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杂志社官网

这一新物种,在广西被发现

时间:2024-06-04来源:科技日报点击量:303

科技日报记者 刘昊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地下溶洞采集鱼类样本时,发现了一种白色盲鱼,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结果,确认该鱼类为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龙州中华喀鳅”。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动物系统学与演化》上。

“根据目前采集到的样本,龙州中华喀鳅眼睛已彻底消失或仅残存一个细小的眼点,晶状体已缺失;体表色素消失,通体呈半透明,可以看到内脏团;体鳞退化,体表光滑;口须短,胸鳍较长,尾柄上、下均具有发达的尾鳍褶。”论文第一作者、广西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葛家玥介绍。

图为龙州中华喀鳅。受访者供图

广西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与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等单位科研人员经过监测发现,龙州中华喀鳅生活在喀斯特洞穴的地下流域中,是一种全洞穴生活史鱼类,其整个生命历程都在暗无天日的洞里或地下水系度过,离开洞穴环境后很容易死亡。目前监测表明,龙州中华喀鳅仅栖息于中越边境的左江流域溶洞地下河中,分布范围极其狭窄,种群数量稀少。

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科研人员将龙州中华喀鳅归入中华喀鳅属,确定了其分类学地位,目前正在逐步开展相关研究。

从上至下,分别是龙州中华喀鳅的侧视图、背面视图、腹面视图和活体图片。受访者供图

中华喀鳅属隶属于鲤形目、条鳅科,是一个2023年建立的新属,为中国特有属,已知分布在珠江流域的广西中西部和北部、贵州南部地区。“中华喀鳅属的洞穴鱼类表现出一系列穴居性状,包括身体裸露无鳞、无色素沉积、眼睛退化。”葛家玥表示,目前的研究表明,地表栖息的物种在洞穴环境中定居并经历漫长的时间后,也会发生类似的转变。因此,洞穴生物是研究趋同和适应性进化过程的宝贵自然模型,保护这些洞穴鱼类物种,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编辑:骆婧文
头条
要闻

央视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学习强国 中华网 环球网 澎湃新闻 新京报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神州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65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这一新物种,在广西被发现

时间:2024-06-04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刘昊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地下溶洞采集鱼类样本时,发现了一种白色盲鱼,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结果,确认该鱼类为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龙州中华喀鳅”。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动物系统学与演化》上。

“根据目前采集到的样本,龙州中华喀鳅眼睛已彻底消失或仅残存一个细小的眼点,晶状体已缺失;体表色素消失,通体呈半透明,可以看到内脏团;体鳞退化,体表光滑;口须短,胸鳍较长,尾柄上、下均具有发达的尾鳍褶。”论文第一作者、广西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葛家玥介绍。

图为龙州中华喀鳅。受访者供图

广西师范大学、南宁师范大学与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等单位科研人员经过监测发现,龙州中华喀鳅生活在喀斯特洞穴的地下流域中,是一种全洞穴生活史鱼类,其整个生命历程都在暗无天日的洞里或地下水系度过,离开洞穴环境后很容易死亡。目前监测表明,龙州中华喀鳅仅栖息于中越边境的左江流域溶洞地下河中,分布范围极其狭窄,种群数量稀少。

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科研人员将龙州中华喀鳅归入中华喀鳅属,确定了其分类学地位,目前正在逐步开展相关研究。

从上至下,分别是龙州中华喀鳅的侧视图、背面视图、腹面视图和活体图片。受访者供图

中华喀鳅属隶属于鲤形目、条鳅科,是一个2023年建立的新属,为中国特有属,已知分布在珠江流域的广西中西部和北部、贵州南部地区。“中华喀鳅属的洞穴鱼类表现出一系列穴居性状,包括身体裸露无鳞、无色素沉积、眼睛退化。”葛家玥表示,目前的研究表明,地表栖息的物种在洞穴环境中定居并经历漫长的时间后,也会发生类似的转变。因此,洞穴生物是研究趋同和适应性进化过程的宝贵自然模型,保护这些洞穴鱼类物种,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2022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