帮带”的作用,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基础上,注入时代元素,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吸纳更多新鲜力量加入,让“独角戏”变为“大合唱”,拓宽非遗传承的广度。

  据胡颖介绍,现在学校的学员达60余人。“想要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靠的不仅仅是技艺,还要有传承、创新的思想,不光是我们这代人传承,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传承百年,鼓舞太平。作为开鲁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200多年前太平鼓舞传入开鲁县,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内蒙古自治区级非遗名录,其以一面皮鼓、一根竹鞭为道具,与舞相结合进行表演,以不同的鼓谱和舞蹈动作表现不同内容。

  “我们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增加了音乐、男演员、舞蹈动作、画外音等元素,让太平鼓舞更具有观赏性。同时,让其走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接触非遗,爱上太平鼓舞。”太平鼓舞非遗传承人王杰说。


图为千名学生齐跳太平鼓舞。 朱丽杰 摄

图为千名学生齐跳太平鼓舞。 朱丽杰 摄


  近年来,开鲁县推动8个类别20多个非遗项目传承创新发展,促进非遗保护成果不断惠及群众,让非遗文化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开鲁县文化馆副馆长赵玉静表示,当地持续加大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力度,扩大传承人队伍,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探索非遗和文旅融合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完)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2022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