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为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再掉队,紧紧抓住“防返贫、强产业、促振兴”三个重点,巴林左旗吹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号角。
动态监测防返贫
“李大娘,最近天气寒冷,要注意添衣,不要感冒了。”深冬季节,在林东镇衙门庙村脱贫不稳定户李素芹家中,刘喜友再一次上门了解她的生活情况。
刘喜友是林东镇衙门庙村网格员,他的主要工作是对辖区内摸排出的有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员进行实时监测。
志愿者上门服务(邱静 摄)
在巴林左旗,共划分出2470个防返贫监测网格,像刘喜友这样的防止返贫监测网格员有3259名。
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巴林左旗抓实抓牢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建立线上“信息化”和线下“网格化”、“政府找”和“找政府”双向协同监测机制,对全旗所有农牧户实现全覆盖网格化监测和多角度信息比对,确保把所有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精准发力强产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做强产业是基础。”道劳毛道村党总支书记王国良说。
查干哈达苏木举办牛产业大赛(邱静 摄)
查干哈达苏木汪安池嘎查高力图大学毕业后回到 家乡就办起了家庭牧场。他高兴地说:“有国家好的政策,我养牛做奶食品,今年收入能到60万元以上。”
在易地扶贫搬迁的内蒙古上京食用菌脱贫产业园里,脱贫户赵志强感慨地说:“我在产业园务工,一年收入两万多元,生活越来越好了。”
产业发展有势头,农民致富才有奔头。巴林左旗立足特色资源,倾力打造精品农牧业产业体系。2022年,全旗投入近24亿元用于支持农村牧区产业发展,整合培育笤帚苗、肉牛、肉驴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糯玉米、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把农牧民紧紧吸附在产业链上,实现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旗的契丹牧耕、巴林左旗笤帚、林东毛毛谷小米已经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肉驴存栏15万头,是全国有名的乌头驴养殖示范基地。
党建引领促振兴
“心里有压力,行动上有动力!”林东镇柴达木村第一书记陈永胜表示,“作为村里的第一书记,村里虽然脱了贫,但村民持续增收、村庄稳健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现在有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我们全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稳定的渠道。”
巴林左旗小笤帚远销区内外(邱静 摄)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重点在选好“领头雁”。近年来,巴林左旗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选派工作队、第一书记和科技特派员深入到嘎查村,培养造就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生力军。
在巴林左旗林东镇道劳毛道村的犇达畜牧服务有限公司,“新农人”项目代培学员孙鹏正在公司负责人张波涛的指导下开展手术。孙鹏说:“对我们这些刚毕业的返乡大学生来说,能有这样的实践机会真的特别重要。”
在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风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林东镇新井村,多年的低保户王鸿剑主动提出:“国家的政策好,我们家也脱贫了,希望村里不要再给我评低保了,把这份低保留给更需要的人。”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巴林左旗依托旗、镇、村三级精神文明实践服务体系,培育文明乡风,完善了村规民约,建立了红白理事会,举办了学习讲堂等,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美丽乡村旧貌换新颜。一处处干净整洁的美丽新村生机盎然,一排排现代化果蔬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幅幅忙碌的秋收画卷绚丽多姿,一张张质朴的笑脸幸福洋溢。
村民在果树林采摘果子(邱静 摄)
今天的巴林左旗,正扛起新使命,在新征程上向着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迈进。(邱静)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为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再掉队,紧紧抓住“防返贫、强产业、促振兴”三个重点,巴林左旗吹响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号角。
动态监测防返贫
“李大娘,最近天气寒冷,要注意添衣,不要感冒了。”深冬季节,在林东镇衙门庙村脱贫不稳定户李素芹家中,刘喜友再一次上门了解她的生活情况。
刘喜友是林东镇衙门庙村网格员,他的主要工作是对辖区内摸排出的有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员进行实时监测。
志愿者上门服务(邱静 摄)
在巴林左旗,共划分出2470个防返贫监测网格,像刘喜友这样的防止返贫监测网格员有3259名。
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巴林左旗抓实抓牢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建立线上“信息化”和线下“网格化”、“政府找”和“找政府”双向协同监测机制,对全旗所有农牧户实现全覆盖网格化监测和多角度信息比对,确保把所有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精准发力强产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做强产业是基础。”道劳毛道村党总支书记王国良说。
查干哈达苏木举办牛产业大赛(邱静 摄)
查干哈达苏木汪安池嘎查高力图大学毕业后回到 家乡就办起了家庭牧场。他高兴地说:“有国家好的政策,我养牛做奶食品,今年收入能到60万元以上。”
在易地扶贫搬迁的内蒙古上京食用菌脱贫产业园里,脱贫户赵志强感慨地说:“我在产业园务工,一年收入两万多元,生活越来越好了。”
产业发展有势头,农民致富才有奔头。巴林左旗立足特色资源,倾力打造精品农牧业产业体系。2022年,全旗投入近24亿元用于支持农村牧区产业发展,整合培育笤帚苗、肉牛、肉驴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中药材、糯玉米、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把农牧民紧紧吸附在产业链上,实现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旗的契丹牧耕、巴林左旗笤帚、林东毛毛谷小米已经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肉驴存栏15万头,是全国有名的乌头驴养殖示范基地。
党建引领促振兴
“心里有压力,行动上有动力!”林东镇柴达木村第一书记陈永胜表示,“作为村里的第一书记,村里虽然脱了贫,但村民持续增收、村庄稳健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现在有了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我们全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稳定的渠道。”
巴林左旗小笤帚远销区内外(邱静 摄)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重点在选好“领头雁”。近年来,巴林左旗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选派工作队、第一书记和科技特派员深入到嘎查村,培养造就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生力军。
在巴林左旗林东镇道劳毛道村的犇达畜牧服务有限公司,“新农人”项目代培学员孙鹏正在公司负责人张波涛的指导下开展手术。孙鹏说:“对我们这些刚毕业的返乡大学生来说,能有这样的实践机会真的特别重要。”
在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风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林东镇新井村,多年的低保户王鸿剑主动提出:“国家的政策好,我们家也脱贫了,希望村里不要再给我评低保了,把这份低保留给更需要的人。”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巴林左旗依托旗、镇、村三级精神文明实践服务体系,培育文明乡风,完善了村规民约,建立了红白理事会,举办了学习讲堂等,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美丽乡村旧貌换新颜。一处处干净整洁的美丽新村生机盎然,一排排现代化果蔬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幅幅忙碌的秋收画卷绚丽多姿,一张张质朴的笑脸幸福洋溢。
村民在果树林采摘果子(邱静 摄)
今天的巴林左旗,正扛起新使命,在新征程上向着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迈进。(邱静)
2024-11-22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8