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贵州各世居民族,依山傍水为居,纺纱织布为衣,锤银刺绣为饰,能歌善舞为礼……
“水养山,饭养身,歌养心”,侗族代代传唱的侗族大歌,是贵州民歌皇冠上的璀璨宝石;户户哼唱的侗家琵琶歌,潺潺歌声里流淌着民族的记忆;美轮美奂的侗戏,遣词生动、音韵严谨,一戏绘千载,飘飘传四海。
侗族叙事大歌《祖公落寨》现场展示
8月8日至13日,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了为期一周的“遇见非遗”:天籁侗音——侗族传统音乐社教活动。活动邀请多位非遗传承人以及来自省部共建高校——贵州省凯里学院的嘎能朗侗歌合唱团师生,集中展示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大歌以及国家级非遗项目侗族琵琶歌、侗戏三项非遗项目,带观众一起聆听天籁侗音,感受侗族传统音乐的魅力。
活动由凯里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专家唐丽香教授主持。
展示团队一出场,便带来磅礴大气的侗族叙事大歌《祖公落寨》。侗族大歌州级传承人吴培焕老师动情地为观众讲述了1986年侗族大歌在国际演出轰动一时的场景:不仅收获了“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的美称,更重要的是,侗族大歌打破了西方音乐界长期以来认为中国民间没有多声部音乐的偏见。随后展示的多支侗族大歌和侗族琵琶歌曲目,也让现场观众对侗族人民的勤劳质朴、善良乐观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侗族大歌州级传承人吴培焕(右)讲述
侗族音乐不仅是青年男女初识相恋直至结下良缘的独特方式,也是侗族传承本族历史与文化的途径。本次活动的主讲人,凯里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教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何家国教授详细讲授了侗族“行歌坐月”习俗,展示团队还进行了情景再现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生动互动。在悠扬的歌声中,观众仿佛置身侗寨,陶醉于侗族人民的自由、浪漫之中。现场还展示了三首童声大歌,在长辈一字一句的教习和孩童咿呀学语的吟唱中,再现了侗家儿女与歌相伴的成长历程。
侗戏省级非遗传承人吴胜华老师向大家讲述了侗戏的概况,并带领团队展示了侗戏选段,让观众现场聆听侗家人唱出自己的故事。
凯里学院客座教授、牛腿琴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蒋步先(左)现场讲授
凯里学院客座教授、牛腿琴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蒋步先老师还带来了侗族特色乐器牛腿琴。他讲述了关于牛腿琴的感人小故事、牛腿琴和小提琴的渊源等,现场用牛腿琴演奏的小提琴经典曲目《梁祝》,也让观众陶醉其中。
中华民族共同体,和谐共济齐发展。活动尾声,团队成员与观众共舞共唱的踩歌堂《民族团结万年青》,唱出侗家儿女的期盼,让爱意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脉中流淌,表达对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祝福,将本次活动推向最高潮。
现场观众纷纷表示“深受感动”。观众吴先生说,没想到之前去贵州旅游时错过了的侗族大歌,竟可以有机会在北京欣赏到,感觉非常震撼也很受触动。观众胡女士有些激动地表示,“心情无以言表。在这样优美的歌声中,听到了侗家人平和的心境,听到了侗家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遗由各民族世代相传,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们走过悠久的历史,并在今天与现代生活连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倾情打造“遇见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将围绕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等,通过情景式、体验式等方式,定期邀请相关领域非遗传承人或群体进行活态展示,展示非遗传承至今的经久魅力,揭示其所蕴含的中华文明基因,让人民群众近距离走进非遗、感受非遗、体验非遗、爱上非遗,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图片来源: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
千百年来,贵州各世居民族,依山傍水为居,纺纱织布为衣,锤银刺绣为饰,能歌善舞为礼……
“水养山,饭养身,歌养心”,侗族代代传唱的侗族大歌,是贵州民歌皇冠上的璀璨宝石;户户哼唱的侗家琵琶歌,潺潺歌声里流淌着民族的记忆;美轮美奂的侗戏,遣词生动、音韵严谨,一戏绘千载,飘飘传四海。
侗族叙事大歌《祖公落寨》现场展示
8月8日至13日,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了为期一周的“遇见非遗”:天籁侗音——侗族传统音乐社教活动。活动邀请多位非遗传承人以及来自省部共建高校——贵州省凯里学院的嘎能朗侗歌合唱团师生,集中展示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大歌以及国家级非遗项目侗族琵琶歌、侗戏三项非遗项目,带观众一起聆听天籁侗音,感受侗族传统音乐的魅力。
活动由凯里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院长、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专家唐丽香教授主持。
展示团队一出场,便带来磅礴大气的侗族叙事大歌《祖公落寨》。侗族大歌州级传承人吴培焕老师动情地为观众讲述了1986年侗族大歌在国际演出轰动一时的场景:不仅收获了“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的美称,更重要的是,侗族大歌打破了西方音乐界长期以来认为中国民间没有多声部音乐的偏见。随后展示的多支侗族大歌和侗族琵琶歌曲目,也让现场观众对侗族人民的勤劳质朴、善良乐观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侗族大歌州级传承人吴培焕(右)讲述
侗族音乐不仅是青年男女初识相恋直至结下良缘的独特方式,也是侗族传承本族历史与文化的途径。本次活动的主讲人,凯里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教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何家国教授详细讲授了侗族“行歌坐月”习俗,展示团队还进行了情景再现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生动互动。在悠扬的歌声中,观众仿佛置身侗寨,陶醉于侗族人民的自由、浪漫之中。现场还展示了三首童声大歌,在长辈一字一句的教习和孩童咿呀学语的吟唱中,再现了侗家儿女与歌相伴的成长历程。
侗戏省级非遗传承人吴胜华老师向大家讲述了侗戏的概况,并带领团队展示了侗戏选段,让观众现场聆听侗家人唱出自己的故事。
凯里学院客座教授、牛腿琴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蒋步先(左)现场讲授
凯里学院客座教授、牛腿琴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蒋步先老师还带来了侗族特色乐器牛腿琴。他讲述了关于牛腿琴的感人小故事、牛腿琴和小提琴的渊源等,现场用牛腿琴演奏的小提琴经典曲目《梁祝》,也让观众陶醉其中。
中华民族共同体,和谐共济齐发展。活动尾声,团队成员与观众共舞共唱的踩歌堂《民族团结万年青》,唱出侗家儿女的期盼,让爱意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脉中流淌,表达对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祝福,将本次活动推向最高潮。
现场观众纷纷表示“深受感动”。观众吴先生说,没想到之前去贵州旅游时错过了的侗族大歌,竟可以有机会在北京欣赏到,感觉非常震撼也很受触动。观众胡女士有些激动地表示,“心情无以言表。在这样优美的歌声中,听到了侗家人平和的心境,听到了侗家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遗由各民族世代相传,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们走过悠久的历史,并在今天与现代生活连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倾情打造“遇见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将围绕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等,通过情景式、体验式等方式,定期邀请相关领域非遗传承人或群体进行活态展示,展示非遗传承至今的经久魅力,揭示其所蕴含的中华文明基因,让人民群众近距离走进非遗、感受非遗、体验非遗、爱上非遗,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图片来源: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