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杂志社官网

光明网评论员:冒牌教授魏新河,揭开了谁的“画皮”

时间:2024-08-07来源:光明网点击量:114

  光明网评论员:备受关注的魏新河冒充教授一案有了新进展。8月6日,红星新闻记者从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人民检察院处了解到,魏新河涉嫌犯招摇撞骗罪,该检察院已于7月24日批准逮捕,目前案件处于审查逮捕阶段。根据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7月4日发布的通报,魏新河系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自2022年以来,为提高知名度等个人目的,多次以“辽宁理工大学教授”等虚假身份参加线上线下学术交流活动。经研究决定,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已停止魏新河工作。因涉嫌招摇撞骗罪,魏新河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据之前公开报道,至少从2021年起,魏新河就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参加各大高校、学会、协会组织的会议,还曾担任发言嘉宾,发表过论文。他参加的学术交流活动,涉及传统文化、思政教育、新闻理论研究、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涵盖了法学、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如果不是此番现“真身”,魏新河俨然就是一个同时横跨多个学科的“多栖”学者。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说实话,这些年被曝光的形形色色的“伪大师”“伪官员”有不少。但魏新河的“画皮”被揭开,还是格外让人感慨。因为其“混迹”的可是以求真、求实为立身之本的学术圈。平时是正常上班的林草局科长,到了周末就变身为各类专家学者“走穴”,甚至连其披上的马甲之一“辽宁理工大学教授”中的大学压根就不存在,这样的人都能够“如鱼得水”,如此“不可思议”所反映出的真实学术生态,不得不让人深思。

  魏新河如此执着于冒充专家学者,甚至不惜自掏腰包在各类学术活动中“打卡”,到底是纯粹的虚荣心作祟,还是为了追求某种“高阶身份”的变现,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他能够成功骗过如此多看似高大上的学术机构以及看似认真讨论各种严肃话题的学术会议,这一结果本身恐怕比动机更值得深究。很大程度上来说,冒牌教授魏新河是无意间充当了学术生态质量检测员的角色,戳破了一些早该被戳破的学术泡沫。

  它所提出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有多少的学术活动,实际成了一部分人秀场面、获取名利和存在感的“自娱自乐”的游戏?有多少的论文,甚至连作者署名的真实性都无法保证?更进一步言之,又有多少真学者身不由己地把过多的精力浪费在了各种含金量严重存疑或是无必要的学术会议中?

  当然,魏新河所检测的或还不仅仅是学术生态的质量。有专业人士指出,魏新河的论文水平非常拙劣。然而,去年10月,某地政府部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有关法治文化论坛征文评选结果的公示,而署名作者为“辽宁理工大学马院教授魏新河”的一篇论文,赫然位列三等奖作品名单之中。这样的结果,再结合以往曝光的乱象,它们所折射的某些官方评选活动的严肃性,恐同样让人难以恭维。

  另外,相比过往被揭露的一些“冒充者”,魏新河的公职人员身份,也是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细节。在外人眼中,这样的身份,应该不至于冒险去冒充他人,甚至也无必要。但这种“反常”得以发生,同样是耐人寻味的。他的“自信”及其成功,是因为自己作为某种意义上的“局中人”对于社会运行中的某些“潜规则”有更多的熟稔和觉察吗?

  总之,被揭开画皮的魏新河,实际也在揭开这个社会中多个领域的更大的画皮。在此意义上,一个魏新河现原形了,如何防止出现下一个“魏新河”,依然任重道远。




编辑:骆婧文
头条
要闻

央视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学习强国 中华网 环球网 澎湃新闻 新京报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神州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65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光明网评论员:冒牌教授魏新河,揭开了谁的“画皮”

时间:2024-08-07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评论员:备受关注的魏新河冒充教授一案有了新进展。8月6日,红星新闻记者从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人民检察院处了解到,魏新河涉嫌犯招摇撞骗罪,该检察院已于7月24日批准逮捕,目前案件处于审查逮捕阶段。根据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7月4日发布的通报,魏新河系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自2022年以来,为提高知名度等个人目的,多次以“辽宁理工大学教授”等虚假身份参加线上线下学术交流活动。经研究决定,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已停止魏新河工作。因涉嫌招摇撞骗罪,魏新河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据之前公开报道,至少从2021年起,魏新河就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参加各大高校、学会、协会组织的会议,还曾担任发言嘉宾,发表过论文。他参加的学术交流活动,涉及传统文化、思政教育、新闻理论研究、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涵盖了法学、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如果不是此番现“真身”,魏新河俨然就是一个同时横跨多个学科的“多栖”学者。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说实话,这些年被曝光的形形色色的“伪大师”“伪官员”有不少。但魏新河的“画皮”被揭开,还是格外让人感慨。因为其“混迹”的可是以求真、求实为立身之本的学术圈。平时是正常上班的林草局科长,到了周末就变身为各类专家学者“走穴”,甚至连其披上的马甲之一“辽宁理工大学教授”中的大学压根就不存在,这样的人都能够“如鱼得水”,如此“不可思议”所反映出的真实学术生态,不得不让人深思。

  魏新河如此执着于冒充专家学者,甚至不惜自掏腰包在各类学术活动中“打卡”,到底是纯粹的虚荣心作祟,还是为了追求某种“高阶身份”的变现,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他能够成功骗过如此多看似高大上的学术机构以及看似认真讨论各种严肃话题的学术会议,这一结果本身恐怕比动机更值得深究。很大程度上来说,冒牌教授魏新河是无意间充当了学术生态质量检测员的角色,戳破了一些早该被戳破的学术泡沫。

  它所提出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有多少的学术活动,实际成了一部分人秀场面、获取名利和存在感的“自娱自乐”的游戏?有多少的论文,甚至连作者署名的真实性都无法保证?更进一步言之,又有多少真学者身不由己地把过多的精力浪费在了各种含金量严重存疑或是无必要的学术会议中?

  当然,魏新河所检测的或还不仅仅是学术生态的质量。有专业人士指出,魏新河的论文水平非常拙劣。然而,去年10月,某地政府部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有关法治文化论坛征文评选结果的公示,而署名作者为“辽宁理工大学马院教授魏新河”的一篇论文,赫然位列三等奖作品名单之中。这样的结果,再结合以往曝光的乱象,它们所折射的某些官方评选活动的严肃性,恐同样让人难以恭维。

  另外,相比过往被揭露的一些“冒充者”,魏新河的公职人员身份,也是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细节。在外人眼中,这样的身份,应该不至于冒险去冒充他人,甚至也无必要。但这种“反常”得以发生,同样是耐人寻味的。他的“自信”及其成功,是因为自己作为某种意义上的“局中人”对于社会运行中的某些“潜规则”有更多的熟稔和觉察吗?

  总之,被揭开画皮的魏新河,实际也在揭开这个社会中多个领域的更大的画皮。在此意义上,一个魏新河现原形了,如何防止出现下一个“魏新河”,依然任重道远。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2022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