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杂志社官网

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壮丽诗篇——钟开天500米史诗长卷《郑和下西洋》的卓越成就和深远影响(一)

时间:2024-09-06来源:云卜堂微信公众号点击量:61

编者按:钟开天先生1942年出生于云南昆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昆明军区、成都军区美术创作员、云南省军区文艺创作室主任。他常年潜心创作,一大批精品力作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中央军委八一大楼、国防部等国家场所悬挂和收藏。2014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钟开天美术展》。2010年至2023年,他以顽强的毅力、执着的追求,终于在八十一岁高龄,完成500米长卷中国画《郑和下西洋》(500米长,1.2米高,17000多人物,1000多只舰船,1500多鸟兽牲畜,数不清的海涛风浪、房舍树木、贸易集市、各色人种,360斤重,13年呕心沥血……)并在北京首展,接着在天津展出。笔者作为钟开天先生多年好友,在认真采访的基础上,撰写了这篇15000多字的纪实文章。今分五次原创首发,敬请关注。

2024年5月18日,钟开天500米中国画长卷《郑和下西洋》在北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隆重展出。来自首都书画艺术界、科技界、军界、政界、教育界、文艺界、文史学术界、文博界、企业界、新闻界500余名代表出席了开幕式。望着面前这部旷世巨作,所有人都被震撼了——500米长,1.2米高,17000多人物,1000多只舰船,1500多鸟兽牲畜,数不清的海涛风浪、房舍树木、贸易集市、各色人种,360斤重,13年呕心沥血……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说,这是一部“不敢说后无来者,但确实是前无古人的”“以传世之心修为传世之作”。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馆长陈士富说:“《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中国画坛多个第一,是美术史上的旷世巨作,是一幅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巨大艺术价值的鸿大精品,是中国画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央媒评论员马尚田说:“当世书画大家,若有人的代表作能够进入中国书画史,必是钟开天的《郑和下西洋》,不可无一,难能有二。”许多观者说,《郑和下西洋》是古老中国走向复兴的时代符号,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艺术宣示,她必将与《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等文化瑰宝比肩而成为不朽!

钟开天(左二)冯远(中)等参观展览

一、宣德化于四海,怀远柔至万邦——《郑和下西洋》描绘的动人故事

《郑和下西洋》的主人公郑和,姓马名和,幼名三保。明洪武四年(1371年)生于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区)。先祖为西域布哈刺(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贵族,元初任云南平章政事。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军平滇,郑和被掳,遭阉割,入北平燕王府朱棣麾下,转战漠北、辽东。建文元年(1399年),随朱棣靖难入南京屡建奇功,擢拔内官监太监,赐姓郑。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奉命以总兵正使职率大明舟师200余艘,27800余人,七下西洋,历二十八载。船队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劈波斩浪,历经千难万险,航程三十万里,远达红海、东非海岸,遍历亚非大小三十余国。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走向海洋,走向世界。若履通衢,薄来厚往,宣德化于四海,怀远柔至万邦,顺天而循礼,与天下共享太平。宣德八年癸丑(1433年),六十二岁的郑和在航海归途中病逝于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宣宗赐葬南京牛首山。

钟开天先生创作的《郑和下西洋》长卷,以国画的表现手法,全景式艺术地再现了600年前三宝太监郑和奉命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东南亚、中东、印度、非洲30余国的航海壮举以及沿途各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基于中国画表现艺术的需要,作品没有平铺直叙地描述“七下西洋”每一次的具体过程,而是将“七下西洋”最为精彩的故事分为三卷十八章300多个具体场景,以连续画面的形式呈现在观者面前,使人在流动观赏中艺术地感受前辈们不畏艰险、劈风斩浪、播撒和平文明种子的动人业绩和伟大精神。

面对平布于墙面上的500米长卷,观者可以看到600年前郑和和他的船队的飒爽英姿,触摸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每一个细节,融入前辈们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福建泉州长乐,山灵水秀,物华天宝,海阔港深,船工之乡,六国码头,人声鼎沸,商贾云集。《郑和下西洋》巨作由此开卷。画面上,郑和船队由长乐五虎门横空出海,高大的旗舰船头高翘,桅杆林立,风帆鼓满;其他舰船紧随其后或位列左右,飞镖铁马,长箭枭龙,扬缚鲲之缨,舞伏魅之麾,威风凛凛,所向披靡。告别钦驾送行的永乐大帝,船队鼓乐喧天,礼炮齐鸣,千帆竞发,飞燕助阵,气势壮阔,向深海进发。旗舰船头,最高统帅郑和左手按剑,右手怀抱《诸番航海图》,身披铠甲,斗篷随风,目光犀利,凝视远方;宝船之上,偌大的“明”字和“郑”字旗高高飘扬;“顺天循礼”“共享太平”的巨型竖幡,昭示着此行的宗旨和方向。

跟随画家的笔触,画面来到占城国(今越南中南部,古称占婆)。这是船队首发登陆的国家。庞大的船队还未靠岸,占城国国王已经率众恭候多时。沉重的铁锚徐徐垂下,大明使者郑和携百官移步岸上,霎时古乐高奏,举国欢腾。郑和宣帝圣诏,向国王颁授朝服玉玺。占城国融入了欢乐的海洋。

如此友好交往的情景占据了长卷的不少位置,此后画面展现的郑和及其副使太监洪保等出使爪哇、苏门答腊、班达亚齐、三佛齐国、真腊国、暹罗国、单马锡、印度柯枝、古里国、锡兰山、溜山国、祖法儿、天方国、阿丹国、埃及以及非洲木骨都束、卜刺哇等国,都是在和平友好的氛围中进行的。当然,船队也遇到过海盗、土匪以及出使国内战等状况,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强大的大明舰队轻发武功,事态很快得以平息。

长卷的重中之重,是钟开天先生浓墨重彩描绘的郑和船队肩负和平使命、与所到各国人民开展经济文化等全方位交流的情景,内容包括:将中华先进的冶炼、铸币、耕作、烧制陶瓷、凿井开田、制作豆腐、制漆等技术工艺传授给沿途各国;带去瓷器、丝绸、香炉、铜鼎、茶叶、漆等等,换回玛瑙、豆蔻、胡椒、椰果、蓝砧宝石、象牙犀角等物品;拜见各国国王,宣读国书,赐金冠黄袍、宝装玉带、青瓷绢帛、诏印、彩布、袭衣、黄盖,以结永好;帮助土著掘井饮水,好脉诊病、传习针灸、火罐艾灸之术,带去龙井、普洱茶,教授烹茶技艺;在海上交通要道修建基地和海外大本营,设官厂、华人街,立排栅、筑城垣,四门更鼓,夜提巡逻;立明成祖钦题"镇国山"等石碑,存于三保庙、三保山等地,这些遗迹至今保存完好,成为中国与各国友好交往的见证。

作为一部史诗性长卷,钟开天先生艺术地再现了600年前南亚、东南亚、中东、印度洋沿岸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山川河流、植被动物以及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每一间房舍、每一座庙宇,每一条船只、每一片海滩,每一匹战马、每一把刀枪,每一条街道、每一块石阶甚至每一个人以及人的面貌形态、言谈举止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都被他刻画得准确生动、栩栩如生。占城国与古里国的房舍截然不同,苏门答腊人的长相异于锡兰山国,非洲的茅草屋与福建长乐的街巷形成鲜明对比,麦加的伊斯兰教堂与大明宫殿千差万别。每一个建筑都有异于其他建筑的特点,每一处景物都有充分的史料依据。看似不经意的笔墨都经过深思熟虑,看似普通的物象,都有深刻的寓意。如船队的出发地福建泉州长乐,房屋鳞次栉比,商贾云集,寓意大明帝国的富庶与强大;郑和出发时身边画一匹战马,肥硕矫健的身姿、镶金嵌银的马鞍,暗喻大明天朝上国强大富裕、兴旺发达,水师装备精良、无往而不胜。长卷塑造了17000多个人物形象,大的脑袋与常人相当,小的只有豆粒大小,个个生动而有个性,绝无雷同重复。

钟开天先生善于驾驭复杂的故事架构和各种宏大场面。如五虎门扬帆出海、万国来朝、肃清海盗陈祖义畅通海路、波斯湾战巨浪转危为安、访中东天方国麦加朝圣等等。这些宏大场面故事复杂、人物众多,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氛围的烘托等等要素很多,创作难度极大,对画家的统筹水平和驾驭能力带来严峻的挑战,把控不好,就可能使画面杂乱无章,或者人物关系不符合逻辑,或者线条色彩失去协调。钟开天先生边创作边探索解决了这些问题。首先,他对各种大场面都赋予鲜明的主题。“广交往,颂友谊”,以“友谊万岁”为主题,“肃清海盗”以“气吞万里如虎”为主题,“波斯湾战巨浪”以“人定胜天”为主题等等。第二,巧妙构图、合理经营位置。遵从平衡、对比和节奏的原则,合理安排画面元素,使之既不过于拥挤也不过于空旷;把握元素大小、形状、色彩和明暗的差异,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赋予各元素以和谐的排列和组织方式,使画面产生动态的美感。第三,强化环境描写烘托主题。如波斯湾转危为安战斗中,风暴激起的滔天巨浪衬托出征程的无比艰辛,五虎门出海中的千舟竞发和海鸥列阵飞翔,烘托出首航的所向披靡。正是这些成竹在胸的构图布阵和对复杂人物关系的巧妙处理,赋予了长卷史诗般的艺术品格。

500米长卷,既有大开大合的恣意挥洒,又有精致入微的细节描绘,大到茫茫深海、旗舰龙船,小到飞禽羽毛、树叶纹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毫发毕现。如水师不同等级官员朝服上的花纹绝对不同,数百只海鸟的飞行姿态各有优美之处,船舰风帆上无数绳子都有来龙去脉,熙熙攘攘的集市上的每一个瓷瓶的图案都是一幅艺术佳作。这么多细节的处理,不是在一张四尺或六尺宣纸上进行的,而是在500米鸿篇巨制的300多个场景里面。这就不能不使观者对已处耄耋之年的画家心生无限敬意!

(未完待续)




编辑:骆婧文
头条
要闻

央视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新闻网 学习强国 中华网 环球网 澎湃新闻 新京报网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免责声明 广告报价 神州网 © 2013-2022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22654号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内页

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壮丽诗篇——钟开天500米史诗长卷《郑和下西洋》的卓越成就和深远影响(一)

时间:2024-09-06来源:云卜堂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钟开天先生1942年出生于云南昆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昆明军区、成都军区美术创作员、云南省军区文艺创作室主任。他常年潜心创作,一大批精品力作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中央军委八一大楼、国防部等国家场所悬挂和收藏。2014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钟开天美术展》。2010年至2023年,他以顽强的毅力、执着的追求,终于在八十一岁高龄,完成500米长卷中国画《郑和下西洋》(500米长,1.2米高,17000多人物,1000多只舰船,1500多鸟兽牲畜,数不清的海涛风浪、房舍树木、贸易集市、各色人种,360斤重,13年呕心沥血……)并在北京首展,接着在天津展出。笔者作为钟开天先生多年好友,在认真采访的基础上,撰写了这篇15000多字的纪实文章。今分五次原创首发,敬请关注。

2024年5月18日,钟开天500米中国画长卷《郑和下西洋》在北京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隆重展出。来自首都书画艺术界、科技界、军界、政界、教育界、文艺界、文史学术界、文博界、企业界、新闻界500余名代表出席了开幕式。望着面前这部旷世巨作,所有人都被震撼了——500米长,1.2米高,17000多人物,1000多只舰船,1500多鸟兽牲畜,数不清的海涛风浪、房舍树木、贸易集市、各色人种,360斤重,13年呕心沥血……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说,这是一部“不敢说后无来者,但确实是前无古人的”“以传世之心修为传世之作”。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馆长陈士富说:“《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中国画坛多个第一,是美术史上的旷世巨作,是一幅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巨大艺术价值的鸿大精品,是中国画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央媒评论员马尚田说:“当世书画大家,若有人的代表作能够进入中国书画史,必是钟开天的《郑和下西洋》,不可无一,难能有二。”许多观者说,《郑和下西洋》是古老中国走向复兴的时代符号,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艺术宣示,她必将与《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等文化瑰宝比肩而成为不朽!

钟开天(左二)冯远(中)等参观展览

一、宣德化于四海,怀远柔至万邦——《郑和下西洋》描绘的动人故事

《郑和下西洋》的主人公郑和,姓马名和,幼名三保。明洪武四年(1371年)生于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区)。先祖为西域布哈刺(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贵族,元初任云南平章政事。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军平滇,郑和被掳,遭阉割,入北平燕王府朱棣麾下,转战漠北、辽东。建文元年(1399年),随朱棣靖难入南京屡建奇功,擢拔内官监太监,赐姓郑。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奉命以总兵正使职率大明舟师200余艘,27800余人,七下西洋,历二十八载。船队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劈波斩浪,历经千难万险,航程三十万里,远达红海、东非海岸,遍历亚非大小三十余国。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走向海洋,走向世界。若履通衢,薄来厚往,宣德化于四海,怀远柔至万邦,顺天而循礼,与天下共享太平。宣德八年癸丑(1433年),六十二岁的郑和在航海归途中病逝于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宣宗赐葬南京牛首山。

钟开天先生创作的《郑和下西洋》长卷,以国画的表现手法,全景式艺术地再现了600年前三宝太监郑和奉命率领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东南亚、中东、印度、非洲30余国的航海壮举以及沿途各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基于中国画表现艺术的需要,作品没有平铺直叙地描述“七下西洋”每一次的具体过程,而是将“七下西洋”最为精彩的故事分为三卷十八章300多个具体场景,以连续画面的形式呈现在观者面前,使人在流动观赏中艺术地感受前辈们不畏艰险、劈风斩浪、播撒和平文明种子的动人业绩和伟大精神。

面对平布于墙面上的500米长卷,观者可以看到600年前郑和和他的船队的飒爽英姿,触摸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每一个细节,融入前辈们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福建泉州长乐,山灵水秀,物华天宝,海阔港深,船工之乡,六国码头,人声鼎沸,商贾云集。《郑和下西洋》巨作由此开卷。画面上,郑和船队由长乐五虎门横空出海,高大的旗舰船头高翘,桅杆林立,风帆鼓满;其他舰船紧随其后或位列左右,飞镖铁马,长箭枭龙,扬缚鲲之缨,舞伏魅之麾,威风凛凛,所向披靡。告别钦驾送行的永乐大帝,船队鼓乐喧天,礼炮齐鸣,千帆竞发,飞燕助阵,气势壮阔,向深海进发。旗舰船头,最高统帅郑和左手按剑,右手怀抱《诸番航海图》,身披铠甲,斗篷随风,目光犀利,凝视远方;宝船之上,偌大的“明”字和“郑”字旗高高飘扬;“顺天循礼”“共享太平”的巨型竖幡,昭示着此行的宗旨和方向。

跟随画家的笔触,画面来到占城国(今越南中南部,古称占婆)。这是船队首发登陆的国家。庞大的船队还未靠岸,占城国国王已经率众恭候多时。沉重的铁锚徐徐垂下,大明使者郑和携百官移步岸上,霎时古乐高奏,举国欢腾。郑和宣帝圣诏,向国王颁授朝服玉玺。占城国融入了欢乐的海洋。

如此友好交往的情景占据了长卷的不少位置,此后画面展现的郑和及其副使太监洪保等出使爪哇、苏门答腊、班达亚齐、三佛齐国、真腊国、暹罗国、单马锡、印度柯枝、古里国、锡兰山、溜山国、祖法儿、天方国、阿丹国、埃及以及非洲木骨都束、卜刺哇等国,都是在和平友好的氛围中进行的。当然,船队也遇到过海盗、土匪以及出使国内战等状况,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强大的大明舰队轻发武功,事态很快得以平息。

长卷的重中之重,是钟开天先生浓墨重彩描绘的郑和船队肩负和平使命、与所到各国人民开展经济文化等全方位交流的情景,内容包括:将中华先进的冶炼、铸币、耕作、烧制陶瓷、凿井开田、制作豆腐、制漆等技术工艺传授给沿途各国;带去瓷器、丝绸、香炉、铜鼎、茶叶、漆等等,换回玛瑙、豆蔻、胡椒、椰果、蓝砧宝石、象牙犀角等物品;拜见各国国王,宣读国书,赐金冠黄袍、宝装玉带、青瓷绢帛、诏印、彩布、袭衣、黄盖,以结永好;帮助土著掘井饮水,好脉诊病、传习针灸、火罐艾灸之术,带去龙井、普洱茶,教授烹茶技艺;在海上交通要道修建基地和海外大本营,设官厂、华人街,立排栅、筑城垣,四门更鼓,夜提巡逻;立明成祖钦题"镇国山"等石碑,存于三保庙、三保山等地,这些遗迹至今保存完好,成为中国与各国友好交往的见证。

作为一部史诗性长卷,钟开天先生艺术地再现了600年前南亚、东南亚、中东、印度洋沿岸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山川河流、植被动物以及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每一间房舍、每一座庙宇,每一条船只、每一片海滩,每一匹战马、每一把刀枪,每一条街道、每一块石阶甚至每一个人以及人的面貌形态、言谈举止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都被他刻画得准确生动、栩栩如生。占城国与古里国的房舍截然不同,苏门答腊人的长相异于锡兰山国,非洲的茅草屋与福建长乐的街巷形成鲜明对比,麦加的伊斯兰教堂与大明宫殿千差万别。每一个建筑都有异于其他建筑的特点,每一处景物都有充分的史料依据。看似不经意的笔墨都经过深思熟虑,看似普通的物象,都有深刻的寓意。如船队的出发地福建泉州长乐,房屋鳞次栉比,商贾云集,寓意大明帝国的富庶与强大;郑和出发时身边画一匹战马,肥硕矫健的身姿、镶金嵌银的马鞍,暗喻大明天朝上国强大富裕、兴旺发达,水师装备精良、无往而不胜。长卷塑造了17000多个人物形象,大的脑袋与常人相当,小的只有豆粒大小,个个生动而有个性,绝无雷同重复。

钟开天先生善于驾驭复杂的故事架构和各种宏大场面。如五虎门扬帆出海、万国来朝、肃清海盗陈祖义畅通海路、波斯湾战巨浪转危为安、访中东天方国麦加朝圣等等。这些宏大场面故事复杂、人物众多,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氛围的烘托等等要素很多,创作难度极大,对画家的统筹水平和驾驭能力带来严峻的挑战,把控不好,就可能使画面杂乱无章,或者人物关系不符合逻辑,或者线条色彩失去协调。钟开天先生边创作边探索解决了这些问题。首先,他对各种大场面都赋予鲜明的主题。“广交往,颂友谊”,以“友谊万岁”为主题,“肃清海盗”以“气吞万里如虎”为主题,“波斯湾战巨浪”以“人定胜天”为主题等等。第二,巧妙构图、合理经营位置。遵从平衡、对比和节奏的原则,合理安排画面元素,使之既不过于拥挤也不过于空旷;把握元素大小、形状、色彩和明暗的差异,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赋予各元素以和谐的排列和组织方式,使画面产生动态的美感。第三,强化环境描写烘托主题。如波斯湾转危为安战斗中,风暴激起的滔天巨浪衬托出征程的无比艰辛,五虎门出海中的千舟竞发和海鸥列阵飞翔,烘托出首航的所向披靡。正是这些成竹在胸的构图布阵和对复杂人物关系的巧妙处理,赋予了长卷史诗般的艺术品格。

500米长卷,既有大开大合的恣意挥洒,又有精致入微的细节描绘,大到茫茫深海、旗舰龙船,小到飞禽羽毛、树叶纹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毫发毕现。如水师不同等级官员朝服上的花纹绝对不同,数百只海鸟的飞行姿态各有优美之处,船舰风帆上无数绳子都有来龙去脉,熙熙攘攘的集市上的每一个瓷瓶的图案都是一幅艺术佳作。这么多细节的处理,不是在一张四尺或六尺宣纸上进行的,而是在500米鸿篇巨制的300多个场景里面。这就不能不使观者对已处耄耋之年的画家心生无限敬意!

(未完待续)




编辑:骆婧文

单位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21号院2号楼16层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3657566

关于我们

相关查询

京ICP备2022022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