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杂志社官网

建设好农村“生活服务圈”

时间:2022-08-11来源:人民日报点击量:489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体现在公共资源配置上。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

  推进邮政、电信等公共事业服务进村入户,加快推进入户道路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依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开设便民服务点……不久前,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服务圈”建设,并从10个方面梳理了村级综合服务特别是公共服务的基本内容、保障水平和供给方式,为有序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了“路线图”。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村为民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阵地建设好,完善充实服务事项,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综合服务机构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服务标准和水平也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村综合服务机构和设施达40.4万个,覆盖率达79.5%。从快递进村、光纤入户,到厕所革命、垃圾集中清运处理……越来越舒适便捷的农村“生活服务圈”,已成为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支撑。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建设农村“生活服务圈”,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农民群众是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对于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等服务怎样布局、文化活动怎样开展、健身设施怎样建设等,感受最直接,期待也很清晰,应把他们的参与度高不高、满不满意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近年来,一些地区健全村民议事制度,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引导农民全程参与乡村建设,在改进公共服务的同时,也让农民满意,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建设农村“生活服务圈”,应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城乡衔接、要素共享、互通互融。当前,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首先要补齐农村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城乡联动,加快城乡融合。比如,一些地区推动县城师资、管理、投入向农村延伸,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城乡共享;一些地方统筹城乡供水资源,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质、同网、同价。类似举措,不仅有助于让农村居民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也有利于吸引农村人口回流,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建设农村“生活服务圈”,还要顺应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工具,也为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强化其系统性提供了助力。在一些农村地区,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已在乡村公共服务中得到有效运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根据本地政策支持和村级组织的能力,以“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信息化手段为依托,推动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自助终端等服务渠道功能升级并向乡村延伸。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体现在公共资源配置上。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农村“生活服务圈”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举措。紧扣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福祉,把村为民服务阵地建设好,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事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多样化生活服务供给,定能让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让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遍布中华大地。


编辑:朱珠
头条
要闻

央视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学习强国 中华网 环球网 澎湃新闻 新京报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神州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65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建设好农村“生活服务圈”

时间:2022-08-11来源:人民日报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体现在公共资源配置上。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

  推进邮政、电信等公共事业服务进村入户,加快推进入户道路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依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开设便民服务点……不久前,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服务圈”建设,并从10个方面梳理了村级综合服务特别是公共服务的基本内容、保障水平和供给方式,为有序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了“路线图”。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村为民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阵地建设好,完善充实服务事项,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综合服务机构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服务标准和水平也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国农村综合服务机构和设施达40.4万个,覆盖率达79.5%。从快递进村、光纤入户,到厕所革命、垃圾集中清运处理……越来越舒适便捷的农村“生活服务圈”,已成为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支撑。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建设农村“生活服务圈”,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农民群众是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对于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等服务怎样布局、文化活动怎样开展、健身设施怎样建设等,感受最直接,期待也很清晰,应把他们的参与度高不高、满不满意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近年来,一些地区健全村民议事制度,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引导农民全程参与乡村建设,在改进公共服务的同时,也让农民满意,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建设农村“生活服务圈”,应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城乡衔接、要素共享、互通互融。当前,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首先要补齐农村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城乡联动,加快城乡融合。比如,一些地区推动县城师资、管理、投入向农村延伸,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城乡共享;一些地方统筹城乡供水资源,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质、同网、同价。类似举措,不仅有助于让农村居民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也有利于吸引农村人口回流,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建设农村“生活服务圈”,还要顺应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工具,也为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强化其系统性提供了助力。在一些农村地区,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已在乡村公共服务中得到有效运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根据本地政策支持和村级组织的能力,以“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信息化手段为依托,推动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自助终端等服务渠道功能升级并向乡村延伸。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体现在公共资源配置上。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农村“生活服务圈”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举措。紧扣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福祉,把村为民服务阵地建设好,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服务事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多样化生活服务供给,定能让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让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遍布中华大地。


编辑:朱珠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2022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